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 第65章 洛阳祖陵终难祭

第65章 洛阳祖陵终难祭

    534年,十二月,长安。

    元修突然得到通知,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平原公主元明月,已经死了。

    元明月死在刚刚结束的元氏宗族内部会议上。她的死亡并不是意外,而是这次会议的唯一目的,也是最终成果。

    追究元明月是自杀还是被杀都已经没有意义,自从她被领进会议大厅的那一刻,结果就已经注定。

    而元修虽然是皇帝,却完全被排除在这次会议之外。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结果。

    在元明月离开的时候,元修也隐约有一丝不祥的预感,但他还是心存侥幸,毕竟把元明月领走的是她的亲生哥哥,南阳王元宝炬。

    危难时刻,哥哥总会站出来保护自己妹妹的吧?

    元宝炬和元明月是一对苦命的兄妹,他们的父亲元愉和母亲杨奥妃曾经用生命演绎过北魏历史上一段凄美的爱情传奇。

    元愉是孝文帝元宏的第三个儿子。在世俗眼中,这个出身意味着无尽的荣华富贵,等待他的本应是个躺赢的人生。

    在十岁那年,元愉被封为京兆王兼徐州刺史,离开洛阳去徐州上任。

    十岁的小朋友当然不懂得如何治理州郡,所以具体工作都由长史卢渊负责,元愉只管四处游玩。结果某个晚上闲逛的时候,元愉突然听到街边楼上有人唱歌,声音很是空灵悦耳,于是下令把唱歌的人叫过来瞧瞧。一个十七岁的歌女很快被带到元愉面前,此人就是杨奥妃。

    虽然是个大自己七岁的姐姐,但元愉依旧对杨奥妃一见钟情,他把杨奥妃领回府内,打算娶她当自己的正妻。

    北朝皇族普遍都早熟,十来岁结婚也不稀奇,但问题是杨奥妃只是个歌女,地位低贱,跟元宏崇尚门阀世家的理念严重冲突。元愉也知道老爹不会同意,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让杨奥妃做了高门赵郡李氏的养女,打算等两年身份洗白之后再迎娶过来。

    这种小朋友的把戏自然没可能成功。两年之后,元宏去世,元愉的二哥宣武帝元恪即位,嫂子于皇后随即安排她的妹妹作元愉的王妃。

    元愉当然不乐意,依旧每日宠爱杨奥妃,对王妃非常冷落。于皇后大怒,命人把杨奥妃抓起来揍了一顿,扔到寺庙里当尼姑。元愉年幼,拗不过哥哥嫂子,只能默默地把仇恨记在心里。

    结果于王妃不争气,迟迟没有生育。她的父亲于劲是个厚道人,最终苦劝于皇后把杨奥妃放还给了元愉。

    此时杨奥妃已被毁容削发,不再是当年青春少女的形象,但元愉是个痴情种子,历经磨难之后,对杨奥妃的感情反倒更加笃深。元愉一生共育有五个子女,都是杨奥妃所出。

    等到元愉年纪渐长,对哥哥嫂子的不满终于爆发。

    你们不是看不起杨奥妃么?我偏要把她宠成世上最尊贵的女人。

    于是元愉干脆在冀州举旗称帝,把杨奥妃立为皇后。

    这次赌气造反很快就被平息,夫妻二人以及四个子女都被抓了起来,押送洛阳。

    即使在被押解的路上,元愉跟杨奥妃依旧卿卿我我,如胶似漆。

    元恪也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是一时任性才造反的,因此并没打算杀他,但元愉根本不想去见兄嫂,在走到野王的时候自杀而死。杨奥妃本欲殉情,无奈当时有孕在身,为了孩子只能忍泪偷生。

    元愉的四个子女到达洛阳之后,被元恪赦免。但变故都因杨奥妃而起,所以她是没办法免罪的。元恪特意恩准杨奥妃把孩子生下来,又抚养了将近一年之后,才把她赐死在家中。

    元愉和杨奥妃最后这个苦命的孩子,就是平原公主元明月。

    现在元明月其他几个哥哥都已去世,只剩下三哥元宝炬还在,兄妹二人关系很好,因此元修才放心让元宝炬把她领走。

    至于为什么要开这个宗族会议,则完全是元修自己作出来的。

    刚到关中的时候,元修对自己的未来还颇为期待。长安虽破,但好歹不在高欢的控制下,宇文泰又比较年轻,如果认真总结一下自己跟高欢斗争的经验教训,搞定这个毛头小伙子应该不成问题。

    但元修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高欢当初虽然手握重兵,但他只关注国家安全,在日常朝政方面还是给了元修很大的自由。为了避嫌,高欢还专门把自己的办公地点放到晋阳,跟洛阳之间保持着足够的社交距离。

