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太极正道 > 中医绝技

中医绝技

    周清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在太极拳和中医两个领域独树一帜,论及中医方面除了对经典古方的运用方面融会贯通,并且继承了祖上先后天并用理论,也就是脾胃论治及从肾论治,而且自创了“太极神针”“太极点穴”“太极推拿”三大绝技,这也是为何他在当地中医学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慕名到访的人络绎不绝,很多商业巨头及世界各地政界领导都上门就医,而且不间断还到世界各地讲学,在这个方面是杨珂望尘莫及的,你不得不感叹生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的三十几岁已经功成名就了,而大多数人还碌碌无为,先天环境是一方面,后天努力是另一方面。

    对于杨珂来说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于杨珂来说能在一个领域登峰造极就足够了,不过他还是要首先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学习的,根据他的基础,周清觉得他首先要学习的是太极推拿,这个作为他入门的基础,而且也有利于他学习太极拳,杨珂的优势在于基础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对于力量的掌控不能随心所欲,周清的太极推拿是有一整套体系的,也包括一些简单的太极功法训练,正是合了杨珂的心意。

    周清的太极推拿综合了太极拳和推拿特点从“整-劲-体-持”“力学特点-手法分类-动作迁移”“缠丝劲-拳势动作-站桩姿势”等三个方面探究两者之间的理念融合可行、劲力融合分析、动作融合运用,为“文化传承、技艺学习、功力提升、精神培养”提供一种新视野、新路径、新思考。

    “整”为整体,即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之意。从《易经》的角度出发,有外在的环境的“大周天”和人体自身内的“小周天”之说,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在《太极拳谱》中描述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阴阳相生相克,如阴阳鱼图展示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劲”为劲力,属于相互作用力之功效,但又有别于野蛮之力。太极拳运动的意境,是以人的意念为指导,通过特殊的力学结构之劲来展现,如掤、捋、挤、按等。太极拳与中医推拿技艺二者共“劲”相通,其劲的运用、转换方法,皆根于内,由内及外,根于内而形于外的劲,都为其根在脚,发于腿劲,随于腰劲,用于手劲,最后应用于自身或者受术者,其原理一致。同时也需要练习者,意念集中,使得心劲与形体之劲,共同应用于同一处,方可见效。

    “体”为身体,“体悟”就是通过身体的活动,达到某一锻炼的目的或者掌握一种技巧。王宗岳的《太极拳谱》中描述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通过自身技术上体悟式学习,理论上的融会贯通,才会真正领悟太极拳之精髓,最终达到延年益寿之功效。中医推拿技艺是指医者通用手法,并通过一定的操作要求,达到治疗的方法。中医推拿技艺的形成,需要技艺传承人通过自身长期的规范化操作训练,遵循其中真理以及正确的方法,方可形成,然非一日之功。

    “持”为坚持、持续等之意,与人的思想意志有关。“终身体育”思想强调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将成为终极目标,凸显热爱体育贵在坚持的精神。太极拳也是需要长期坚持习练才能展现出来的技艺。中医推拿技艺用于治疗患者的疾病,一般的基础手法是30-40分钟,中医推拿技艺应用于人体的形态时,需要持之以恒的力度与劲道,才能让患者感到舒适,这就要求中医推拿技艺的工匠们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此也促成了周清及徒弟们“每天清晨练功”的独特风景线。

    太极拳的劲主要有掤、捋、挤、按、随和十字劲等基础劲,同时由于各种门派的不同,如陈、杨、孙、武、吴式的出现,各种劲也出现有所区别,如太极拳中,还出现了“缠丝劲、寸劲、拿劲、柔劲、弹抖劲、空灵劲”等,“太极拳运用中医经络学说,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绕式的伸缩旋转方法”,将太极与中医基础理论联系在一起,认为通过缠绕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及经络的通畅,而中医讲究“痛则不通”,应用太极拳的缠绕运动就可达到“通则不痛”的成效。中医推拿技艺的分类主要有四类,分别按“动作形态特点、主要作用、用力方向及应用对象”等划分,其中主要以动作形态特点的单式手法为主,整合的复式手法为辅。根据动作形态特点,分为五类摆动类、摩擦类、振颤类、挤压类、叩击法和运动关节类,其以一指禅推法、㨰法、揉法等为常用手法。而周清把这些东西一一系统融合并实践,从而产生了自己的太极推拿的特点。

    太极拳在行拳时要求身体“不偏不倚”、心态“中正安舒”、体态“端详”,动作行云流水、圆活连贯、刚柔并济等,达到一种“调身调心调息”的目的。这也促进了要练习太极推拿就要练习太极功法,太极桩与外家拳的桩功不同,有自己的一套练习方法,杨珂到《微义堂》要练的就是这个太极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