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复的文娱 > 第十七章 秦骑军百将茧形瓶

第十七章 秦骑军百将茧形瓶

    “能不能借用一下店里的东西,我有件东西要找补找补。”林原指着桌子上放的碎瓷说道。

    古玩店伙计看了一眼桌子上的碎瓷片,略加思索,说:“店里可没这规矩,要不我问问掌柜。”

    “行,多谢。”林原应了一声,店伙计脚步很快,很快就上了二楼。

    苏烟对着檀木架子上的瓷器并不是很好奇,但是做直播的,水友的意见还是很重要的,只不过这些瓷器在苏烟眼里和平时家里用的瓷碗差不多,真让她说出个一二三四来,那是真的难为她。

    但是自己不会说,旁边不是还有其他人嘛!

    苏烟求助的眼神看向了林原,林原指了指自己,苏烟语气带着一点撒娇的感觉,说:“林哥,哥,要不你说说,水友们要听专业讲解。”

    还专业讲解,林原对于古玩瓷器,说真的也只是大学时候在图书馆看过几个月的文物鉴赏,一知半解而已,但是看到苏烟求助的表情,林原心软了。

    “那就说说吧,从哪说起呢?”林原扫视着古玩店的瓷器,木架最上面一层放着的粗陶映入了眼帘。

    “就从这件秦末茧形壶说吧,这是秦代先民的日用器物,器型形似蚕卵,又类似鸭蛋,所以又叫做鸭蛋壶,虽然这是平民的日用器物,但是在当时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而且这种壶还有有个和它本来用处大相径庭的用法,各位不妨猜一猜。”林原卖了一个关子,因为楼梯下来人了,自己就不在人家老板面前摆弄自己那点东西了,免得丢人。

    林原要说精美的瓷器,说真的他是真的不了解,毕竟这个时代已经改变的太多了,在秦汉中间多出来立国二十载的大楚,一切发生的改变太多了,林原也不是历史专业的,所以他才选择这件秦末的茧形壶。

    “哦,这位小哥,对这件茧形壶有兴趣?”一位穿着粗布衣服的老先生从古玩店的二楼走了下来,显然林原的话他都听到了。

    “一时兴起。”林原来这里是有正事要做的,一件茧形壶,也只是曾经用的一件器物罢了。

    “听小哥说,还有一种用处,这个我还是很好奇,小王刚才说你要接工具修物件,你还懂瓷器修复,要是你说的那种用处和我想的一样,这工具就借给你使了。”老先生笑眯眯的看着林原说道。

    林原看着这位老先生审视的目光,笑着说道:“那就班门弄斧了。乃使蒙恬北领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秦对匈奴之战,蒙帅三十万出上郡攻其东,杨翁子偏师出肖关北上攻其西,其中这茧形壶也算是有一定的贡献,至于什么贡献。老先生,您应该知道这件茧形壶出在那里吧。”林原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发现这件茧形瓶有点奇怪。

    “哦,我一直以为这是关中西部出土的,刚才听你说,似乎这件茧形壶并不是关中产物?”老先生喜好这些陶瓷,其实物是死的,真正喜好的是每一件器物背后的故事。

    林原点了点头说道:“其实一开始我只当这茧形壶出自关中,但是秦法严酷,不同的等级身份用的器物,虽然用途一样,但是器型或者上面的装饰花纹却有讲究,器型稍大,应当是出自上郡,所以我觉得这件东西应该不是秦代民用器物,器物上面使用环纹,这是秦军中等级的象征,带有环纹的都是只有秦军中的军官方能使用,如果我猜的对的话,这应当是是秦国长城边军一个百人将所用,这壶身上有两处断茬,而这断掉的应该是悬耳,只有骑军所用的器物才会添加垂耳,所以这应当是当时为了适应边地,特意烧制的一批茧形壶,专供骑军的随身器物,所以我觉得这应当是秦骑军百将茧形壶,至于别的用处,除了盛水之外,还可埋在土里,秦军的侦骑就可以判断匈奴骑兵的大致方位和数量。”

    老先生拍着手,脸上的皱纹都挤在一块了,笑着说道:“精彩,实在是精彩,一件茧形壶竟然有如此来历,受教了。”

    林原有点受宠若惊,这番解释不过是自己曾经效力于那支秦国长城军团,只是物是人非,这些都是他曾经生活中的用具,就如同自己家里用的水壶一样,实在是太过于熟悉了。

    “今日得了一个故事,小兄弟,你说你要修复瓷器,你还懂这个?”老先生对于眼前这个年轻人是越来越感兴趣了。

    “对,我看到店门门口的招牌了,所以冒昧前来,不知道老先生这里都有什么方法能帮我修复。”林原说着就将围巾铺开,将碎瓷片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好。

    “呦,大宋时期(注:因为设定,自秦后所有的朝代都会有一定改变)的青白瓷,这花纹应当是官窑的,只是可惜碎掉了,凑齐这些,可真是不容易啊,小哥准备用那种办法修复呢?”老先生看到瓷器碎片,有些心痛。

    林原想了一下,将瓷片摆放好后,说:“粘碗盏法呢?”

    “懂行,要是用了别的办法,这瓷器修好了,也是糟蹋东西,古物古修,那就用粘碗盏法。”老先生做古瓷修复那是从十几岁学徒开始到现在六十几岁,近五十载的时间,就做了这一件事情。看到破损的瓷器会心疼,修复好一件古瓷,会连着高兴几个月,其实瓷器是死物,那份先祖们的文化传承才是最重要的。

    “老先生,说了这么久了,还没告诉您,我们的名字呢,我叫林原,她叫苏烟,还不知道您贵姓?”林原语气很谦卑,这是一位老手艺人,就像自己第一世的父亲所说的那样,不管什么时候一个男的都要有一门饿不死的手艺,时代在变化,只有手里有本事才能不怕没有饭吃。

    而林原也是这么做的,不管什么时候,一门能够保证自己吃饭的本事,都是一个人成年后,必须具有的能力。

    “姓张,张秀府,有没有兴趣,看看我这个老头子是怎么修复这些古瓷的。”张老先生不是脾气古怪的老头,更不是老顽固,自己这门手艺也没人愿意学,年近七十,今天难得遇到两个感兴趣的年轻人,看看也无妨。

    “张老先生,我这还开着直播呢!要不然我就不进去了?”苏烟小声的问道。

    “无妨,本来就不是什么值得保密的手艺,人多了,更好。”张秀府对着苏烟摆了摆手,这是小事,根本不放在心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