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子涵又抬起了头,继续说道:“此人重情重义,我若去信请求他帮忙,他即便自己不能亲自出马,介绍一两个能手应该还是可以的。”

    汪子涵面上平静无波,以为自己没有露出任何破绽,却不知道自己先前所说“临终托付”便已经表明了一切:长辈临终前好好的将自家有父有母、未有婚配的孙女儿托付给适婚外男,那是什么含义,不言而喻!

    一旁的赵泽扶额,都恨不得替她捂住嘴巴了:姐姐呀,你可长点心吧!没见姐夫那脸色,快要从头绿到脚了!你还说这人好话,今晚不想回家了吧?

    ……

    汪子涵提出的这个人,如果真的如她所说,愿意帮这个忙的话,那对赵泽的帮助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当场子涵便写了一封信,由赵泽着人趁着夜色将信投递进了武安侯府,送到了张博手上。

    人手的事情也就这样了,那现在便是到了西北后如何防旱、抗旱的措施了。

    太子殿下道:“孤来这之前,也曾召集门客商议此事,大家提出的意见,刚才咱们也商量的差不多了,大多就是挖井、开渠,改种抗旱农作物等。只是不管是哪种办法,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还需要这方面的能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大家都尽己所能,孤会尽快调集人手,从工部与户部中抽调各方面的人才,也会让人关注民间消息,若有人在这些方面有专长的话,也会尽量送他去西北。不管怎样,这一次老三绝不能输!”

    朝中的争斗越来越白热化,这次西北的差事便是那些人对太子一党设下的陷阱,赵泽若不能漂漂亮亮的完成这次任务,等他回到京城……

    太子不敢再想,他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老三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一切事情。

    一边的汪子涵听到抗旱农作物这几个字后,倒是想起了一些什么——她以前看的穿越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农作物……

    “殿下,北方有土豆,玉米,地瓜,红薯不?我好像听说这些农作物比较抗旱?”

    子涵看向赵泽询问的道。

    赵泽摇了摇头,“我在西北那从未听说过这些作物,若是有,西北那边也不会年年因为干旱死那么多人了!咱们大梁朝也不会年年有人饿死了!”

    这些农作物现在都还未传入中国。赵泽穿越以来,虽然一直有叫人留意这方面的消息,但大概是时候未到,目前还未听说有番人带来这些农作物的种子。

    怕其他人注意到汪子涵说的这一些从未出现在大梁朝的农作物名字,赵泽赶紧转移了话题。

    “西北人年年都有旱情,当地的百姓早已习惯了种植抗旱的农作物,这方面咱们没有太多的办法。现在最主要的是能够提升各项工程的进展速度,在田地里种植的农作物干死之前将水引进去,啧,这次咱们那些炸药可就派上用场啦!”

    提到炸药,房间里的几个人都松了一口气,这项杀敌神器在开山凿土上一样可以派上它的用场,遇到坚硬的土石,人力难以挖开,用炸药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

    “对,咱们还有钢铁,可以让人打造一批坚硬耐用的器具,有趁手的工具,凿石之时也能节省不少人力!”

    “对,对,对,咱差点都把这个给忘了!”

    想到这些东西,众人的情绪终于回升,比先前好了不少。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到最后,感觉前途都光明了起来。

    “若是有水泥就好了,那咱们造蓄水池时就不用凿石头也不用费人力搬运石头了!”

    赵泽想起这事,心中就有些叹息。

    这些年他和汪子涵一边备战,一边发展经济,穿越者常用的发财手段,像什么肥皂玻璃等他们都造了出来,却没想过造水泥。因为一开始他们面对的敌人就是北金国,草原上的金人。金人没有固定的城池,逐水草而放牧,而他们大梁人的梦想便是将这些金人赶回最北边去,夺回燕云十六州,所以建造再坚固的城堡都没有多大作用,反而会让将士们丧失北伐的勇气。

    赵泽从未提过水泥之事,汪子涵也不知是否也不清楚怎么造水泥,她也从未提过这项穿越神器。

    “水泥,我知道怎么造呀!”

    子涵弱弱的举起手来,她怎么把这项基建最重要的原材料给忘了呢?

