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朝领路人 > 第九章 状元郎

第九章 状元郎

    次日天亮穿衣起床,在香芹的侍候下,洗漱完,程堂朝演武场赶去,准备锻炼身体。晨练是上一世养成的习惯,没有一副好身体,无法适应上一世的快节奏生活。

    演武场位于后堂之后靠墙之处,顺着青石路面前行,穿过重重院落,终于来到花圃。这花圃占地十几亩,种植着奇花异卉,正是百花盛开时节,花团锦簇,花香醉人。

    花圃之中间植着梨李杏樱桃这些水果,已经挂果,再过段时间就能吃了,到时现摘现吃,一定很鲜美。

    穿过花圃,就到了演武场,远远就看见一群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家丁,在刘辰禹的监督下,挥汗如雨,努力训练。

    刘辰禹双手背在背后,站在演武场中,目光从一个个家丁身上掠过,他没有刻意针对谁,也没有训斥,没有喝骂,然而这些家丁却是跟老鼠见到猫似的,大气也不敢喘,唯有努力训练的份。

    刘辰禹不仅是李莹的护卫,他还是程府两大护卫头目之一,另一个头目就是赵琦了,负责家丁的训练,负责调动家丁护卫程府的安全。

    程堂眼前一亮,虽然他并没有练过武功,但是他也能看得出来,这些家丁的身手非常不错,一个打三五个壮汉不是问题,要是自己能有这身手,那就美滋滋,脸上泛起笑容,朝刘辰禹见礼:“见过禹叔。”

    前任醉心工匠之道,对他事没有兴趣,演武场一年半载也不会踏个脚印,程堂竟然来到演武场,刘辰禹很是惊奇,抱拳回礼:“少爷此来何事?”

    练武比起自己跑步训练更有好处,程堂自然是奔这事来的,笑道:“刘叔,我想跟你习武,不知可否?”

    程堂醉心工匠之道,两耳不闻他事,刘辰禹很怀疑太阳是不是从西边出来,抬头望天,只见朝阳刚从东方升起:“少爷何时对练武有兴趣了?”

    不就是想练武嘛,用得着如此惊奇?程堂在心里吐槽,嘴上道:“我琢磨着,身子康健总归是好的,练武能强身健体嘛。”

    不管怎么说,这是好的开始,刘辰禹颔首:“少爷想学,自然是没问题,不过练武很辛苦,不知少爷能不能吃得了苦?”

    不要以为现代年轻人怕吃苦,其实那是误解,朝九晚五的上班苦不苦?要是遇到工作忙的时候,老板一个电话,半夜三更也得从床上爬起来去加班,苦不苦?吃苦,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现代都市的程堂来说,还真不当回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不怕。”

    前任醉心工匠之道,忙起来的时候,废寝忘食,可以多日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拼命干活,不怕吃苦,刘辰禹信,道:“如此甚好。”

    每一个男人都有一个高手梦,上一世没有实现,这一世终于有了机会,程堂很是期待的问道:“禹叔,要练到他们这种地步,需要多长时间?”

    刘辰禹淡淡的道:“也不算长……”

    程堂更加高兴了,这是速成,我很快就能成为高手,飞檐走壁,高来高去,实现上一世的高手梦。

    刘辰禹接着道:“……三年五载就行。”

    程堂大为震惊:“这么长?”

    刘辰禹很没好气:“这还需要持之以恒,早晚各练两个时辰。”

    早晚各两个时辰,一天就要训练四个时辰,也就是八个小时,上一天班的时间了,这也太恐怖了。时间花在练武上,哪还有时间推动明朝进行变革,走西方的路,让西方无路可走,进行工业革命,进入工业时代。

    程堂不甘心的问道:“禹叔,有没有办法速成?比如吃一点灵丹妙药,奇遇什么的。”

    刘辰禹脸一板,非常严肃:“练武是水磨功夫,需要长时间的打熬,哪有捷径可走。少爷,我们这就开始训练,你没有底子,需要从头练起。”

    程堂打起了退堂鼓,转身就走:“那算了。”

