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命

    热心网友帮忙提供的素材,这次的故事一点都不吓人,倒是有几分命运的吊诡与玄幻。

    说的是解放前夕,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全国大面积爆发饥荒。

    在南方的一个贫困小村落里,家家户户都早已无米下炊,只能挖些野菜菱角勉强充饥。一到冬天,万物萧条,村民们就只能靠树皮草根,甚至是泥土来维持生命了。

    那是隆冬里的一天,空气干冷得几乎能把人的面皮冻裂开来。有个外省逃荒流落到此的乞丐瑟缩着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这家人刚得了一个儿子,可常年饥馑却让产妇早早地没了奶水。

    两口子看这乞丐须发皆白,弓腰驼背,想来早已过了古稀之年,不能在家安享天伦之乐,却衣衫褴褛地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心里是真不落忍。可家里一入冬就断了炊,实在翻找不出丁点儿吃食了。最后他们给老乞丐倒了一大碗暖暖的热水,叫他喝下暖暖身子。

    老乞丐双手颤抖着捧住碗,慢慢喝下了热水。他的脸色看起来红润多了,布满皱纹的额上密密地渗出一层细汗。正待起身告辞时,睡在床上的婴儿饿醒了,哇哇啼哭起来。

    老乞丐凑近襁褓好生看了一会儿这初来世间的苦命婴儿,转头正色跟那对夫妻说:“这孩子注定今生今世的皇帝命,皇帝命啊!”说罢对着两人揖了一揖,便推开门走了。两夫妻无言对视了一眼,双双苦笑了。这孩子能不能养大都是两说,皇帝命?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世道日艰,每况愈下,在男孩不到三岁的时候,这家的男人被饿死了。女人独自拉扯幼子的艰辛自不待言,就在他们娘俩快撑不下去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个行走江湖的草台戏班子。女人为了养家糊口去给戏班子帮忙洗衣服缝补道具,一来二去认识了班主。

    班主同情这母子俩的遭遇,看女人是个温柔本分的人,又还颇有几分姿色,就娶她做了妻子,对待男孩也完全视如己出,照顾得无微不至。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转眼之间男孩就已长成了翩然少年郎。有一次他们戏班子到一个地方演《长生殿》,扮唐明皇的老生突发急病上不了台。台下头可已经黑压压坐满了观众,班主急得焦头烂额,不知该怎么办好。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提议说让女人的儿子扮上试试。这孩子从小跟着戏班子走南闯北,耳濡目染地学了不少戏,虽登不得大雅之台,但有板有眼地糊弄糊弄外行人还是没问题的。

    救场如救火,男孩被赶鸭子上架地捧上台饰演了唐明皇,竟然出其不意地大获成功,也就此开始了他自己的戏曲人生。

    在后面的几十年里,男孩先是跟随继父的戏班子走过很多地方,也演出了许多戏目。可颇为诡异的是,他似乎只能饰演历朝历代的诸位皇帝,一旦改换了其他类型的角色,就势必会发生诸如头疼脑热的各种状况让他演不成。

    最夸张的一次是继父临时让他替演《空城计》里的诸葛亮,刚扮好了上台,还没开嗓儿呢天上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众人正要散去避雨时,一个炸雷响过,草草搭就的戏台子竟被雷劈黑了一大块。

    后来有一次他们的戏班子去BJ走秀,有个戏曲学院的教授觉得男孩是可塑之才,便举荐他破格进入学院学习。通过几年刻苦认真的学习,男孩对喜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萌生了更醇厚的感情。

    毕业以后,他进了一家体制内的艺术剧团工作,依旧是演他最拿手并且似乎唯一能演的皇帝角色。凭借出色的唱腔与精湛的基本功,男孩很快成了小有名气的梨园名角。就只一点,还是不能演其他类型的角色。一演准出事儿,轻则一场虚惊,重则伤筋动骨。

    其实这么多年下来,男孩也隐隐摸到了这个“规律”,刻意回避其他类型的角色,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帝专业户”。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大,“皇帝专业户”的名气也越来越响,成了万千戏迷竞相追捧的名角。他在BJ成家立业,拥有了一份安定富足的生活。

    这时候他的母亲年纪已经很大了,有一天老母亲把“皇帝专业户”叫到跟前,缓缓对他讲了早年间他生父饿死,自己又再改嫁的往事。还特别提到了那个登门乞讨的老乞丐。

    “皇帝专业户”听完母亲的一番话,暗自唏嘘感慨了很久。想想自己在戏台上演了一辈子皇帝,难道这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虽然是假皇帝,但凭借做戏台上的君王他名利双收,过上了锦衣玉食的好日子,这难道不算一份难得的福报吗?

    有所图的善良与有目的的忏悔一样,全都是骗人的。那些发自本心不求回报的善举才最可贵与心安。就像“皇帝专业户”的爹娘,虽然当年仅仅施舍了一碗热水,却是他们倾尽所有最真诚的馈赠。较之虚情假意别有所图地布施恒河沙般财富,其福胜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