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晚明1628年 > 第二章:墩兵

第二章:墩兵

    在墩墙上下来,一下到地面,一阵难闻的味道扑面而来,不知道是牛马的粪便味道,还是生活垃圾的味道,总之是一股酸爽味,比榴莲的味道还猛。

    一个不大的空间,整个小旗的墩兵加家属上去,二三十个人的吃喝拉睡都在墩内,说实话,已经穿越五天来,对这墩内的味道,李宁到现在还没适应,在墩墙内,除开有一排墩兵和家属的住房,还有牛马圈和仓库等建筑。

    在李宁下来时,有几个墩军正坐在说着话,这些墩军身上穿得破破烂烂,上面补满补丁,一脸菜色一副营养不良,几个男人除开身上穿的鸳鸯战袄外,说他们是军人还真不像,近年天灾不断,还要负担沉重的田赋,根本难以糊口,这也是墩兵们看起来像乞丐一样的原因。

    见李宁走过来,各个墩兵都是笑着看向他,只听各人七嘴八舌的说道:"李头下来了?可有什么动静。"

    "李头辛苦了,坐下来好好休息。"

    发出讨好的声音是墩军里的夜不收关财。

    应该说夜不收一般是军队里的强者担任,前身是个忠厚憨傻的性格,别人不欺负他就好了还会讨好?

    李宁刚穿越过来时,虽然是前世是个宅男,但是架不住这具身体的素质太好了,这那能受得了别人的欺负嘲笑,用铁拳狠狠的教训了墩兵内最好身手的夜不收关财,加上这五天来又天天挂着副,话少而且我不好惹别来惹我的表情。

    在各人的一阵恭维后,李宁才用足中气大声的说到:"有件事要与大伙说说,眼下秋税已经完成了,但陕西有民变卫所里下命令已经抽调精锐前去镇压,也要求我们今年无论大堡小墩都要恢复五天一训,防备今年鞑靼打草谷。"

    现在已经退化成为半农半兵的边军议论纷纷,但是在官级的威压下没有人反对的声音。

    。。。。。。。。。。。。。。。

    夜晚,母亲郑氏灶台上忙碌着,手上一团粗粮面不断的变化模样,李宁换了一身粗衣常服在旁帮忙和陪母亲说着话。

    郑氏的厨艺很好,动作行云流水,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眼下的时节不好,普通人家能吃上粗粮拉面都不错了,许多军户都是吃粗麦混合野菜,甚至草根树皮来吃,一边干活一边与李宁说话,谈论田地里秋粮征税之事,可能她觉得这几天自己儿子的变化不像以前那样憨傻,已经懂事了,不难免话多一点。

    明朝田赋分夏、秋两节征收,分为夏粮和秋粮,在万历朝实行‘’一条鞭法‘’后大多征收银两。

    李家之前为了李宁的小旗官职位已经卖了靠近河边的12亩上等良田,现在只剩下20几亩地,由于不是靠近河边的良田,加上今年干旱不断,眼下秋收每亩地不到一石,大概收入在20石,加上李宁小旗官的年俸10多两(大明朝一般克扣军饷),可从天启到现在的崇祯元年,朝廷的田赋已经加收了几次,正税其实不多,可怕的是地方上的加派,已经压得像李家的这些自耕农,负担是越来越重,别提那些租种地的佃农。

    桌上摆着两盘小菜,李宁面前放着一大碗粗粮面条,撒了点葱花,真是香气扑鼻。

    不过看着自己面前一大碗面条,再看看郑氏那边确是就着小菜吃黑面野菜馍馍,看神态很安静,似乎给李宁吃得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李宁起来说到:“回来时吃点东西了,娘,这么大碗怎么吃得完?帮忙吃点吧。“

    去拿了一个碗过来,挑了一大把面过去,递过去,郑氏笑了笑,不说什么,把碗接过去,两个人准备就着小菜吃面条时候,外面门响了。

    原来敲门这墩兵叫陈2狗,他媳妇刚生完孩子下不了地,家里交完秋税和地方上的加派已经没有余粮了,想过来借两石粮食。

    没等李宁反应过来还在想刚收完秋粮现在的军户就没粮了?郑氏已经去家里的仓库房拿粮出来,等陈2狗千恩万谢的离开后。

    郑氏才说:“小宁啊,遇到天灾年月时,我们李家人口不多加上你的年俸和农闲时为娘的织布,还凑合过日子,但是手底下人口多的军户麻烦就大了,能帮就帮,不帮的话,天灾年月的别人没地方借就要去借高利贷,搞得以后卖儿卖女都还不上,以后这些墩丁上到沙场可是你的袍泽,把背后可以交托的人。“

    大明朝内的高利贷和税例的背后都是官绅在控制,这些官绅明面上满口仁义道德为国为民,背后偷税甚至互相勾结不交税,把八成的朝廷赋税收压在农民身上,真是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原来陕西的农民起义就是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