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篡位指南 > 第四章 这题有亿点难

第四章 这题有亿点难

    赵玮负手踱步: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这说的是什么呢?大概就是周朝实行诸侯分封制,最后造成诸侯做大,周天子靠边站。唐朝则实行藩镇制,导致藩镇做大,形成事实上的藩镇割据。秦朝和北魏,中央集权制使权利集中于皇帝手中,地方权力过小。两个很不相同的“国家管理模式”,您认为这两种模式,分别有什么好处?

    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用于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儿子觉得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必然结果,郡县制有着太多分封制所没有的优点。而二者也都有缺点,一个是弊在当代,一个祸害未来。

    周天子将自身无力管辖的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功臣,贵族等人,让他们管理这些土地,而诸侯又把土地分封给其他士大夫管理,士大夫又将土地分给其他人管理,这些人的位子是世袭的,在自己的封地基本上拥有绝对的大权。

    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央的实力,但地方诸侯掌握绝对大权,毕竟中央几乎不插手地方的事务。最初诸侯与中央关系非常亲近,王室成员都不用说了,他们与君主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子侄。是一家人,肯定不会反对中央,至于贵族和功臣则是拥戴中央。

    第一代君主与诸侯是兄弟,是一起打江山的君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的诸侯与中央的关系会越来越远,血缘更是淡薄。随着中央与地方的这种依赖关系越来越淡薄,直至消失。当地方的实力不断强大会出现反抗中央的情况。

    春秋战国,礼乐崩坏就是唯一也是无法避免的结局!

    而始皇帝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建立了郡县制。郡县级官员都由中央统一任免,他们的权利大小,任期时间长短,由中央统一规定,无法世袭。

    郡县制虽然能够把各个地方的权利集中在自己手中,可以牢牢掌控地方,这样就不容易造成地方割据。但缺点也同样明显,中央的各个命令可以迅速在各个地方执行,虽然效率高,但影响地方的积极性,毕竟地方做任何事都由中央决定,地方很少有自主大权。

    中央作出的决定是针对全国的,不过未必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如果不适合地方的话会严重影响地方的发展。如果中央的决策有问题会影响到全国。

    还有就是地方的人事都需要请示中央,会严重影响地方的办事效率。而且由于地方的官员都是任免的,地方不归管理的官员所有就会导致地方官员的怠政。即使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也会有官员不在乎!

    洋洋洒洒几百字,将二者优劣说的清清楚楚。本还想继续说说本朝的积弊,但是本着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中心方针,赵惇表示我初中就学过,但我选择闭嘴。

    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

    赵玮可能清楚,也可能不清楚本朝的问题!但是他无法跳出这个时代。所有的学问与变革都是基于历史的积累!

    还是那个道理,赵惇想当天才,不想当妖孽,他这个身份,太过于妖孽是会死人的!

    赵玮今年刚过而立之年,说他有能力和才华吧。他敢用建王的身份去上书跟完颜构请战。你说他没才华和能力吧。他还偏偏有那么点东西,但不多。

    看着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儿子,赵玮想要说些什么却没有开口!而是继续发问。

    “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这个问题呢,大概说的是因为当初汉文帝即位,匈奴等势力强大,汉朝刚刚立国不就,喘息未定。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过日子。

    贾谊这时候给文帝上书,提出了比较“积极进取”的治国和外交方针,但是文皇帝却不敢采用,还因此冷落了这个“雄才”。

    历史上留下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概叹。其实就是皇帝认为此人志大才疏,不可实用,因此只问虚,不问实。因此“班固讥其疏”,就是笑话贾谊“书生之见”,不懂真正的治国之道。

    这表面意义,是考他是否知道这段历史,而深层次是要考他回答一个很难回答的难题:

    假如贾谊这种“对外强势扩张”的方案的确是迂腐的书生之见,不堪实用,以至于汉文帝不采用他的方案,班固也笑话他的迂腐。

    但是为什么秦穆公却可以用类似的方案和策略,最终让秦国收拾了对手西戎,并励精图治而成为霸主,最终还吞并了六国?

    如果此计策不行的话,为何后来投靠了匈奴,成为匈奴重要谋臣的中行说,也警告单于王不要上汉朝五饵三表的当;显然是认为此计策会有效才担心呢。因此,怎么能够说贾谊的政治策略就一定是错的呀?

    这个问题直接提出这种反问和质疑,迫使他不得不去思考,找出合适的理由来解释这种“国家对外政策”的不同之处;

    除了要理解“汉文帝的思维和角度”,他还必须理解贾谊的思维和角度。还要看在国家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才能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

    嗯,这题不会。

    大国崛起的战略赵惇肯定不会啊!他要是真有这实力那就应该在CCTV1看他了。

    但是从汉文帝,与贾谊的思维角度看这个事情,还是有巧可取!贾谊他太熟了,那不就是我那素未谋面的偶像之一吗!

    后世我们最亲爱的教员曾将他的《治安策》评为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

    什么?你对这人没啥印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熟吗?

    赵惇很熟,这篇高中必背长文,不,不叫长文,应该叫噩梦。

    当时背不过,中午老师看着他背,中午都不能回去!当然这篇文章随着他高考完就忘的七七八八了。

    单这段话,到死他可能都不会忘记。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时听老师讲完立马变身小迷弟,顺带粉上了政哥那迷人的老祖宗,也开启了他成为历史学者的道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