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剑花飒棠边月弓 > 第42章 长街连市井,往来怀珠玉

第42章 长街连市井,往来怀珠玉

    四月,天清气朗,风和日丽,洛安城的渐渐开始迎来夏天,空气一日胜似一日的的灼热起来,主城的棋盘街,雀桥坊,黛子巷,西三巷,东五街,东南西北四市,热闹非凡,这些洛安城里最繁华的地段,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季节。还未彻底的热起来,这些地方已经开始上新冰镇绿豆粥,银耳羹等等,供应来往食客。

    至于洛安河边沿河十里,烟花正盛,烟花三月下扬州,四月闲人少,桑蚕又插田,四月是个忙碌的季节,春天的那点倦怠早已不知道跑到何处去,耕作和劳动是大多数人不得不进行的选择,他们,是没有那些闲工夫坐在酒楼之上品评天下大事,畅聊四方奇闻的。

    洛安河的码头分为上下两处,由于一大片烟花之地的阻隔,实际上洛安河不能畅行无阻,除了每天正午最热的十分,洛安河的上下游并不能通行大型船只,因此便在上下游两边,各自建立一处码头,顺着护城河改成小船,整个城池的西南东三面,大多边使用此法转运,挑夫脚夫,一并上阵,他们就是活在洛安最底层的群体之一,承担着最重要的转运事宜。

    当然,如果你足够有钱有势有人,大可以为了方便取货自行派遣人前来提取,东西两处码头上,专门有船帮给洛安的大家族取货的独家通道。

    “城东和泰坊赵老爷府上,鲜货五十斤,请验货!”

    船帮的船工们熟知洛安城的一切,每天每个地方需要些什么,都是从他们这里流出,提前下好单子,等待着船只运送。

    当然,他们也有许多机会在烟花之地来往穿梭,大船不通,小船往来,一艘小船,也许正好运送一家的量。

    虽是女儿家,无奈风尘里,一间不大不小的青楼,每天要用去的东西可不少,二三十个姑娘,算上杂役,老鸨,护院,还有往来客人的消耗,有时更需要日日呈送,不可断绝,青楼比的,也并不全是姑娘们的吹拉弹唱,美色姿容,

    能享受的人不在乎享受事物的本身,不能享乐之人,想象不到乐子的内涵。

    “单子姐姐,今天怎么有空到我这里坐了啊?”

    “来交货,再取些棉花丝线给我。”

    “哟,这么快,还得是你的手艺,不比那些秀坊的差。”

    码头有进,自然有出,码头的一边是进货,一边自然是出货,而围绕着码头到城池边的一片区域,便是各种各样样由船只带进带出的各种杂货,住满了船帮的船工,走街串巷的小贩,还有不少游荡的浪荡子。

    大约只有烟火才能形容这里的模样,有着乡村的炊烟,直上云霄,天空也被染得白茫茫,却也有城池的繁华,屋舍众多,虽然不如城内的高楼广厦,其中的人并不少,三寸之地,可以立足,一丈之内,可为丈夫,三丈之上,可以立业,这就是码头外围的模样。

    洛安乃天下核心,城池及时在战时也不会封闭全部城门,东北城,朝明门,便是东北城往外,直通东边下游码头的城门,这里是洛安百货的集散地,从许州和南江之地转来大量的散货便是由此往城中输送,百姓所需,无有不得。

    房产地产,从来都是挣钱的行当,东北城一带,这里是地价相对便宜的所在,许多在北城和东城做工的百姓,他们的家大多安居此地,这里有洛安最多,最繁杂的房产商行,租客掮客,中人牙人。

    “两匹上等棉布,一千五百钱,扣去棉花丝线,不多不少,正好一两银子,单子姐,这次是要散钱还是银锭?”

    “散钱吧,再打五斤清油来,一并算账。”

    单飏将手中的竹篮递上,又把另一只手的空油瓶子递上去。

    “没问题,五斤清油!那边谁帮把手!”

    布庄兼营杂货,隔壁便是一家六陈铺子,一应麦豆茶酒油盐杂货,无所不备,沿街的三家铺子一气儿打通,正好处在两条街道交汇处,当中是布庄,一侧是杂货,一侧是米店。铺子热闹非凡,来往不觉,包揽了周围几条街的生意。

    布庄的伙计许勤还算忙得过来,一边招呼其他客人,量布裁衣,算钱算账,拨弄算盘,一边一心二用,还能和其他人说说话。有条不紊的接了单飏的东西,便又一手拨弄算珠,一手沾着墨记账。

    “哟,这不是单飏姑娘吗?这是又织成好布了?”

    “赵掌柜,少见,上个月说,您往淮州贩米去了,回来几天了?”

