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327章 总督大人请我劝降张煌言

第327章 总督大人请我劝降张煌言

    江南的十二月已经完全入冬,寒冷刺骨的空气弥漫这整个大地;唯独有一座后院却是一派暖意,时不时传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在这座院子的中间,一条长长的桌子横在一侧,桌子上摆满了素菜烤串,旁边烧着一堆炭火,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火堆的一旁坐着一个老者和一个少年僧人,他们谈笑风生,冲散了冰冷的寒风。这两人自然就是浙江总督赵延臣和大明太子殿下朱慈煊了。

    “说起来,若非西南闹事,老夫如今应该在云贵一带做父母官。”赵延臣全无封疆大吏派头,撸起衣袖,伸手抓起一大串碳烤蘑菇,也不剥皮,大口吃了一块,发出啧啧之声。

    “若真是如此,小僧兴许现在也在云贵寺庙里修行。”朱慈煊与赵延臣谈了许久,对他印象不差,迎合着说了一句。

    “哈哈哈,”赵延臣又咬了一口蘑菇,大笑:“这么说来,老夫与圣僧还真是有缘。”

    待吃完烤蘑菇串,他的神色变得认真起来,低声道:

    “若非陛下的那道圣旨,圣僧只怕也不会千里迢迢来到江南。”

    “江南定是要来的,”朱慈煊瞧着烤蘑菇,心中却是想着‘小鸡炖蘑菇’,用口水润了润嘴巴,正色道:“小僧在师尊面前立下宏愿,今生要悟透佛法真谛;华夏九州,江南灵气最盛,人杰最多,精通佛法者颇多,小僧非拜访他们不可。”

    赵延臣惋惜道:“那老夫只能一人孤零零呆在西南,连个谈话之人都没有。”

    朱慈煊知道历史上赵延臣两年后就会调往浙江,又笑:“其实总督大人迟早要来江南的。”

    “真得?”赵延臣半信半疑。

    朱慈煊拍了一个响亮的马屁:“总督大人为官清廉能干,是百姓期待的好官,也是皇帝陛下的左膀右臂;江南乃是大清国的要地,皇帝陛下迟早会将大人召到江南。”

    赵延臣却叹了口气:“哎,只怕老夫要让陛下和江南的百姓失望了。”

    “总督大人在百姓中风评甚好,如何会失望?”朱慈煊不解发问。

    “哎,”赵延臣又重重叹了口气:“在江南为官可不好做呀!”

    “这小僧就更不明白了,”朱慈煊满脸疑惑:“江南富庶,满朝官员都想来江南为官。总督大人何故如此抱怨?”

    赵延臣伸手拿了块烤红薯,咬了一口,脸上流露出几分苦笑:“若是做个平庸官员,江南的确是最好的归宿;但若是想为百姓谋福祉,实在太难了。”

    朱慈煊摇头:“小僧不懂为官之道,望大人见谅。”

    赵延臣呵呵一笑:“正是因为圣僧是方外之人,所以老夫才能倾诉而谈。”

    说着指了指外面,淡淡道:“外面这些官员乡绅虽然表面上对老夫毕恭毕敬,恨不得把家里的老母亲都送给老夫,但老夫明白,他们心里都恨不得吃了赵某人。”

    朱慈煊心中一惊,合十道:“小僧听说断人财路宛如杀人父母;总督大人要下面官员清廉,豪强不欺压百姓,他们心中恨你也在情理之中。”

    “是呀,真是寸步难行呀!”赵延臣无奈叹气:“江浙豪强彼此相连,错综复杂,老夫想做点事情都是捉襟见肘,难有作为。”

    朱慈煊莫名颔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大人真是百姓的父母官。”

    赵延臣又吃了一口红薯:“圣僧来浙江已有不少日子,也云游过许多地方,看浙江百姓生活如何?”

