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刑警王道之尘封的疑案 > 第二十三章 又一桩命案

第二十三章 又一桩命案

    王道转头去看张玲玲,此刻她的手上正拿着一件蓝色中山装,看的出来衣服很久很破。

    王道站起身,走过去接过衣服撑开,仔细打量了一番也感觉很奇怪。

    这件中山装看起来款式很旧,王道记忆里这种衣服应该是属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他小时候在爷爷家的箱子里翻到过这种衣服,但是从来也没见谁穿过。

    衣服的袖口和衣领都已经有些磨损,像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穿的衣服,而且应该是穿过很久才会磨成这个样子。

    王道和张玲玲对视了一下眼神,他们搞不清楚身价几十亿的杨四光,怎么会留有这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中山装在衣橱里。

    王道问张玲玲:“这件衣服是叠放在衣柜哪个地方的?”

    “是在这个邮袋里装着的。”张玲玲将那个邮袋递给王道。

    这是顺丰的邮袋,上面只写有收件人杨四光,没有寄件人姓名、邮寄时间、寄件人地址等信息。

    他把中山装指给张敏看,张敏翻了个白眼,厌恶地摇了摇头,看样子她也没见过。

    杨四光的衣橱里没有道理会出现这两样东西。

    而一件物品出现在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就一定有问题。

    在征得张敏的同意后,王道将中山装和邮袋一起装了一来。

    王道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不是就是杨四光收到的那个神秘诡异的包裹邮件,而杨四光自从收到它以后,就整个人变得神经过敏、疑神疑鬼。

    直觉告诉王道,这件衣服和这个邮件袋不同寻常。

    取得了邮件袋,又搜查了一番后,没再有任何收货,二人告辞了张敏。

    开车回局里的路上,王道问张玲玲:“你说,杨四光的死和张敏会不会有关?”

    张玲玲想了一会儿说:“不好说,不过还真有这种可能,只是如果真的是张敏杀死杨四光的,那她的心理素质也太好了,今天她在我们面前可是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慌乱。”

    王道说:“张敏应该是恨杨四光恨得要死,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杀死杨四光对她没有任何好处。她应该能想到,一旦杨四光死了,所有的债务都会落到她和杨宇的身上。

    那些民间债权人对于杨四光可能还要敬畏三分,但是对于她这么一个妇人,为了逼债,能干出什么事儿来,还真就不好说了。”

    张玲玲点点头说:“也是。张敏也算是有点见识的人,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的。”

    回到局里的时候,张玲玲拿中山装去物证鉴定室,王道拿着邮袋去联系顺丰公司查找快递单号。

    经过痕迹检验,那件中山装上面提取到一些血迹,但是放的时间太久,已经无法鉴定。

    倒是王道查清了快递单号,快递是在2016年10月11日,快递员在林中区北四路21号的一个包裹驿站收上来的。

    这种驿站属于是快递员和寄件人或取件人之间的一个中间点,负责站点附近包裹的收发,而这个站点的运营老板是按照每个邮件的重量收取一定的提成。

    由于不是正规的快递收发点,一般寄件人在填写信息时,是没有规定要求的,只要有收件人的信息就可以了。

    王道问清楚了这个站点的位置,开车赶到了那里,当他问站点的老板有关这个邮件的信息时,老板却已经回忆不上来了,店内又没有监控。

    周围的几家店门口倒是有监控探头,但是时隔大半年,当时的监控录像早已经被删除清空了。

    王道知道这一条线索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无奈地回到局里。

    街边的摊位上,张玲玲看着眼前的一碗牛肉面,没有半点食欲。“辛苦了一天,结果一点线索都没有发现,就拿回来一件破衣服和一个什么都查不到的邮件袋。”张玲玲悲观地说。

    “你感觉这就是杨四光收到的那个神秘邮件吗?”王道大口吃着牛肉面问。

    张玲玲拄着筷子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感觉很有可能就是这个,要不谁会把一个邮件袋放在衣橱里啊。

    只是现在衣服上面没有提取到任何有价值的物证,邮件袋也完全查不到寄件人的信息,即使神秘包裹里面装的就是这件旧衣服,我们现在也还是查不到任何线索。”

    “我分析这件衣服,很可能就是杨四光收到的那个包裹里面的。张敏说她不知道这件衣服,而且我把衣服拿给她看的时候,我看她当时的表情明显是表现的很嫌弃很陌生。

    那就说明这件衣服,以前应该没有出现在过她的生活里,至少也是她和杨四光分居以后,才出现在杨四光的衣橱里的。

    你想,中山装上面提取不到任何DNA物质,那说明它已经很久没有被人穿过。

    杨四光把一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衣服放在衣柜里又不穿。到底是为了什么?

    难道这件衣服是有某种纪念意义的物品?”

