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签到从屠龙宝刀开始 > 第43章 翁公,你怎能如此优秀?

第43章 翁公,你怎能如此优秀?

    骤闻四万骑兵全军覆没,吓得正统皇帝差点儿没从椅子上掉下去。

    “玄武……朱雀……你们告诉朕,这究竟是不是真的?”

    玄武朱雀哪敢隐瞒,再隐瞒下去,瓦剌直攻大同,陛下可就真的危险了!

    两人立即跪了下去:“陛下,臣等不敢隐瞒,情况确实属实,阳和之战,四万骑兵全军覆没!”

    其实王振并不知道边关真实的情况,昨夜他的两个好侄子只跟他说,瓦剌已经后撤三十里,并没有说猫儿庄、晾马台都已经陷落于敌手。

    他立即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带着哭腔道:“陛下,臣没能探明敌情,臣罪该万死啊!”

    正统皇帝手无足措,彻底慌了神,一把拉起他的手道:“先生的计谋多,你快告诉朕,这该如何是好啊?!”

    王振知道,在危急的关头,陛下必然还会仰仗于他,听信于他,这样便不会治他的罪。

    “陛下莫急,我大明有五十万大军,虽折损四万,但精锐尚在,而且瓦剌占领的不过都是小城池,宣府、居庸关都还在。事不宜迟,陛下可立即班师回朝,既然瓦剌自己后撤,一时半会儿肯定追不上来。”

    朱勇听闻王公公一张嘴唇,四万骑兵一笔带过,没有丝毫地疼惜之色。

    他暗叹了一口气,四万骑兵可是北征的精锐部队,现在满打满算,能有二十万能战的士兵就不错了。

    而且,步兵面对骑兵,如果不是数倍于敌,是处于劣势地位的。

    他立即站了出来,谏言道:“陛下,臣觉得,依靠大同坚固的城池,上面有弓弩利箭,还有几门火炮,骑兵善于阵战和突袭,攻城处于劣势,臣恳请陛下固守大同,等待也先送上门来。”

    王振和朱勇一个撤一个留,让正统皇帝犹豫不决。

    王振轻蔑地看着朱勇道:“成国公,你可想过,陛下的安危始终是第一位的,趁着瓦剌没来,完全可以撤回京师,待在这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陛下,您说呢?”

    正统皇帝慢慢冷静下来,点头道:“对对对,先生说的没错。能走干嘛不走,快,传令下去,立即摆驾回宫!”

    就这样,北征大军赶到大同,尚未与瓦剌交锋,只待了三天,又拔营再起。

    士兵们刚刚安营扎寨完毕,尚未得到休整,不得不奉命行事。

    依旧有三万士兵走不动了,只能留在大同休整补充体力。

    恰又天公不作美,天上忽然下起了磅礴大雨,道路泥泞,行走不便。

    开拔的士兵们,人劳马乏,饥肠辘辘。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

    瓦剌大营。

    “大汗,好消息,蛇动了!”

    拓拔胜拿着一张情报,喜不自胜。

    也先伸手接过,捋了一下山羊胡须,立即道:“传令下去,中路大军立即开拔,突破关防,直接追击明军主力!”

    “是。”拓拔胜立即应诺。

    也先看着地图,又道:“再令,东路的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继续进攻辽东。西路,佯攻甘肃的张掖,逼迫和拖住当地的明军屯兵不得赶过来增援。阿剌知院所统率之部,现已夺取阳和,令其直攻宣府,后围赤城,完全切断明军的退路!”

    一步一步,也先推算的明明白白,将手中的棋子一颗又一颗打出,慢慢地蚕食消耗掉明军主力。

    ……

    一开始,正统皇帝想要按原路返回,毕竟宣府居庸关都还在自己人的手里,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然而,王振却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他想要衣锦还乡,而且要让陛下陪同一起。他要让那些曾经辱骂他、看不起他的那些人瞧一瞧,现在的他,是多么的牛批!

    因此,他向正统皇帝哭诉自己多年未归,也不知家乡如何了,父母是否安在。

    正统皇帝听他一番哭诉,心肠一软,便答应了他的请求,立即改变了行军路线,往南改走薇州紫荆关一路。

    ……

    “青天大老爷啊,你们要赔我们的农田!”

