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滇云归音 > 253 送替身

253 送替身

    七八月份,正是暴雨多发时节。

    一场暴风雨过后,云绣住的屋子窗户又被吹落了。

    她找来了工具,手里拿着小锤子叮叮当当地敲,无意间却想起那年那场暴风雨,越言辛深夜冒雨来敲她的门,一身湿漉漉的,裹了条被子可怜又无辜地看她,隔日默默地为她补好了窗户,不声不响地走了。

    她想他一定不知道,她那时的内心,远没有她的神情那么淡定。

    她想他也一定不知道,她能够重新遇见他,心中有多少欢喜和挣扎。

    是啊,他不知道的事情有许多,他总是以为她对他的感情又浅又淡。

    或许是因为喝酒喝得多了,一杯浓酒,也能品成了水。

    又或者,是她做得不够好。

    窗户终于又钉严实了,云绣刚收好工具,便听见屋外一阵嘈杂声音,有人在叫她的名字。

    云绣开门一看,是和晓光和和晓晚。

    和晓晚总算是补完课回家来了。

    “姐姐,快跟我们去救阿叔!”和晓晚上来就要拉云绣走,云绣莫名其妙的,拦住她问是怎么回事。

    “阿叔发烧两天了,病得重,吃药也不好。”和晓晚急匆匆地说,“他们不送阿叔去医院,要给他做‘送替身’,说他是被小人害了,送了替身病就好了。这是封建迷信!云姐姐,你是大学老师,你说的他们肯定听的!”

    和晓晚讲事情也没讲清楚,但云绣还是听出个大概来了,被和晓晚拉往村里的路上,又从和晓光零零散散的补充里了解完了整件事情。

    生病的是杨木胜大叔,他是兄妹二人的表叔,前两天夜里突然发了高烧,吃药、物理降温都不见效。杨木胜的父亲和几位兄长要为他做“送替身”的仪式,这种仪式云绣了解,也见过几次。

    当地人久病不愈时,会用小木棍扎成一个小人,裹上当事人的私人物件,放在村口某个地方。这个木头小人被当做是病人的替身,这样“送出去”后,病人的疾病也就会消退。

    当然了,这是一种具有迷信意味的仪式,只是到没有办法的时候,总有人想着,死马当成活马医,什么办法都用上了。

    云绣几人到达杨木胜的屋外时,听见屋里传来不小的争执声,再走近了,就听见一个女人呐喊:“你就是出去学了点东西,就瞧不起我们了,就说我们落后了。我跟你讲,你爹不送替身,他就好不了!你是不是要看着你爹死?”

    “我哪里瞧不起你们?生病了就去医院,有医生看有药吃,你送什么替身,都是假的!你出去随便问人,哪一个还相信这个?”

    ……

    争吵愈演愈烈,和晓晚拉着云绣走进屋子,杨木胜的儿子杨勇兴一见云绣,赶紧过来拉了她过去,对着其他人说道:“来来,让云老师来讲,这个送替身是不是一点用没有?”

    云绣:“……”

    云绣还没说话,其他人又开始争吵起来。

    “你问云老师做什么?她不是我们这里的人,我们的事情,她能说什么?”

    “也不能这么说,云老师来了很多次了,又是大学老师,懂的多的噶。”

    “这是我们的家事,不要去问外头的人。”

    ……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处于争执漩涡中心的云绣倒是一言不发,沉默着。

    诚如几人所说,云绣不管是和身份,与他们有多少交情,归根到底都只是外人,无论她发表什么观点,都是在干涉他人的私事。

    云绣心里很清楚,她并不觉得“送替身”是合理或科学的做法,可这是当地人保持了数百年的风俗,说他们封建迷信也好,说他们是求心理安慰也好,都是他们难以改变的风俗习惯,就像有人见庙就拜一般。她没有任何立场去指责他们的做法,有的话一旦说出口了,她就会被这个村落排挤,再也无法继续她的田野。

    民族学田野调查就是这样,在田野中会遇见许多前所未见的、难以理解的事情,可以描述它们、评判它们,但切不能当着当地人的面议论或是批评他们的做法,否则就会被排挤出这个群体,想再继续调研下去,只怕很难。

    即便抛开调研的事情,身为一名民族学者,云绣该有民族学者的职业素养与学术伦理,那就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

    云绣仍在沉默时,便被杨木胜的老婆推着出了屋子,她眼泪含水:“云老师,你就不要管我们的事情了,很烦的。”她又转头去批评和晓晚与和晓光:“你们两个也真是乱来,不要去烦云老师。”

    说完了话,她转身进屋去,继续混入争执中。

    和晓晚沮丧着脸,走过来拉云绣的衣摆:“云老师,怎么办啊?”

    云绣摇头。

    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啊,只能盼望杨木胜能退烧,好起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