    现在不一样了,宇文泰和元修都挤在长安城里,朝廷内外所有军政事务都要听宇文泰的,元修完全变成了空气,根本没人在意他。

    元修曾经试图改变这种局面,抓住一切机会做一些能够显示权威的事情,证明自己才是当朝皇帝。

    首先,到了关中之后论功行赏,元修将斛斯椿和元毗等十三人立为首功,有意淡化宇文泰的突出地位。

    其次,元修赐死了前雍州刺史贾显度。贾显度本是跟斛斯椿一起拥戴元修的功臣,但他的问题是经常左右摇摆,在高欢占上风的时候,曾经帮助山西的部队渡过黄河,之后又因为害怕宇文泰,主动让出了雍州刺史的位置。更要命的是,他的弟弟贾显智前段时间刚刚临阵倒戈投降了高欢,导致滑台失守,东线崩溃。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这种立场不坚定的人不能留着,必须干掉以儆效尤。

    再有,攻打潼关的时候,元修无论如何也要跟着走,试图通过增加曝光度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之后他又坚持处死已经被俘的潼关守将薛瑜,显示一下跟自己做对肯定没有好下场。

    可惜,元修的这些行为不仅没达到立威的效果,在旁人看来反倒有些滑稽。宇文泰开始的时候抹不开面子,还尽量顺着他,后来觉得他实在胡闹,慢慢开始懒得理他了。

    更让元修郁闷的是,当初在洛阳城内成天鼓动他跟高欢做对,经常给他出歪点子的那些大臣,现在突然都跟失声了一样,谁也不肯多说一句话。

    他曾经最信任的几个人中,长孙稚现在是太师,元宝炬是太宰,斛斯椿是尚书令,元毗是魏郡王,王思政是大都督,按说官职爵位都不小,但就是这些人现在也噤若寒蝉,有的甚至玩起了失踪,对他这个皇帝唯恐避之不及。

    根本原因是,这几个人对当前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现在跟以前完全不同,在洛阳的时候,高欢给留出了足够的自由空间,所以他们才有机会密谋一些事情,而在长安城内,所有一切都在宇文泰的严密掌控之下,身边全是宇文泰的人,随便说错一个字都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这种情况下,再跟元修混在一起搞小动作,基本等于嫌自己命长了。大家都不傻,作死的事情肯定不会去干。

    元修身边的宫女侍卫等人也统统被宇文泰换了一茬,元修现在名义上是皇帝,实际连自己的房间都控制不了。

    当年不知高欢好,反把宇文当成宝,可惜此时再想后悔为时已晚。

    现在元修能够信任和倾诉的,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道士潘弥,另一个就是平原公主元明月。

    潘弥就是当初预言元修头上有天子气的那个嵩山道士,元修出逃之后,他也跟着来到了长安,随侍左右。元明月则是元修的堂姐,她另一个更重要的身份是元修的情妇。

    这段时间元修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坐在屋内,挽着元明月的手,面朝着洛阳方向发呆。

    回首洛城远,忧恨满长安。

    此时元修还不知道的是,因为他的原因,曾经繁华的洛阳城如今已经失去了首都的地位。

    元修出逃之后,北魏彻底分裂,东西两大势力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因为洛阳离关中太近,缺乏战略纵深,所以高欢在一个月前终于下定决心把首都迁到了河北的邺城。

    高欢之前就有迁都的打算,但都被元修给否了,当时他碍于君臣名分,也没有坚持。经过这次变故之后,高欢决定不再优柔寡断,三日之内,必须全城搬家,没得商量。为了确保一切顺利,高欢本人亲自留在洛阳监督进度。

    洛阳从东周开始,先后作为东汉、曹魏、西晋等朝代的首都,虽然在五胡十六国阶段遭遇过战火,但自孝文帝元宏迁都以来,又重现繁荣,人口也非常多,所以这次迁都的动静还是挺大的。在高欢的严令之下,洛阳四十万户人家来不及认真整理财物,匆忙踏上了去邺城的道路,大部分官员连马都没有,只能骑驴赶路。

    高欢也知道这次折腾对百姓的生计会有影响,为了安抚大家,他专门拿出一百三十万石粮食发放下去,作为搬家补贴。

    新皇帝元善见年纪还小,所以高欢安排司马子如为尚书左仆射,与右仆射高隆之、侍中高岳、孙腾一起留在邺城,共同掌管朝廷政务。他自己没有去邺城,而是直接返回了晋阳,

    希望这次能安排得妥当一些,大家好好配合一起治理国家,别再出啥幺蛾子了。

    眼下元修身在长安,高欢再怎么折腾,都已经跟他没有半点关系。

    元修现在每天咬牙切齿痛恨的对象,已经从高欢变成了宇文泰。而区别在于,这次他真的只能是想想而已,完全没有任何入手的办法。

    宇文泰其实也很郁闷。给出授权之后,元修的历史使命就已经完成了,只要他稍微懂事一点,老老实实当个吉祥物,别有啥非分之想,宇文泰也不会为难他。可是没想到元修天生是个不作不舒服的性格,非要抓住一切机会蹦出来显示自己是皇帝,而且他对宇文泰的不满几乎已经毫不掩饰,就差要公开悬赏干掉宇文泰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又不是高欢,没义务惯着小朋友。

