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开始

    韩馥本是平庸之辈,哪里想得到自己的一帮谋士、亲信早被袁绍收买了,胳膊肘都向外拐了,帮着袁绍说话,目的就是要迫使韩馥让权。性格决定命运,在群雄逐鹿的时代,懦弱者一定是最先被扫地出门的。很遗憾,韩馥本质上就是个软弱的人,注定要沦为政治牺牲品。

    在荀谌等人的怂恿下,他决定引退,把冀州让给袁绍,自己图个太平得了。

    韩馥欲辞职的消息一传出,手下一批将领大惊。长史耿武等人晋见韩馥,力谏道:

    “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欲以州与之?”

    长史耿武背着韩馥,暗中密令驻守孟津的前线指挥官赵浮、程涣返回。回到冀州大本营邺城后,赵浮立即参见韩馥,可是还是没有成功。

    初平二年(191年),鞠义背叛韩馥,韩馥亲自率兵征讨,反被鞠义击败,袁绍素来有入主冀州之心,于是与鞠义结盟,共同逼迫韩馥出任让冀州,从而让袁绍反客为主,成功成为冀州牧,鞠义从此在袁绍帐下效力。

    这里有一点能证明鞠义是名良将和猛将,因为是他反叛了韩馥,然后韩馥率兵去征讨他。韩馥肯定是熟知鞠义实力的,派去征讨他的人数肯定是会多于鞠义的部队人数的,但是被他以少胜多了。

    不过鞠义应该是以股东的身份加入袁绍集团的,上文也有提到,他所部的私兵都是精锐。私兵也就是鞠义自己的人马,他才是这支人马的主公,而这支部队一般称之为“先登营”。

    而以股东的身份加入袁绍阵营,鞠义应该是和刘备的情况差不多,也就是还是有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也就是说他是想如刘备那般,自己做主公,做军阀,依附一个强人壮大自己的实力后,然后谋得一地自己当家做主的,所以他对袁绍不存在忠心的问题,这也成为了他后来悲剧下场的主要原因。

    而袁绍能成为河北之主,成为当时中国大地上最大的军阀,鞠义是有汗马功劳的。

    而当时在争河北的,主要就是袁绍和公孙瓒。

    初平二年(191年)冬天,袁术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屯兵阳城。在孙坚出兵攻打董卓的时候,袁绍借机会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派兵袭取了阳城。袁术派遣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协助孙坚回救阳城,公孙越在作战中被流矢射中身亡。

    于是公孙瓒将弟弟的死怪在了袁绍的头上,举兵攻打袁绍。公孙瓒常年在北方和草原民族作战,不仅他个人武勇非凡,他的部队更是精锐,特别是他的骑兵号称“白马从义”,更是天下无敌,一度打得袁绍抱头鼠窜。

    然后双方在界桥这个地方,爆发了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战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