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话说一到春节,各大电视台轮翻播出各种民俗纪实类的节目,不遗余力烘托出中国传统新年的味道。

    耳濡目染着各种老传统老讲究,倒让我想起楼下街坊黄师傅说起的一件怪事,不得不说,老祖宗流传了几千年的东西,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黄师傅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他与同事大李平时最投脾气,两人相处得好兄弟一般,休班得空时更是时常把酒言欢,不醉不归。

    可就在前不久,大李却被公司停职了,究其原因,还得从两个月前说起。

    那天大李正如平常一样,开着出租车在南站附近兜转着拉活儿,突然接到他发小打来的电话,发小说自己的老婆现在突然临盆早产,他在外地出差呢赶不回去,老岳母又不会使用手机app叫车,想着大李这会儿正在附近,能不能辛苦他跑一趟,把老婆送去医院。

    大李是个古道热肠的讲究人,想也没想便答应下来。他火速赶到发小家里接上产妇,正往医院赶呢,没成想那天路上堵得厉害,车子以龟速一点点儿往前蹭着走。

    这产妇刚好还是急产,还没等到医院呢就把孩子生在了大李车上。

    幸好经过一路惊心动魄地颠簸,最后总算是有惊无险地把这母子俩送到了医院。发小岳母拉着大李好一通千恩万谢,张口闭口的叫他是“救命恩人”。

    大李学习**救人于危难,心里那叫一个满足与兴奋,看看出租车后座上血污腥气一片狼藉,大李吹着口哨直奔洗车房而去。

    洗车房里接待大李的是位岁数不小的老师傅,一见后座情形便已猜着了大概。师傅问大李他是不是刚拉了产妇,大李是不问则已,一问便洪水决堤般兴高采烈地给师傅讲了自己学习**行侠仗义的事迹。

    老师傅听他讲完却勃然变了脸色,说什么也不肯帮大李洗车,说是这种情况实在太晦气,他要是帮大李洗了车也会跟着一起吃瓜落儿。

    就在两人争执不下时洗车房的经理刚好路过,他问清原委后喝退了老师傅,亲自给大李把车洗干净了,还赔礼道歉一番。

    全完事后大李开着车正要离开时,看见那位老师傅远远地对着他冷笑,临了儿还说了一句:“你会再回来找我的。”

    大李感觉后背一阵恶寒,猛踩一脚油赶紧撤了。

    正是从那天起,大李也不是中了什么邪了,这嘴上算是彻底没了把门儿的,而且是什么难他听说什么,别人越忌讳什么他越说什么。

    比如人家乘客送老人去医院看病,大李也不怎么就扔出一句:“反正都是快死的人了还治个什么劲儿啊,留几个钱给儿孙是正经。”

    招得乘客当场翻脸下车,还跟公司投诉了他。

    还有一次,一贯孝顺的大李在家里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跟老母亲起了争执,他暴跳如雷地指着老母亲骂道:“你个老不死的东西,活这么久拖累老子作甚,你早死早托生吧!”

    气得老母亲气血上涌痰迷了心,差点没闹出人命来。

    那天大李约黄师傅喝酒散心,聊起黄师傅给正上高三的女儿请了家教辅导功课,大李张嘴就蹦出一句:“得了得了,你费那个劲儿干嘛呀,你们家祖坟上就没长那根蒿子,就认命世世代代开出租伺候人吧你。”

    黄师傅闻言先是气往上顶想要动手了,又一转念觉得近来这位老哥哥着实是反常得很,性情大变跟换了个人似的。

    再看大李,话一出口顿时后悔不跌,一个劲儿跟黄师傅解释说他喝多了,酒后失言。黄师傅正色道:“大李,你最近是不是冲撞了什么啊?咋老干这没口德损福报的事儿啊?”

    大李听了这话心里一寒,瞬间想起了洗车房里那位老师傅的话。

    第二天大李就去了那家洗车房,也算他运气好,那位老师傅正好当班。一见大李来找他,不用问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老师傅说:“这位老弟,我看你干出租年头也不短了,怎么连这么重要的忌讳都不知道啊!但凡载了产妇和过身故去的人,你都要让本家给你包个红包,然后再在车旁边燃放一卦鞭炮方能破解,不然啊,呵呵,可有你受的了。”

    大李听到这里恍然大悟,终于明白那天老师傅为何死活不肯帮他洗车了。他匆匆道谢告辞而去,赶紧联系发小按照老师傅讲述的办法破解了一番。

    说来也真神奇,从此以后大李就再没说过那种着三不着两的昏话,公司也给他恢复了职位。

    大李原本是古道热肠一片好心,却因不懂忌讳的一个疏忽险些酿成大祸。其实所谓传统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民族成百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体统与规矩,我们原该心怀敬畏地传承与记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