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早在战国时代,在渤海之侧,葱葱郁郁的山岭之中,就有一座燕国的城邑叫做徒河。这里四周都是青山绿野,山高城低,利攻不利守,但却是连接海陆的冲要之地,历来是兵家必争的重镇。在这里的土地上掩埋了无数城破殉难的壮士尸骨,到了辽国的时候,辽太祖把俘获的宋朝军民送来这里重筑残桓,始称锦州。

    皇太极的兵马一靠近锦州,所有的兵将便摩拳擦掌、纷纷欲试,这是再次决战宁远前的热身,也可以借此鼓舞起全军的士气。尤其是这支棉甲军,专为锦州这样的坚城重镇所准备的,破城便是他们的职责、任务,甚至于一切。但皇太极打算给他们一个活命的机会,他不想在锦州有所消耗,如果可以,就尽量用劝降的形式,对付赵率教这样的人,给予活命的机会就足够了。

    他把劝降的信绑在箭上射入城中,锦州城的居民对于能在凶悍的八旗铁骑前逃脱被捕杀的命运都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唯独赵率教的总兵府则保持着沉默。一连等待了三天,皇太极耗尽了所有的耐心,摆出了攻城的姿态,同时在心里闪过了一丝不安的情绪。

    弩弓射出的长剑如同雨一般的落入城中,棉甲军就在这箭雨的掩护下依赖重甲前行登城。他们不再惧怕那些落石滚木,也不惧怕高墙阻碍,虽然仍抗不住重炮的轰击,但只要攻到了城下,便是炮火的死角。他们树起了云梯,以满族人天生的血性奋勇登城,他们要用攀援这高高的城墙来证明自己决不是华丽的摆设。

    守城的明军开始了绝望的努力,他们伸出长枪试图阻挡这些彪悍绝伦的强敌。一些云梯被推dao了,但总有一些树立了起来,也总有一些翻上了城墙。满族的勇士死死站在了挂靠云梯的墙边上,任凭刀枪加身也决不退却,在他们背后更多的士兵翻上了城墙,以同僚的尸体为掩护,慢慢的扩大防守的区域。

    这些明军决不能说他们懦弱、怯战,他们挥舞着各种兵刃,努力的试图把他们挤落城墙。但即便他们无谓生死,一轮又一轮的反复冲杀,也无法把这些狂热的异族战士逼退一步,反而是一具具倒下的尸体成了二者间的屏障,在这屏障之后,更多的女真人登上了城墙。

    皇太极对棉甲军的表现深为满意,他知道只需要再多一点的时间,就必然可以夺关开门。等到那个时候,去掉了城墙这个唯一阻碍,早已蓄势以待的骑兵就会蜂拥入城,把他们所见的一切尽情的摧毁。但同时,明军的表现又让他有点忧虑,这样奋勇的士兵是决不会有一个懦弱的将领,他的不安感在加剧。

    城墙之上的棉甲军在迅速的扩大,并且向城门的方向移动、靠拢,一切都像他所预料的那样。但受到的阻力也在加剧,明军顽强的守护在城门的附近,一个倒下了,马上就会有人跨过他的尸体继续加入战团,这些士兵武艺更加高强,明显是逼出了赵率教的主力部队,双方就在城墙上陷入了胶着。

    女真人在不停的增援,他们有数倍于敌的兵力,又有更为精良的器械和明军所不具备的嗜杀,胜利在向他们召唤、靠拢,这是个依赖实力的世界,意志和幸运只有瞬间的机会,而不能改变强弱的本质。

    但就在这无限接近胜利的关头,突然明军中出现了一支红色的队伍,冲开了棉甲军的层层铁甲和巨斧利刃,对于这支身披红色锦袍、手执轻刀的部队,皇太极从未在战场上见到过,这不是赵率教的军队,甚至不是他的军令,除了皇帝的命令外,他们无需服从任何人的命令,他们以自己的意志杀了出来,他们是锦衣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