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凉州

    边章、韩遂在凉州制作动乱,中郎将董卓前去抵抗诛讨,未见效果。中平三年(186年),朝廷派司空张温署理车骑将军,西讨边章等乱兵。张温奏请孙坚参军事。

    张温率部驻扎长安,用圣旨召见董卓,董卓拖延时候,过了好半天才来。张温叱责他,他应对时,恶语伤人。

    事先,孙坚恰好在坐,见此情况,便走到张温旁边,跟张温私语说:“董卓不畏惧本身有罪反而出言傲慢,应该以不定时应召前来之罪,按军法杀掉他。”

    张温说:“董卓一直在陇、蜀一带享有威名,如今杀掉他,西进诛讨没有依靠了。”

    孙坚说:“您亲领皇家戎行,威震天下,还依靠甚么董卓?看董卓本日的说话,其实不想听您的,轻上无礼,是第一条罪行。边章、韩遂肆无忌惮已一年多,应该实时进讨,而董卓反说弗成,懊丧军心,迷惑将士,是第二条罪行。董卓接收重担而毫无军功,召其前来又滞缓不前,反倒傲慢自负,是第三条罪行。古代名将,带兵临阵,无不武断地斩处违犯军纪者,来显扬严肃,故此有了穰苴斩庄贾、魏绛杀杨干的事。如今您对董卓包涵,不马上斩杀,云云一定使军威遭到损亏。”

    张温不忍心实行军法,因而就说:“你临时先回营,以免董卓会疑心你。”

    凉州起义军与黄巾军的起义时期其实是同一年,都是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不过先后顺序差距有些大。

    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和先零羌反叛的时间是在中平元年十一月之后,这个时候“黄巾起义”已经接近尾声,其在冀州的主力张梁、张宝都已经战死,剩下南阳黄巾也是岌岌可危,不久后也被消灭,外加张牛角、褚飞燕这些散兵游勇(后来“黑山军”的首领)。

    东汉末年对西北方的控制一直不算太牢固,北宫伯玉等人选择在这个时候起义,应该是受到“黄巾起义”的影响,东汉朝廷将力量集中在东方各州郡,于是北宫伯玉等人起兵。不过这个时候黄巾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东汉朝廷也有一定的力量来对付凉州起义军。

    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当时叫边允)、韩遂(当时叫韩约)等人杀死金城太守陈懿,活跃于陇右地区。不过凉州起义军并不满足于此,在次年中平二年(即公元185年),凉州起义军率领数万人进攻三辅地区,就是关中地区,再准确地来说,是进攻到右扶风,在关中地区的西部。

    凉州起义军与黄巾军的纲领还是有所区别的,黄巾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翻东汉朝廷,所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以土德代替东汉的火德。而凉州起义军还是承认东汉的统治,他们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消灭汉灵帝身边的宦官集团。

    当然这只是一种旗号而已,凉州起义军归根结底是叛军。

    并且东汉朝廷正好消灭了黄巾军的主力,虽然还有一些黄巾余党,比如黑山军张燕,但是张燕等人只是活跃于太行山脉之间,而凉州起义军已经入侵到关中地区,如果占据了关中地区,那么凉州起义军的实力无疑会大大加强,进可攻、退可守,对洛阳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所以东汉朝廷对黑山军进行了招安,对凉州起义军果断进行了征讨,双方在美阳发生了战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