    刘辰禹追上来:“少爷,你莫走啊。”

    程堂小跑起来,一溜烟没影了。

    原本以为程堂性子变了,不再醉心于工匠之道,没想到还是回归老路,刘辰禹满脸失望,嘀咕道:“少爷果然还是喜欢歪门邪道。”

    高手梦碎,程堂还是按照上一世的办法,在花圃中跑步小半个时辰,回到屋里,香芹打来热水,把身上的热汗洗掉,换上干净衣衫,浑身轻松自在,很是舒服。

    香芹端来米粥和点心,程堂坐下吃起来,粥熬得不错,很是软滑可口,就是这松子饼不合他的现代口味,很想念馒头包子油条。

    按照程堂的计划,今日是要对付幕后黑手,正准备出发,长随程枫来禀报:“少爷,有人来访。”

    前任醉心于工匠之道,两耳不闻他事,竟然有人来访,真是稀奇事,程堂问道:“谁?”

    程枫禀报:“来人是个读书人,说是少爷在来福客栈外救下他,他病好了,专程感谢少爷的救命之恩。”

    前任虽然醉心工匠之道,两耳不闻他事,但是心地善良,在经过来福客栈时,看见一个重病缠身的读书人被客栈扔了出来,就好心救下他,找了间房安顿下来,请来郎中治病,派人照料着。

    病好了,就来感谢救命之恩,这人不错,程堂对这读书人大起好感,道:“请他进来。”

    程枫应一声,疾步而去,没过多久,带着一个二十四五岁的读书人赶了回来。

    程堂打量起来,只见这个读书人国字脸,相貌堂堂,头戴冠身着锦腰佩玉饰,很是儒雅,一看就知道是个读书人。

    读书人见到程堂,很是激动,眼圈儿泛红,小跑着过来,双膝一软,噗嗵一声,跪在程堂面前,以额触地,大礼参拜:“康海谢过恩公救命之恩。”

    康海?这名字好耳熟,在哪里听过?程堂问道:“你可是西安府武功县人?”

    康海抬起头来,脸上写着大写的惊叹号:“恩公知晓我户籍?”

    程堂很是意外,很是惊讶,竟然真的是他。你是下次会试的状元郎,是大名鼎鼎的‘前七子’之一,是‘秦腔鼻祖’,我作为历史爱好者,能不知道你么?

    康海是程堂非常欣赏的人之一,当然,让程堂欣赏的并不是康海的状元郎身份,也不是前七子的头衔,更不是秦腔鼻祖的成就,而是他的为人。

    康海虽是读书人,却有侠义心肠,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很仗义,这样的读书人,不要说在明朝少见,就是中国历史上也不多,可谓凤毛麟角。

    康海号对山,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号称‘七才子’,也就是文学史上的明代‘前七子’,才华横溢,高中弘治十五年状元。作为状元郎,前途似锦,平步青云不是梦,但是,他很快就绝了入仕的念头,钻研戏剧,最终成了‘秦腔鼻祖’。

    权奸刘瑾和康海是同乡,心慕康海的才华,想要招揽他,不断示好。康海品德高尚,不愿成为刘瑾的爪牙,不与之见面。然而,他的好友李梦阳为人写弹劾刘瑾的奏章,被刘瑾逮着了,关进大牢,准备处死。

    李梦阳在狱中托人给康海带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山救人’四字,康海知道李梦阳出事了,赶去见刘瑾,为李梦阳开脱。刘瑾很是赏识康海,看在他的面子上,就把李梦阳给放了。一年后,刘瑾被诛杀,就因为这事,康海被牵连,削职为民。已经官复原职的李梦阳,不仅没有为康海鸣冤,反而落井下石,进行无情打压。

    经过这事,康海感慨‘以文为身累’,遂绝了再入仕途的念头,专心研究戏剧,最终成为秦腔鼻祖。

    没想到,前任竟然救了具有侠义心肠,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康海,程堂心情大好,双眼冒着幽幽绿光,死死盯着康海。

    康海毛骨悚然,脸色大变,双膝着地,直朝后退,心惊肉跳:“恩公,你这是怎么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