    ——大概是因为她从一开始就奔着肥皂、玻璃去了吧,毕竟这些东西赚的多,好管理。

    但在这种重要时刻,她居然一直没有想起来,汪子涵心里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东西很好造,把石灰石、粘土磨成面儿,再煅烧成熟料。用熟料和炼铁后剩的矿渣同磨,就是水泥了。就是这东西对环境污染比较大,要找个远离人群的地方煅烧……”

    听到子涵的话,众人一时都有些懵了,还是雍王赵泽反应快,立刻高声叫道。

    “还不赶紧按照汪娘子的话去制备水泥,先造个几十斤看看效果,若是差不多的话,立刻遣人去西北就地煅烧!”

    屋外一直候在门口的心腹下人应了一声,马上退了出去找人准备烧制水泥去了。

    太子殿下有些惊奇,虽然他早知道这位汪娘子本事大,懂得的东西极多,他们兄弟俩能有今日全靠她带来的技术了,现在亲眼见到弟弟,随口一句话说到了水泥一词,这位汪娘子居然也知道,还清楚制作方法。

    简直就是他们兄弟俩的福星哪!

    制备水泥需要时间,他们几个人都是被众人所瞩目的人物,也不可能一直等在雍王府里,便先行离开了,等赵泽的实验有了结果后,通知他们一下即可。

    大家都还有自己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汪子涵与赵瑜同乘马车,从雍王府的后门往平王府驶去。为了防止有人跟踪,他们在城中绕了一个大弯,这就大大拉长了他们在路上的时间,他们只好在路上闲聊打发时间。

    “娘子,你和雍王殿下可真有灵犀,他说一样东西,你马上就想起来了,还知道它的制作方法——”

    赵瑜有些酸酸的道。

    “你们都看的一本书吗?”

    听到这话,子涵心中一跳,莫名觉得有些危险,她故作不在意的道:“我哪知道?这应该是很小的时候看过的书了吧?大多都忘记了,只记得那么一句话罢了,若不是雍王提起水泥,我也想不起来呀!”

    她手扶着额头,做思考状,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也不知道雍王殿下是从哪知道水泥的,若是有水泥具体的制造方法就好了。”

    子涵有些遗憾。

    “——我就记得那么一句话,谁知道能不能真的造出来?”

    这个时候赵瑜十分有眼色,他揽住子涵的肩膀。

    “必定能造出来的,我娘子是当世鲁班,还有什么东西是你能不会的?”

    听到这话,子涵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刚刚有些紧绷的气氛,顿时消失无踪。

    二人回府后,子涵便先行休息,而赵瑜还在忙着处理一些事情,希望赶在雍王远赴西北之前做好一切准备。

    三天后,赵泽便率领他挑选的一队人马,带上朝廷下发的赈灾物资一起前往西北。

    张博到底还是记得老建宁侯的恩情,他接到汪子涵的书信后,虽然不好明面上帮助他们,却也将工部内擅长水利的几位好手介绍给了赵泽,甚至还推荐了两名他认识的在民间对水利工程颇有研究的举人。

    汪子涵对他心里感激,却也不好亲自上门道谢。

    那晚从雍王府回来后,她虽然休息的早,但赵瑜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却故意将她吵醒,作弄了她一整晚,到最后才叫她知道原来是在吃张博的醋。

    这个醋坛子!

    汪子涵拿他没办法,只好命人送了些谢礼去武安侯府。

    就这,还引的赵瑜这几天在朝中见到张博时都没个好脸。好在张博是个明白人,为人也大气,不与赵瑜计较,不过一笑置之。

    赵泽去了西北后,一直没有传回来什么消息。

    京城里众说纷纭,有人说雍王殿下擅长兵事,对这些抚民之术却束手无策,西北民众依然饱受干旱之苦,建议朝廷另派良臣,早日将雍王替换回来,也好解民于危难之中;更多的人则说雍王殿下去了西北后不体民众疾苦,还残忍暴力,在当地加派徭役,不顾百姓死活,强令百姓开渠,已经逼死了许多人了,希望朝廷将这个“魔鬼王”捉拿归案,下狱问罪!

    朝堂上更是形势紧绷。除了雍王刚出发时携带的那一批赈灾物资,原本说好的后续赈灾物品一件都没能送往西北去。

    太子殿下在朝中稍一催促,户部便连连叫苦,只说去年西北大战,定北军耗费巨大,朝廷早已入不敷出,原先的那些赈灾物资都已是户部挪用了其他部门的资金置备出来的,再多也没有了。

    对方反而当堂催促雍王办事拖拉,这都过去一个多月了,正事没见有效果,反而总是催促朝廷给他送物资。

    太子殿下差点气笑了出来。

    一个月的时间将将够赈灾物资抵达西北,老三即便先行赶赴灾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人不过是故意破坏老三的名誉,想要趁机打压自己罢了!

