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丫丫的文字过渡期 > 《在CAU糟粕的日子02》

《在CAU糟粕的日子02》

    Continue:

    八月初,我们如愿在清华购置了自行车,清晰地记着一个下着雨的夜晚,欢哥带着小霞子,我骑着凤凤,夜游半个清华,然后不知道从哪个门出去,靠着百度地图骑回CAU。从此,凤凤一骑成名,每天吃过晚饭,都要骑个十公里,如此往来以CAU为center,方圆几里,大到supermarket,小到煎饼铺子烤冷面,我都能知道怎么走。用现在的话总结当时的行为就是“力气没处使,尽是瞎折腾。”也许这就是我的方式去认识这个城市,去喜欢上这个城市。

    另外一个让我去认识CAU的方式就是聊天交流。

    tutor给了我自己选择课题的自由,这是个幸运又棘手的事儿。幸运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做自己想做的研究,棘手是一切从头开始,这是需要勇气和坚持的,可我的勇气没有贯穿始终,它只有开始,早早泄了气,最后服从安排,这叫“能力支撑不住想法,只能空谈。”

    刚开始我会去问师兄师姐哪个方向比较容易出成果,能发高分的文章,比如说做抗逆检测酶活蛋白表达量,或者抗逆处理,从细胞、蛋白DNA、mRNA水平观察变化等,这些绝不止两年的工作量,所以被tutor否定了,因为我只有一年的时间做实验,一年上课,然后就毕业了。事实证明真正潜心做研究的时间更短,可能就是那几个月被逼着凑毕业数据的时候,加班加点。

    师兄师姐的经验很重要。确实能少走弯路,但这是建立在高效消化他们的话,提取有用信息,去除个人情感色彩的基础上。不然很容易在各种好心好意的轮番轰炸中随波逐流,最终在洪流中迷失自我,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日益焦虑不安。

    当然,了解CAU不能单指学术上的交流,也包括生活上的。我在那两个月的表现真是活泼开朗嘴皮溜。有一个印象深刻就是办手机卡遇见一位大三动医的学弟,我们侃了三个多钟头,具体内容不咋记得,大致是“CAU西校区太荒凉差点退学。内蒙空气比BJ好太多。青海的银河很美。金纺洗衣液好用。BJ没有归属感,想回家。”话说是志同道合的人,后来实验忙不过来的时候,还叫来当劳动力,今年他毕业,回大内蒙,作为话友的我请他吃了顿金拱门,祝他毕业快乐,终于可以回家骑马放羊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