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汉明宫嫣 > 第六章 慧安寺

第六章 慧安寺

    第二天中午,李进忠回复,慧安寺扑了个空,他派出的锦衣卫在附近调查,得到有一伙土匪在张嫣出阁的那天就是在去慧安寺院必经之路抢劫了一副喜庆的暖轿。

    这意味着什么,李进忠自然心知肚明。

    “奴才无能,未能替皇上分忧。”

    “一群饭桶——”

    “你搜查了慧安寺吗?”

    “奴才特地带了一批宫女协助锦衣卫把慧安寺里里外外搜查个遍,没有张嫣的任何踪影。想来定是被人劫了去。”

    “那秦公子如今在哪儿?”

    “有人在宫门口见过他,稍后就无半点影子了。”

    这秦公子在宫中,而自己却无半点知晓,看来这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这秦公子定是被太后给软禁了。

    “良妃应该是知晓张嫣的下落,只是她不愿意告知自己。”

    秦公子在宫中,自然张嫣的下落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这一定还存在第三顶轿子,而这顶轿子的主人就是张嫣,只是这张嫣被载向何方?”

    “一顶轿子明晃晃走进中年农夫家中,这只是一个幌子;第二顶轿子遁入慧安寺,这还是一个幌子。第三顶轿子才是真正的张嫣。而第三顶轿子又载向何方呢?”

    “皇上,奴才知道张嫣在何方了?”

    “你说,我会授予你全权。”

    “她必定还在慧安寺。奴才知道,自从第二顶轿子在去慧安寺被劫,最不可能的地方就是慧安寺。”

    “其实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慧安寺。”

    “爱卿,言之有理。”

    “只是,奴才不敢造次。上次恰逢慧安寺住持云游,故我们能顺利搜查慧安寺。”

    “一个小小的慧安寺,你就畏手畏脚了?”

    “皇上你可不知道这慧安寺的住持是谁了?”

    “不管是谁,皇命在身,不可不从。”

    “她是你的祖父的爱妃,李妃,你祖父生前授她以免死金券,还有一把尚方宝剑,上打君皇,下诛佞臣。她这次云游随身带了一个蓄发的女子,想来必定就是张嫣。所以我们寻她不着。上次我们搜索时恰逢住持云游,随身带着那枚尚方宝剑,我们才顺利地进入寺院搜查。”

    皇上自然对李妃记忆深刻,这才几年的时光;祖父对她的宠爱,皇上自然知道。自己的皇位也是得感恩于她,就是她力排众议建议祖父把自己推上了皇位,就是自己也得在她身前下跪。

    “哎!”皇上也只得叹了口气。

    这书生的筹谋很是到位,他必定知道这住持的来历。当今只有这前妃才能保全她。就是这后宫也惧她十分。

    “不过自己也得去拜见她了,这份恩情不可忘。”

    “这住持什么时候回寺。”

    “经锦衣卫禀报,住持已经在回寺的路上了。大概两天后回寺。”

    “你们派人好好守着慧安寺,住持一回寺,就禀报于朕。”

    “奴才遵旨。”

    “朕想亲自去拜谒住持,不过还是得征求住持的意见,你们不得擅闯。她毕竟是朕的皇祖母。张嫣在她手中,自然十分的安全。”

    皇祖母作为前妃,按照朝廷祖制,不得擅离寺院,这次为了张嫣也是尽心尽力,不过她手执尚方宝剑也没人奈何她了。

    “爱卿,你速速派人暗中保护她们的安全,她们要是有什么闪失,你们这几百个锦衣卫就得给她们陪葬。”

    “奴才遵旨!”

    几天后,李进忠向皇上禀报。

    “慧安寺住持半路上折转,已经向西去了。”

    “她们的行踪可以从最近的奏折中找到。”

    “最近有几个县知府被查办,应该从上报给刑部的奏折中能寻找些线索。”

    “爱卿,你速速派遣锦衣卫在暗中保护住持,大凡危害住持者杀无赦。不过不得枉杀无辜。”

    “奴才遵旨!”

    ……

    皇上的龙桌上摆满了从刑部上呈的奏折。

    “城西县县官谢天才强抢民女,草菅人命,贪墨官银,私养艺伎,收受贿赂,强抢强要,私通山匪,私设公堂,嫖娼狎妓,操纵价格,私养府兵等等十一项罪行,经有司审查,他对所犯之罪行供认不讳,按律当处以极刑。其下附之以供认书。”

    其下附录他所犯的罪状的详细记录。

    皇上看到桌子上一个人头高的卷宗,只是捋了捋,来不及细看,只得撞向奏折的批复。

    “有待查实,暂缓量刑。”

    “此等罪恶之人,当判斩立决。这刑部着实可恶。”皇上赤笔一挥,三个字“斩立决”映然奏折之尾。

    下面还沉积了几桩案件,都是大奸大恶之官员,而刑部的批复都是模棱两可之词,刑部这些官员都是养尊处优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只无形的手正在搅动着这股浊流,希望还这个世界以清明。

    经过李进忠的点拨,皇上知道谁在搅动这一片天地,只是这些官员罪证确凿,也是无可奈何。

    这确实也是一场官场地震,他们婆孙媳之间的折返预示着这场地震的继续和深化。在当时的明朝女性低下的地位来说这些举止是不可思议的,不过太皇太妃毕竟有过尊敬的身份,又手持尚方宝剑,没有谁奈其何。

    只是在朝臣中掀起了一场波浪,人人有自危之感,但是太皇太妃没有出现在奏折之中甚至一个字都没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