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谋算

    荔枝道,乃是前朝皇帝,为满足宠妃食用新鲜荔枝的喜好,建起的一条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故世人大多称为荔枝道。

    荔枝道全长几千里路,为最快送到新鲜荔枝,那个荒唐皇帝,竟每隔20里设置1个驿站,最多时有驿夫千余人。

    数千人仅为一人口腹之欲,如此劳民伤财,前朝怎能不亡。

    方家祖上,便是此地驿站一介驿夫。

    后因皇帝逃难,朝廷分裂,荔枝道逐渐荒废,方家先祖失业,便在此定居。

    结果在附近山中,意外发现一处“地火”,又在附近开采出“卤水”。

    方家先祖通过地火煮卤,得到了廉价,源源不断的,且品质比海盐更高的井盐,因而赚取了大量财富。

    并在乱世中,支持过十几位割据势力,以待将来登临大位,他方家能够位极人臣。

    怎奈这群人之中,未有一人成事,最终让大炎太祖姜宏尚夺了中原,方家的风光的日子,至此到头了。

    先是不许商人习武入仕,后又不许商人更籍,意味着士工农可更商,商不可更为士工农,彻底堵死商人晋升之路。

    再后来,二任皇帝颁布律法,限制商人产业,不可大于某个数目。

    直至方振华的上一代,元圣皇帝上位,才对商人有所放宽,不限家大业大,还鼓励民间贸易。

    至元圣十五年,在三皇子的建议下,朝廷重修荔枝道,并拓展官道,成为梁、荆、播、益四州输送货物去北方之要道。

    促使本地商业极度繁盛,方家在方振华手上,才有了一点昔日荣光。

    此时,方振华端坐太师椅,表情悠闲,正听着院中下人的述职。

    其中一人,赫然是先前茶楼里,那位二层下巴的中年行商。

    “老爷,我已经按您的说法,将三少爷遇袭的事传出去了,不过在说完后,我还得到些意外消息。”

    方振华眉头一挑,来了兴趣:“什么意外消息,说来听听。”

    “是荣家商队遇袭之事……”中年行商便将自己在茶楼听的,一五一十讲来。

    方振华听完,叫来管家,随口道:“你带他们下去,各自赏五钱银子,他,赏一两。”

    说到“他”时,伸手指着中年行商,管家连忙应是,招呼着众人离去。

    众人见状,连忙躬身谢恩,中年行商更是大喜过望。

    “谢谢老爷。”

    方振华主动传播自家商队遇袭之事,目的有三。

    一者,自然是通知透露消息之人。

    二者,震慑暗中的宵小,以后想对方家下手,掂量点,我方家消息灵通,纵使强人之中,藏了武者,也能提前知晓。

    三者,给自家造势,提升威望。

    等众人离去,方振华喃喃自语:“荣家。”

    作为一个久经风霜,见过世面的家主,方振华在得知儿子即将遭难,不仅没有慌张,细细谋划一番后,反倒觉得此事有利。

    先是安排儿子照常跟队,并秘密安插武者,事发真实,收到商队飞鸽传书后,他又马上禀告县令,派兵剿匪。

    可惜那黑云寨,等官兵到达之时,早已被屠戮殆尽,伤痕明显,皆为剑气所杀,显然是杀人灭口,以防泄密。

    好在自己提前吩咐,遇袭之时,让王飞宇活捉了几个,派人押回,此刻正在密室受讯。

    “看来,不出意外,应是那位所为,既然你想赶尽杀绝,那就别怪我们,来个鱼死网破了!”

    结合先前行商的话,方振华在审问结果出来前,心中疑惑,已解大半,眼中凶芒闪现。

    “新儿。”

    他叫来儿子,并取出一张交子,面额五百两,交于方锐新,言明让他这两天再去春光楼,跟传递字条者碰面,届时报答于人。

    交子,即银票,最初便在梁州发行。

    最后,方振华不放心,还不忘吓唬了一下儿子:“你小子要是将交子私吞,或是沉迷床笫,忘了正事,我非把你小子中间那条腿打断不可。”

    “明白,明白老爹,我绝对不会忘了正事,肯定会把银子交给恩人的。”方锐新讪讪一笑,语气略怂。

    “去吧!”方振华摆了摆手,不再多言。

    看儿子离开,他想了想,起身来到了书房,提笔挥墨速写,写完检查发现无误,再次叫来人:“乔子,过来。”

    “老爷您吩咐。”名叫乔子的下人,麻溜的跑来书房,正巧碰见老爷用竹筒收容信封。

    方振华把封装好的信封交予他,在他耳边小声嘱咐道:“你即刻准备,把这封信送到京城的……”

    安排完一切事物后,方振华总算可以放松一下了,躺在他的太师椅上,晒着太阳,哼着小曲,一脸运筹帷幄之中的得意表情。

    夜幕降临,街上的酒馆,赌坊,青楼之场所,纷纷热闹了起来,喧嚣嘈杂。

    修桓在茶楼坐了一下午,目视着每一位进入春光楼的行人,直到傍晚时分,他等待许久的人,才终于出现。

    扔下几钱银子结账,便飞速下楼。

    连路上行走的步伐,都不自觉的快了起来。

    他这些天,也是大致了解了方家的财力,心中要说不激动,那是假的。

    只是不知道,方家会给多少回礼呢?

    “二十两,还是五十两?”修桓暗暗猜测,可惜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因为青楼之中,有穿戴面具,增添情趣的行为。

    所以修桓来之前,就在怀中藏了一副面具,这样大摇大摆进去,也不怕被方锐新认出。

    毕竟,能隐藏一下,他还是想多藏一点,免得被卷入什么纷争中。

    春光楼内。

    方锐新正斜躺在一位女子怀中,左边一女子为他斟酒,右边女子口剥葡萄,籍由那樱桃小嘴,送入他的口中。

    如他这般,不下七八人,场面糜乱之极。

    修桓来到他身前,调侃道:“方公子,经历生死,还是那样风流。”

    方锐新一怔,面前忽然多了位穿着面具的青年郎,口中还说着莫名其妙的话,紧接反应过来:

    “原来是……”

    修桓见他清醒,提醒道:“可否接一步说话。”

    方锐新会意,支开几位女子,带着修桓来到楼上一包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