    到了八月,形势越发危急。京城外已有西北灾区难民游荡,各地都有雍王赵泽在西北倒行逆施,强迫民众服徭役,胡乱挥霍赈灾物资,导致了西北民乱的流言。

    朝廷上下对雍王救灾成果都持怀疑的态度,更担心民乱扩大,会波及到京都的安危。几次大朝会上都有人提出要将雍王押解回京,以平民愤。

    因着天气实在炎热,进了七月京城周边便再没下过一滴雨了,子涵也不再出门,但她每日都会遣人在城中打听各路消息。对于这些关于雍王赵泽的流言,自然也不会错过。

    她压根就不信这些流言:赵泽从来就不是蛮干的人,何况随队还带了那么多的水利工程相关人才,那些专业人士也不会让他乱来。

    况且,她的水泥煅烧方法虽然比较简陋,但工匠们多试验几次后,烧出来的水泥对付目前的境况已是绰绰有余。有这样减少人力负担的神器在手,汪子涵相信赵泽必能做出一番功绩来。

    八月十五,宫里照常举办中秋夜宴,四品以上官员及命妇进宫赴宴,汪子涵身为二品诰命夫人也必须要参加。

    京城中也照样举办中秋灯会,帝后还会登楼与民同乐。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危,赵瑜还要辅佐他的老岳父建宁侯这位九门提督大人做好当日的安保防护。

    ——建宁侯想了好几年,想要摆脱九门提督这个烂摊子,但五年过去了,他一直没能成功,到目前为止还在九门提督的位子上,熬的须发都快白了大半了。

    子涵对这位英宗皇帝嗤之以鼻,原先还以为这皇帝脑子清楚,还算贤明,当年她外祖家之事,这人没有像先帝那样迁怒,子涵还感激他来着;不想人到晚年,也开始糊涂了:京城外都有多少灾民了,他居然还举办宴会、灯会,有那些钱,能买多少米面,能救多少灾民哪!

    不过自古以来,总有些上位者不顾实际情况,偏要搞这种面子工程,营造一种歌舞升平的假象。

    当日吃过午饭后,子涵便与平王世子妃等人一起准备入宫事宜。平王妃到底年纪大了,受不得暑热,很长一段时间都病殃殃的,这次的宴会她便不再参加了。

    子涵先打理好自己,便带着下人们去王府长房与世子妃与曲氏等人会合。

    她进去正院时,这两人也早已准备好了,但子涵递过去一个眼色,曲氏便道:

    “时辰还早着呢!四婶,此次进宫赴宴,据说有西洋人敬献宝物,我听说——你们都先下去吧,待会儿时间差不多了再过来!”

    她故意欲言又止,做着神神秘秘的样子,将下人们都打发了下去,世子妃坐在一旁也不阻止,反而含笑偏头望着她们俩闲话。

    等人都退了出去后,汪子涵才从袖口拿出两套微型臂弩来。

    她压低声音:

    “四郎说今夜的宴会上必有变故,让我们注意安全,不要乱跑。这是经我改造过的臂弩,你们戴在手臂上,若是遇到什么情况可以防身。”

    曲氏吓了一跳,便是世子妃也极为震惊。但这两人都已是当家多年的大家主母了,遇事早已波澜不惊,很快便平静下来,也不多问,只听着子涵向她们介绍着臂弩的使用方法。

    子涵演示了一遍后,抬头询问的望了两人一眼。

    二人纷纷点头。

    于是三人互相帮助着将臂弩安装好,再仔细检查各人的装束,确定不露半点破绽,这才喊了人进来,准备出发了。

    为了安全,三人上了一辆马车。

    好在这是平王妃规制的马车,内里十分宽大,用上冰鉴后倒也不怎么热,坐她们这三个女人倒也绰绰有余,十分舒适了。

    马车鳞鳞,向着宫城驶去,一路上汇合了许多的车队,越近宫城马车的速度越慢。

    曲氏坐在世子妃身边,面色渐渐有些发白,额上也有些冷汗渗出。

    子涵轻叹,伸出手握住了她的手掌。

    “别怕,到时候跟紧了嫂子与我就好!”

    世子妃到这个时候依然十分镇定,她也活到这个岁数了,倒也生死不惧。

    马车停在宫墙外,排队入宫。因为身份地位不同,她们的马车很快便又动起来,先行进了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