    “江南富庶,浙江百姓的日子比起西南,广东福建,自然好了许多。”朱慈煊也喜欢吃烤红薯,拿了一块,剥了皮,吃将起来。

    “那倒不尽然,”赵延臣脸色黯然,拿着红薯晃了晃:“江南虽然富庶,但土地尽聚于豪强之手;这些豪强们平日里做些面子上的事情,收买人心。实际上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许多人只能靠这红薯充饥。”

    “总督大人独揽军政大权,难道不能治他们?”朱慈煊很想知道这个干吏面对‘土地兼并’的看法。

    “谈何容易?”赵延臣无奈叹气:“这些豪强的后台可大得很,老夫动他们不得。”

    “浙江还有比总督大人还大得官?”朱慈煊笑了笑。

    “自然有的,”赵延臣指了指西面杭州方向,苦笑:“比如朝廷驻扎在浙江的诸多将军王爷。”

    “就算他们是将军王爷,可是大人是总督大人,理应统筹一切才是。”

    “呵呵,若是太平盛世,自是如此;但如今浙江反贼猖獗,这些驻防的将军王爷便有了许多通天的权力。”

    朱慈煊恍然道:“大人的意思是,若是浙江没有了反贼,大人便可以一展拳脚,惩治豪强劣绅,还浙江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正是!”赵延臣霍得起身,慨然应道。

    朱慈煊内心并不认同他的观点,但也佩服他这种敢于挑战江浙财阀的勇气。要知道,这群江浙财阀可是让大明几任皇帝束手无策的大吸血虫。

    兴许赵延臣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将来自己要面对的问题。

    “总督大人可有法子让浙江没有反贼?”朱慈煊很快问了赵延臣最关心的问题。

    “未必可行,但值得一试,”赵延臣望着朱慈煊,微微颔首。

    朱慈煊心中一惊,脸上却是笑:“恭喜总督大人。”

    赵延臣突然朝朱慈煊深深一揖:“老夫有一事相求,恳请圣僧相助。”

    “大人,请讲,”朱慈煊也深深一揖。

    赵延臣认真说道:“恳请圣僧为了天下百姓,答应老夫一个请求。”

    朱慈煊凛然道:“若是真对天下百姓有利,小僧一定义不容辞。”

    “太好了,老夫先行谢过,”赵延臣面色欣喜,问道:“圣僧可曾听过张煌言张苍水这个人?”

    朱慈煊心里顿时翻江倒海起来,奶奶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侧首拿了一串烤蘑菇,摇头道:“张苍水?小僧未曾耳闻。”

    “看来梨洲先生他们真是守口如瓶呀,”赵延臣呵呵笑了几声:”张苍水是伪明的兵部尚书,是江南一带反贼的头目。哎,偏偏这张苍水在百姓中很有威望,在江南名士中名声也很好。有他在,朝廷便不得不在浙江布下重兵。若是他偃旗息鼓,那老夫便可以一展拳脚了。”

    朱慈煊神色疑惑,摇了摇头:”小僧只懂佛法,这行军打仗,可不擅长。”

    “但圣僧有大神通,可以去游说张苍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赵延臣望着朱慈煊,眼神里带着蛊惑和狂热。

    朱慈煊故作不解,依旧摇头:“这张苍水乃是掌兵之人,岂会听小僧的?“

    “这张苍水可不是掌兵之人,乃是书生名士。”赵延臣眼神颇为感慨,悠悠道:“不瞒圣僧,这张苍水,老夫打心眼里佩服他。这江南第一名士,别人都说是钱益谦,老夫却以为非他张苍水莫属。”

    朱慈煊啊了一声,神色难以置信:“总督大人,他是你们陛下眼里的反贼。”

    “道不同而已,”赵延臣淡淡一笑:“他跟本官其实是同一种人,都是为了天下百姓而生。不幸的是,他走错了路。”

    说着惋惜道:“明朝气数已尽,大清如日中天,这是天下大势,要想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除了归顺大清,别无他途,可他张苍水偏偏不肯接受。”

    朱慈煊沉思道:“这张苍水倒是和一些江南名士的想法差不多。”

    “正是。”赵延臣微微颔首:“圣僧先前拜访的黄宗羲和吕留良,包括圣僧的弟子顾炎武;他们都是同一类人。只是与张苍水比起来,这些书生没有那股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

    朱慈煊听到这里,心道:”原来自己的行踪,这赵延臣一清二楚,怪不得他会到绍兴知府,看来连带着这个绍兴知府也在他的算计之中。这个赵延臣能不依靠赫赫战功位极人臣,的确不简单。”

    赵延臣见朱慈煊沉默不语,以为他怪罪自己跟踪他,拱手道:”圣僧驾临,本官自当照拂。只是本官不敢打搅圣僧求取真经,因此不曾打扰。”

    朱慈煊笑了笑:“总督大人有心了。”

    赵延臣笑了笑:”圣僧先前询问老夫如何堪破生死之道,老夫无法回答。但这位苍水先生兴许可以解答圣僧的问题。”

    朱慈煊眼光大亮:”若真是如此,小僧愿意前往?请问这位苍水先生人在何处?”