    王道看了一眼张玲玲继续说:“只是现在推测出来这些没有用,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破案的线索,我想有时间还是要找杨宇了解一下情况。

    因为听张敏的意思,偶尔杨宇会去杨四光的房间里翻钱,说不定他能给我们提供一点有用的信息。”

    天年敬老院位于林都市林中区花苑路341号,是在主路分出去的一条小巷子里。

    相对于主路,这条小巷子很偏僻和安静,整条巷子都没有路灯,每天晚上9点钟以后,这里就已经没有任何灯光了。

    只是今晚这里却充斥着吵闹和喧嚣,闪烁的红蓝警灯照亮了整条巷子。

    一辆警车停在一栋老旧式居民楼的下面,陆续有附近的居民穿着很清凉的背心、短裤跑过来围观。

    这些人的目光都汇聚在,这栋老旧居民楼二楼的一间窗户下面,那里悬空站着一个人。

    围观的人们看着这些警车和警察,只知道这里是出了事,但是却不知道是什么事。

    一个个低头交谈着,看表情比警察还要着急,有人说是二楼有人跳楼自杀,警察过来救人的,后挤进来的人都这么附和着,也有人不同意,因为他们感觉二楼跳下来不太可能会死。

    不断地有强光手电筒的光束,打在二楼的那处墙体上,让那上面本来模糊的人影渐渐地清晰了起来。

    这个人上身穿着一件白色的短身护工服,下半身赤裸着,背部紧贴楼外的墙壁,双脚悬空,头在脖子处折叠低垂着。

    有眼尖的人这个时候发现,一根绳子从这人的脖颈处绕过。聚在下面的附近的居民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更多的人猜测,这个人应该是妻子在外面偷人,他一时想不开才上吊自杀的。

    随着跑过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有认出这个“上吊”的人,就是二楼这家敬老院的护工。

    当林中区公安分局的刑侦支队长安平,带队到达这里时,看见的是一层层的人群。

    人群里还有打电话的声音,电话的内容都是一些“某某某你赶紧过来看看,这有人死了,下边没穿衣服,露着屁股呢,白!可白了,你赶紧过来吧!一会儿警察取下来尸体,你就看不见了”之类的话。

    安平抬头看见那具悬挂在窗外的尸体,脸色阴沉地吩咐一部分警员疏散群众,带着剩下的警员挤进楼里。

    走到楼门口,他正好看见从楼上迎下来的两名社区民警,转头对身后的警员严肃地说:“把他们的警服给我脱了,带到一边去。”

    身后的警员听见他的话明显一愣,但是看他的脸色不像是开玩笑,就有两名离的最近的警员,夺步上前撕下了两名社区民警警服上的警号和警徽。

    那两个民警明显没有反应过来,看样子是被上来的对方突如其来的动作吓住了。

    前面的老民警认出说话的人是分局的安平支队长,赶紧问:“安队,我们是这个辖区的民警。

    我们所里接到指挥中心的指令,第一时间就派我们赶到现场了,我们一直在这儿看守现场,并且打电话通知咱们分局,我想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

    安平没有理会他们,而是和身后的警员快步上到了二楼。

    来到二楼的窗户边,他让一名警员和他一起,两个人费力地探出身子,抓住死者的腋下,用力地将死者抬离套在脖颈上的绳子,然后使出全身力气才把死者拉回到屋里让其平躺下。

    只是,当安平看清死者的一张脸的时候,心就是一抽,目光定格了很久,但是并没有多说什么,挥手招呼身后的法医过来验尸。

    法医立即俯下身子对死者开始检查,经过检查死者的各项生理反应都已经消失,法医拿开照着死者瞳孔的手电筒,冲着安平摇了摇头。

    安平铁青着脸走出房间,对着两名站在门外的民警怒声训道:“刚才你们说自己是警察?我怎么没看出来,你们到达现场多长时间了,为什么不把死者解救下来,就任由他吊着?

    你们想没想过这个人还有救活的可能,为什么不第一时间确认‘死者’是否还有生命特征,你们有没有尽到救援死者的义务!

    你们知不知道警察的天职是什么!”

    “我们怕破坏现场啊,这不是给你们分局打电话了吗?我们的任务就是保护现场,不能破坏现场的一切!”那老民警争辩道。

    “你不服是吧!就在前几天局里刚通报了一起案例,临省的几个警员在出一起命案现场时,从河里打捞上来一具‘女尸’。

    当时以为这个“女尸”已经死了,所以没有检查“女尸”的生命特征,就将她扔在了道边。

    结果几个小时以后,还是旁边的路人发现那个‘女尸’在动,所有人这才把“女尸”送进医院,但是因为耽误了很长时间,救治的不及时,“女尸”还是没有保住性命。

    而你们今天犯了一样的错误还不自知,你们他妈的来了这么久,竟然就任由这个人吊在外面,还和我说是保护现场。

    你们有没有想过,当你们到达这里的时候,那个人可能还活着?

    我不知道你们以前是怎么当警察的,但是从今天开始,你们就不需要再做外勤了,以后就去做文职工作吧。

    如果文职也做不好,那就脱衣服走人。”

    安平说完就抬步进入现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