    宇文泰决定敲打一下元修,让他认清形势,老实一点。

    元明月就这样被选中成为了牺牲品。

    北魏虽然源自鲜卑,但已经汉化多年,对基本的伦理还是非常认同的。元修跟自己的堂姐厮混在一起,绝对是有伤人伦的事情。所以宇文泰以此为借口,召集其他元氏诸王,让他们出面解决这件事。

    除了警告元修之外,宇文泰此举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试探一下其他人是不是听话,还有没有不识时务坚持要跟元修站在一起的。

    元氏诸王当然也清楚宇文泰的弦外之音,他们权衡之后,没别的办法,为了个人安全和元氏全族的利益,只能牺牲掉元明月了。

    于是南阳王元宝炬亲自出面,把妹妹元明月从元修手里领出来,带到了宗族会议上。

    会议的最终结果是,为了保持皇族的体面,避免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继续下去,元明月必须死。

    可怜元明月出生时就没了父亲,未满周岁又失去了母亲,如今又被三哥和亲族所抛弃,最终在无助和绝望中香消玉殒。

    元修得知元明月的死讯,瞬间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他想不通为什么曾经对自己毕恭毕敬的元氏诸王们会做出这样的事情,难道现在所有人都背叛了自己?

    元明月是元修唯一的精神寄托,既然现在她已经不在了,元修也就没什么需要顾忌的了。他很清楚这一切都是宇文泰在后面捣鬼,所以不仅没有丝毫收敛,反倒更加肆无忌惮地表露出自己的不满。他在宫内有时弯弓搭箭,有时砸桌子摔椅子,完全一副要去找宇文泰拼命的架势。

    宇文泰收到报告,心想这个家伙真是不识好歹,敬酒不吃吃罚酒,难怪高欢受不了他。长安是我的地盘,你还想造反不成?

    很多天过去了,元修依旧我行我素,完全不上道。宇文泰终于不想忍了,他的心中渐渐生出了杀机。

    看来这个皇帝的确是个祸害,不如干掉换一个听话的。

    十二月十五日,元修被安排去逍遥园宴请阿至罗部落的首领。道士潘弥隐约觉得有些不安,提醒元修说今天貌似有杀气,要注意安全。

    但元修此时已经无所谓了,爱咋咋样,随他去吧。

    在逍遥园中,元修环顾左右,睹物伤情,感叹道:“此处的景色很像洛阳宫内的华林园啊,可惜天长路远,不知什么时候我能再有机会回去看看。”

    入夜之后,酒宴结束,元修骑马回宫,结果那匹马说啥也不进门,最后狠抽了几鞭子,好不容易才给拉进去。元修回头问潘弥道:“已经这个时候了,应该没事了吧?”

    潘弥回答道:“皇上圣明,过了后半夜应该就没事了。”

    元修最终没能熬到后半夜。他在睡前照例喝了一杯酒,而这杯酒在他出门的时候被人偷偷下了毒。

    午夜时分,元修崩于长安。

    宇文泰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得到消息的时候非常平静,命人把元修扛到市郊西南的草堂寺里,挖个坑埋了,之后召集元氏诸王,商量选谁当新皇帝。

    宇文泰本想效法高欢立个小皇帝,因为元修没有儿子,他选中了元修的侄子广平王元赞。

    但没想到这个决定遇到了来自元氏宗族的阻力,濮阳王元顺对宇文泰说:“立幼主是高欢那种奸臣为了独揽大权才干的事情,大丞相一心为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立一位年长的皇帝才好。”

    宇文泰心理老大不愿意,但干掉元修已经冒了极大的政治风险,如果在选新皇帝的时候再过于独断,搞不好就会把一些骑墙的势力推到高欢那边去。况且元顺说得也有一些道理,自己现在急需建立起对高欢的政治优势,立个长君在名声上的确会对自己有所帮助。

    从顺位来看,目前在关中的元氏诸王中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南阳王元宝炬。

    于是宇文泰最终拍板,拥立元宝炬为新的皇帝,年号大统。

    元宝炬的父亲元愉被追尊为文景皇帝,母亲杨奥妃被追尊为文景皇后。

    元明月的死最终换来了三哥的皇位和父母的尊号。不幸的是,元宝炬虽然当了皇帝,却继承了父母的痴情性格,一生为情所困,另一场皇室爱情悲剧正在悄悄地等待着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