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篡位指南 > 四十九章 扑朔迷离的真相

四十九章 扑朔迷离的真相

    二哥见自己身子撑不到惠州,便将为数不多的吃食全让给我们,而二哥在一个阴雨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官差甚至不允许我们将二哥入土。

    不知是恨流放路上的官吏残忍,还是恨自己当时的无能,无法救他二哥,说到此处岳霖已然泣不成声。

    在辛弃疾与赵惇接连安慰之后,方才继续说道:到了惠州之后,秦桧在朝中只手遮天,地方官也按照秦桧意思,将我们安置在寺庙里一个“仅能容身”的茅屋中。

    给我们留下了一百文铜钱,可是这些钱财如何能养活母亲与我们兄弟三人。

    我只能去找些活计养活他们,但是我们身上反贼的标签无论如何也是洗脱不掉。所以我只能干些最底层的工作,去出大力,扛麻袋,扛一个麻袋十文钱,

    就是靠这些将两个弟弟养活了,但是我从小就这样已经被压弯了身体,无论如何是直不起来了。

    我父亲没有谋反,真的,我父亲没有谋反,求您帮我父亲昭雪,求您帮我父亲昭雪,求您帮我父亲昭雪!

    岳霖说道最后,跪在地上砰砰的磕起了响头,将他面前的那一处地面染红,赵惇见状,急忙起身去扶道:岳大哥,您放心,岳帅的冤屈天下共知,而史书上只会记载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

    残忍谋害了岳帅。

    “我还有个很重要的事要问你,你手上有没有岳帅与太上皇的书信?”

    岳霖则是说道:我已请求归还高宗当年所赐岳飞的御札,手诏。而官家已诏令准左藏南库还之。

    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目标,三人一同去取了这些御札,手诏。

    其中一封写道: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

    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

    可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如卿体国,岂待多言。

    最后落款是“付岳飞”,这个很重要,如果是敕书,那么他的开头应该是“敕岳飞”,而“付岳飞”则代表他这是私人书信,不用通过中书门下,枢密院。

    这是绍兴四年的一封信,这第一句,赵构没有先说主要的事,而是先客气了一番,秋天了,我知道你在边境很苦....一番嘘寒问暖后说了句: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

    这就有意思了,要知道绍兴四年,岳飞就已经是清远军节度使了。

    这里的两个问题是,第一为何不让岳飞走枢密院汇报,而是密奏,赵构在防谁?第二是这封信的真伪。

    赵惇此时也是迷糊的不知所措,这跟他印象中的赵构完全不一样啊,他不是个软骨头吗?

    但是看查到现在,怎么感觉,是秦桧才是幕后黑手,裹挟着赵构替他背锅一样呢,这不合理啊。

    带着疑问,三人又辗转到了架阁库。

    郾城之战后,金人不甘失败,七月十四日,金兀术率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攻颍昌。王贵、岳云分率精骑与金军战于颍昌城西。岳云以八百背嵬骑兵作正面攻击,步兵分左、右两翼,以抗金军骑兵。

    颍昌之战中,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败金军。斩金军五千余人,其中包括金兀术的女婿万夫长夏金吾;俘士卒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并获马三千余匹。

    金兀术退守汴梁后,金军大将韩常也不愿再战,派密使向岳飞请降。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岳飞退兵了。

    虽然这明面上记载的是赵构“十二道金牌”递发的班师诏,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但是是不是真的赵惇表示:先质疑。

    在宋代凡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用金牌,由内侍省派人递送,叫做“金牌”,后来是紧急命令的代称。连续十二道金牌,表示命令万分紧急和重要。

    这意味着这十二道诏书是要由架阁库永久保存,史书记载的。可是秦桧父子将所有不利于他的诏书之类的东西全部销毁,这已经无从考证了。

    那按照之前的推理,岳飞与赵构是私下有书信往来的,所以秦桧的诏书更本没用。那岳飞为何还要在取胜的情况下退军呢?还是被人打败了才溃退呢?

    赵惇记得按《金佗稡编》记载所说五百背嵬铁骑于朱仙镇打败金兀术十万大军,可是现在这本书还没写呢,谁知道岳珂是不是编造的呢,

    因为实在太不现实了,就是十万头猪,让岳飞抓也要抓个十天半个月吧,再退一步,金兀术的大军不驻扎在汴梁城内,却驻扎在朱仙镇,这也不合理啊。

    此时赵惇决定先将朱仙镇大战的事放一边,先不管这个,他要先把流程走通。

    《金佗稡编》记载说岳飞在七月二十日后退兵,也就是朱仙镇大战之后的两天,是因为粮草不足所以才退兵。

    他觉得这个倒是可信度很高,宋朝时又枢密院掌管军事,文官负责后勤,根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这次北伐结束后,南宋的刘锜、韩世忠、岳飞等军“皆造军器,所乞牛皮,至十余万张,郡邑往往杀牛以应命”,

    岳飞向来爱民如子,之所以一反常态,强征牛皮,也足以说明,岳家军在北伐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损失确实非常严重,极须补充。

    那是不是也从侧面证明了秦桧知道诏书没用,岳飞不会听他的,所以他直接把粮草给他断了呢?

    赵惇向二人说出了自己的猜想,之后三人也都表示赞同,纷纷在御札,手诏中翻起来。

    突然,辛弃疾激动的叫到二人:你看这封奏疏,这是太上皇回给岳帅七月十八日时撤兵请求的疏奏。

    你们看第一句:得卿十八日,奏言班师,机会诚为可惜。太上皇的意思是让岳帅不要撤,再坚持坚持?

    赵惇看了下大概是这么回事,但是岳飞十八日的奏疏没了,只有回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