    “昨晚方归,这些船帮现在是越来也不长眼睛了,上月我这米店要了二十石白稻米,结果给我送来一半红稻米,可把我亏惨了!”

    “我说您生意做得好好地,怎么亲自去淮州上货,怎么样,这回不会出错了吧。”

    “要不说这钱该谁挣就得谁得,这转运功夫,还真的只能落在船帮身上,我跟你说吧,这单雇一艘能载运四百担的河船,就要六个船工,还要我自己再派两个人随行,包船费一趟十两,淮州到这里,走十天,一天就是六百钱,十天六两银子,还要管吃管喝,装货卸货,弄到米店里来,诸般工程,杂费又是五六两,货还没开卖,扔洛安河水里二十两银子。唉,该说不说,什么样的人,吃什么样的饭,就像单飏姑娘你,一双巧手,比那秀坊中的绣娘还要厉害,这手艺值这个价。”

    赵掌柜伏在柜台里,从抽屉里翻出来一个算盘,抖了一下将算珠子归位,生意人,习惯打着算盘噼里啪啦的和人说话,刚刚从南江的淮州回来,一时也无事可做,和单飏这个熟客唠叨起来。

    “赵掌柜家大业大,原来也这么愁天愁地。”

    “谁说不是呐,洛安地贵,居大不易呀。不妨再说大些,你看我这米店的十个伙计,每天早晚上工,一人一月工钱三百钱,就是三两银子,一天卖最多五担米,一船四百担,要卖一个多月,运气好一个月卖完,这一担米在淮州上货,一两二钱,运到我这里,二两银子,中间只有三十二两银子生息,刨开前面这些,你说说,我也不过几两银子进项,还不算修修补补,官府上税。”

    “可掌柜你有这么多家铺子,总比我们好多了吧。”

    “这话,我倒也不否认,我赚我这份钱,不坑不骗,不说赶得上燕子街,乌衣坊的世家,权当这一辈子,就这么安稳过了便是。”

    “是这个道理,再说了,也不是没有为掌柜省钱的人呀,你看,咱们布庄的小许哥,全是他操持,除了裁缝另算外,什么跑堂,掌柜,账房一并做了。这不是少花费许多?”

    “许勤这小子,就指着他这点好咯。诶,我看,小单姑娘也该寻一门夫家了,不如就便宜了我这布庄的小子如何?”

    “哟,那感情好,小许哥能干老实,小单姐呢,贤惠能干,家里人丁少呢,不妨赵掌柜再做个媒人,咱们这些街坊,也讨一杯酒吃如何?”

    看是不怕热闹大,底层小民的乐子,便是他们经历的一切,架秧子起哄,也不知道是哪个熟客带了头,哄闹一声,权当玩笑。

    “小单姐,您的油打好了,忙不过来了,你走的时候过来记得拎走呀。”

    “你们几个蠢东西,连点几斤油都拿不动,真是,递过来!”

    打趣归打趣,生意还是要诚恳的做,赵掌柜绕到一边,抬腿走过那边铺子去亲自把油拎了过来,嘴里仍旧不停的碎碎念。

    “都说了不要把油撒地上咯,进口的东西,哪里弄的这般乱糟糟的咯,二德,快拿干帕子来擦干净咯。”

    说了一通,赵掌柜方才返回,提着油壶过来,这许勤也真是能力,一心二用,趁着算账的间隙,从抽屉里抽出散钱,用一个托盘装了推到单飏面前的柜面上,后边的人也用竹篮子把织布所需的丝线装好提了出来。

    “东西起了,钱你点点数。”

    “小许哥的手,向来是不出错的。”

    “慢走,再来啊。”

    一堆铜钱装进腰间荷包,一手提起油瓶,道了谢边往回走,日头渐渐爬上来,已经有着热度,往临街斜对过走了去,进了另一家铺子,还未走进,一股糕点清香扑面而来。

    “木子哥,给我装一封糕点。”

    “单姑娘,要哪几种呢。”

    “你选四五种好吃软乎的封在一起就是。”

    “得嘞,那就来个四方照应,绿豆糕,桂花糕,红米糕,枣泥糕,南瓜糕,两斤怎么样单子姐。”

    “可以。”

    “二,三,五,,,二十二文,我这就给你封好,稍待。”

    单飏靠在木质的柜房上,转头看时,现在的对面,转角的街口,赵氏米店,赵氏布庄,赵氏六陈铺,三家铺子客人盈门,阳光从东方照来,已经升到当空,一堆脚夫穿过街道,身上扛着麻包,不知道是哪家铺子的货物,似乎也有赵掌柜的货,从铺子里出来一堆人,领着立刻就火热的开始算账结账,时不时过去几个熟悉的街坊邻里,含笑致意,各自都忙匆匆的往来,快步走来,快步离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