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晚明1628年 > 第五十章:起步(3)

第五十章:起步(3)

    要新建的墩堡大致体格就是这样,下面就该动手开工了。

    崇祯元年十一月十六日,李宁一声令下,所有的匠户和其亲属,还有大量的军户亲属劳力,男男女女的齐上阵,一时间都是拿着锄头,挑着簸箕、箩筐,到要新建墩堡周边去挖土、挑土,就连孩童都是懂事的在旁边帮忙。

    虽然修建坞墙和营房可以就地取土,用黄土来夯造,而石料已经在附近的山头,十几天下来已经采压不少,都是不需要费什么银钱,只需要费口粮劳力,但是尹家庄地处西北,这段时间在周围采伐,可是用来修建的合格木材是少之又少,这些银钱是不能避免要出的。

    比如墩墙内柱和大营房顶梁都要用到木材,而且这些木材还要求木质坚硬、不易风化,以西北盛产的榉木和松木最好,特别是墩墙里用黄土夯造时的内柱,最少要用到三丈高长两尺宽径的木材,每四十步一内柱,这墩墙就最少要用七根到十一根,加起来木材用量甚大。

    还有打井,这也是建墩堡要同时开工的要务,青壮加妇孺过百人同时在开工,不可能长时间到河边去担水使用,大同府地下水资源还算是丰富,听管国良说打井到五丈左右就能出水,要是更西北的陕西需要打井深达八九丈才可以见水。

    ………………………………

    十一月十七日,李宁又去往了镇河堡一趟,请求百户大人赖客支援一些木材,回道百户所也没有余粮,要无偿支援很困难,不过堡内匠库正好有一批空闲的木材,只要适当的交给百户所一些银两用来发放粮响,这就可以先勾调出来使用,李宁答应了,随后交付了十八两银子给百户所。

    两天后,镇河堡的文吏赖鸿带着堡内的几十名匠户,让他们扛着木材,一二一二的口号声往尹家庄而来,这家伙连畜力载具都舍不得用,光用人力扛木材。

    看到这些在寒风中又冷又饿的匠户们,李宁站在边上是半响无语。

    这时赖鸿向李宁抱了下拳,感概说道:

    "李总旗,下吏真是服了你,接手尹家庄短短时日,就能新建墩堡,真是能所不能啊!"

    李宁摇下手说道:

    "赖大哥,这真是太抬举了。"

    赖鸿突然低声说道:

    "唉呀,这李总旗可不能这样说…还有这次过来呢,就是赖大人让我问问您,就是…赖大人手上有批生铁料,外边要三两银子每百斤,这边只要二两银子,不知…"

    李宁现在身上快没现银了,只能苦笑着说道:

    "赖大哥,我也想买,可是没有多少银钱了,等下次……"

    赖鸿听到没银钱,立马没了再交谈下去的兴趣,打断李宁的话,说道:

    "李总旗,这样吧,我手下这些匠户在镇河堡大老远赶来,给他们安排吃顿饱吃吧。"

    李宁没说什么,就安排身边的陈2狗带这样匠户去吃饭,立马这些匠户如猛虎下山一样的精神起来。

    ………………………………

    崇祯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今天是尹家庄新建墩堡的第一口井出水的日子,经过几个工匠的努力挖掘还有修砌,这口井终于完工了。

    这井深约四丈,井的渗水层较浅、水质较青,底部铺着细沙,四周圆壁用大块石料修砌,外部用碎石铺砌。

    当第一桶水拉上来时,周围围观的军户们欢声震天,特别是一些原本是外地流民而后加入军户籍的,大部分都是困于饮用水之干旱苦,见到这么青的水,许多人都是流下了眼泪。

    除了这口井,经过这些天一百多成年男女的劳作下,墩堡的墩墙、墙门和营房已经慢慢成了规模,虽都还只是仍在修建,但至少现在让军户们看了就在心里有些安全感。

    此时墩堡外规划的居住区仍是脏乱,划出的几条街道上到处是泥土满堆,石料、木块和各样的垃圾物什,不过总算有个墩堡的雏形样子。

    ………………………………

    在第一口水井出水时的劳作间隙,李宁还抽空去看了管国良他们打造鸟铳的情况。

    作坊这里都是热火朝天,外面的寒冷似乎完全不见,一股股热气冒出来。

    管国良几人正努力打造着一些鸟铳,李宁看到打造的胚样离完成还很远,这鸟铳的打造工艺真的很复杂。

    在管国良的介绍下:

    "这鸟铳打造,首先是将打造铳管的熟铁烧红后,敲击在一根固定尺寸的钢条上,这样卷成铁管,等冷却后再圈数层,连续敲击细密,达到一定厚度,再抽出钢条,这才算完成一段铳管,做了几根铳管后,就将它们一节节焊烧合起来,这里就是关键,焊烧合不好便容易发生鸟铳炸膛的情况,胚样铳管做好,就要铁锥钻出铳镗、准心等,然后使用铁条镗内刮划干净,最后是各种配件的组装,一个熟练的工匠没有二十多天是没有办法打造好一根合格的鸟铳。"

    李宁听后完全想不到一根鸟铳有这么多学问、复杂。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