    途中,经过一片田地时,忽然有人拦驾。

    正统皇帝问道:“前方何事喧哗?”

    青龙道:“禀报陛下,士兵们不小心将农田里的庄稼踩坏了,农夫正在喊冤索赔呢。”

    “先生,你怎么看?”王振完全就是正统皇帝的主心骨,凡事都要征求一下他的看法。

    王振道:“陛下,此时正是庄稼生长的季节,士兵踩踏,理应索赔。只是……”

    “只是什么?”

    “大军现在走的是小道,如果成群结队的,难免造成踩踏,当年曹操丞相,踩坏了农田,便割发代首,传为佳话。臣以为,陛下应当效仿,以显示陛下的仁政爱民!”

    “那朕如何是好呢?”

    “可让大军更改路线,尽量避免踩踏农田,如果全国的百姓皆知此事,一定会感恩戴德,陛下也会成为千古明君!”

    正统皇帝听了喜不自胜,立即传令更改路线。

    他坐着龙轿,饿了有点心,困了可以小憩,自然不会感觉到有多累。

    可是,这一下,却让士兵们来回奔波,苦不堪言。

    一路先往南,再往东,后往北,总算安全地过了宣府,再到宣化,此地也离居庸关越来越近。

    ……

    张阳一路飞奔疾驰,饿了吃饭,困了睡觉,紧赶慢赶,还是迟了一步。

    当他赶到大同的时候,大军已经开拔。

    张阳又尾随寻找,根据大军扯着的旗帜,总算找到了一支写着“吴”的大军,大概有一万五千人左右,是负责殿后的一支部队,正路过鹞儿岭。

    ………

    “禀报陛下,鹞儿岭的山坡上发现了大量瓦剌骑兵,人数不详。负责殿后的吴可忠将军传报被围,请求派兵支援。”

    正统皇帝心中一惊,瓦剌的骑兵怎么会这么快就追来了?

    他急切地问道:“先生,瓦剌骑兵已经追上来了,吴将军被围,这可如何是好啊?”

    王振略一思索,建议道:“陛下莫急,朱勇将军勇猛神武,可带领一万五千精兵前去支援。”

    朱勇心中怒骂,直娘贼,让他带着一万五千兵马前去支援,加上吴可忠的部队才三万人,三万要是对上也先的六万骑兵,这不是摆明了让他送死吗?

    于是,他直言道:“陛下,敌军来势凶猛,臣肯请陛下多派精兵拦截阻击!”

    “你想要多少?”

    “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额~”

    正统皇帝正拿不定主意呢,他还想着多留几万精兵保护自己。

    王振十分会察言观色,陛下的小心思,他拿捏的死死的。

    这时,他立即插话道:“朱大将军,陛下让你去拦截,又不是非要消灭,只需拖延一段时间,让陛下安全返回居庸关就行了,人多了反而不便。臣认为,多留下一些精兵强将保护陛下才是正道。”

    “对对对。先生说的对。不过,一万五确实有些少,听说也先有六万骑兵,朕给你四万,加上吴将军的一万五千,差不多一比一了。记住,朕命令你只需拖延一段时间,等朕安全抵达了居庸关,你就可以返回了。”

    正统皇帝很优秀,大手一挥,给了他四万骑兵。

    朱勇暗叹一声,这样的话,加上吴将军的一万五,才五万五。熟知蒙古骑兵善于骑射,战力极强的他,知道这一去,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他跪在地上,朝着皇帝陛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他瞬间就已经想好了,只要拖能住也先的主力,陛下就能顺利退回到居庸关,依靠着内长城的天险,绝对可龙脱虎口,逃出升天。

    至于反击?

    想都不要想了,别看现在明军还有十几万的兵马,但现在的情况是,士兵们人困马乏,士气非常低落,而且多有怨言。

    如此之军,野战毫无胜算可言。

    所以,他面色凄然地磕头离开。

    不过,为了大明,他决意一战,哪怕战死沙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