    赵延臣摇了摇头:“只知道在舟山岛屿一带,但他们依仗水师之利,居无定所,本官也无从知晓。”

    “那小僧如何寻到他?”

    “老夫不知,但梨洲先生定然可以,”赵延臣淡淡一笑:“若是本官猜得不错,梨洲先生他们很快就会找圣僧帮忙,让圣僧去见苍水先生。”

    “大人如何得知?”

    赵延臣怔了怔,低声道:“实不相瞒,这江南名士里,虽然有不少人心向前朝,但更多的人想得是归顺大清,图自己一个锦绣前程。”

    “他们让小僧做什么?”

    “送钱粮物资给张苍水。”

    朱慈煊大惊失色,猛地站了起来:“梨洲先生这么做,已然是反贼,总督大人何不抓了他们?”

    “若是有人反对就抓,这大清国的牢房早被坐穿了。”

    赵延臣哈哈大笑:“老夫记得十年前,十个江南百姓有八个反对大清;但如今只有不足二人反对;再过十年,老夫相信,只怕连半个都没有了。这是人心归属,大势所趋。用不着老夫担心。只要老夫能帮百姓做点实事,百姓自然会倒向我大清。”

    “大人这番话颇有佛理,小僧记下了。”朱慈煊合十行礼:“小僧代替江浙的许多百姓谢谢总督大人仁慈宽恕之恩。”

    赵延臣会心大笑:“圣僧的夸奖,老夫受之无愧。”

    朱慈煊回到先前话题:“小僧仍不明白,梨洲先生为何会求小僧帮忙?其实小僧也不知如何帮他们?”

    赵延臣淡淡一笑:“圣僧一路行来,除了老夫,他们也在观察圣僧。”

    朱慈煊心中暗暗侥幸:“幸好自己足够小心,没有露出半点马脚。”

    叹了口气,轻声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赵延臣续道:“梨洲先生他们知道圣僧与老夫关系匪浅,他们更加不愿放弃这个机会。”

    “若是他们相求,小僧的确不会拒绝,”朱慈煊点了点头,又道:“只是小僧帮他们送了物资,未必能游说成功。”

    赵延臣长叹道:“一切尽人事,听天命。希望苍水先生念在江浙百姓生活不易,不要在江浙扰乱。”

    “既是大功德,小僧一定尽力而为,”朱慈煊起身合十接了差事:“小僧一人势单力薄,总督大人能否派人相助。”

    赵延臣沉默片刻,低声道:“大师不用担心安全,你到了那边自会有人会暗中助你。”

    “原来张煌言身边有清廷的奸细,对了!历史中张煌言解散了兵甲,归隐舟山,是被叛徒出卖才被抓的,难道就是这个叛徒?”朱慈煊心中闪过数个念头,朝赵延臣道:“总督大人,小僧想带一人前往游说。”

    “圣僧请讲?”

    “他叫姚启圣,是会稽人士,颇有胆略谋术;小僧只与他有一面之缘,并不知他家住址,还请总督大人将他请来。”朱慈煊脑海里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他要将姚启圣一起拐走!

    “姚启圣,会稽人士,那距此并不远,”赵延臣迟疑了一下,点头道:“圣僧放心,老夫立刻派人将他请来。”

    “若是佛祖庇佑,小僧劝降成功,请问总督大人如何处置苍水先生?”朱慈煊直视赵延臣,希望他给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复。

    “大师且宽心,”赵延臣哈哈笑道:“老夫可以项上人头担保,只要张苍水肯归顺大清,官位权势绝不亚于现在,哪怕是让本官让出浙江总督之位,也未尝不可。”

    朱慈煊脸色一变,惊道:“大人这般看重他?”

    “那是自然,张苍水才气、名望胜过老夫百倍,若能归顺大清,乃是我大清之福呀!”赵延臣重重点了点头,拉住朱慈煊低声道:“如果张苍水不肯归降,只需他不再浙江起兵,也是大功一件。”

    “小僧明白,”朱慈煊微微点头,起身告辞:“那小僧就先行回梅园,免得梨洲先生和吕公子担心。”

    “好,”赵延臣起身相送:“待大师成功归来,老夫亲自在总督府为圣僧接风洗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