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周皇后

    片刻后,满桂进来,朱由检同样问了这几个问题。

    不出所料,满桂也是主张堡垒战,不希望抽调兵力。

    朱由检有些落寞:“满都督也出去稍候吧,让曹文诏两人进来。”

    二人都是总兵,一驻宁远一驻关门,在史书上都是战死的忠臣,又都是能征惯战的良将,对准备整顿军队的朱由检来说,得到这俩人的支持非常重要。

    虽然还有几个总兵,不过有了这俩人支持,他们就无足轻重了。

    朱由检满心苦涩,该死的辽饷集团!

    这时候祖大寿仅是副将,吴襄应该是游击参将之类,何可纲也只是参将。

    以他们的资历威望实力,如果能支持朱由检的话,实现预定计划的可能性大增,执行时也会顺利很多轻松许多。

    然后顺势将他们调来,对掌控禁军也有莫大的好处。

    可惜了。

    调兵必然会牵扯到清理空饷,否则皇帝要求调一万,而你只能调来三千,你让皇帝怎么想?

    而退守山海关必然会缩减军费,起码能省掉筑城建堡的银子。

    起码不能再耗费巨资建一座不知道有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城堡,然后等后金打来时两手一摊道:被东虏拆了,一切都无从查起了。

    现在他们反对调兵与支持堡垒战,朱由检真的是分不清是因为利益还是因为军事因素。

    辽饷每年六百万钱粮,关门与关外就占了三百万以上,如果说满桂与赵率教没有分润,朱由检是万万不信的。

    只不过二人先后战死,一白遮百丑,也就从没人提起这事了。

    ——

    不幸中的万幸,关宁军现在还只是侵吞辽饷,军阀化还没有实现,朱由检有些庆幸。

    满桂祖上山东后移民宣府,赵率教则是陕西人,与祖大寿何可纲等辽西本土将领不是一个系统。

    历史上,袁嘟嘟上台后一番瞎搞,以祖大寿为代表的辽西本土将门上位,随后赵率教满桂二人先后战死,此时才成了名符其实“以辽人守辽土”,大明朝廷对关宁军再无制约手段,辽西将门迅速完成军阀化。

    因此,即使他们不支持朱由检的想法,依然要重用,他们的存在就是对辽西将门的制约。

    还得让他们防范辽西将门,这些人是专业卖队友的,不但卖队友,连自己人也卖,历史上吴襄就把祖大寿卖了。

    正琢磨着,小太监引着曹文诏曹变蛟进来,朱由检摆手示意:“坐,私下里无需多礼。”

    曹文诏、曹变蛟依然躬身行礼后才坐下,激动之余也很是拘谨。

    也难怪,他们只是小小的游击将军与都司,却被皇帝亲自点名召见,若说不激动才是骗人的。

    这就好似后世一个小小的团长,忽然被高官点名接见一样。

    “朕召你们前来,却还不知道你们哪个是谁,看年龄,你是曹文诏吧?”朱由检伸手一指年纪大一点的说。

    曹文诏忙站起道:“末将曹文诏,现为游击将军。”

    “末将曹变蛟,现任都司之职,一直随叔父作战。”曹变蛟也站起来道。

    朱由检仔细打量,见曹文诏四十岁上下,身材魁梧,蓄着胡须,黝黑的国字脸不苟言笑,点点头道:“坐。”

    又看曹变蛟,大概十八九岁的样子,蜂腰猿背,因随其叔父数年征战,五官端正的国字脸早已脱去青涩,给人第一印象就是英气勃勃,不由得心里赞叹一句:好一副卖相!

    “朕偶然听闻你叔侄作战勇猛,胆识过人,因此欲调你二人至京城。”朱由检开门见山道:“这之前,朕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各自说说看法,大胆的说。”

    随即将几个问题又问了一遍。

    叔侄俩也知道这就等于是殿试了,考得好以后飞黄腾达指日可待,考不好,前途则有些暗淡。两人仔细琢磨,回答倒也中规中矩。

    朱由检端着茶杯仔细倾听,不置一词。

    曹文诏眼见朱由检脸上没有半点满意之色,心里有些急躁,一横心道:“陛下,末将以为,辽事之紧要处,唯在于人。”

    “哦?曹将军,这话怎么说?”朱由检来了兴趣。

    “陛下,末将觉得,其实是退守还是坚守并非紧要处,重要的在于将在于兵,在于野外浪战。

    如果将军不怕死兵丁敢用命,则几次野战下来,东虏万万不敢再轻启战事。

    相反,如果大将贪财畏战,兵丁贪生怕死,无论坚守还是退守,也只能做个缩头乌龟,任凭东虏肆虐。”

    “如何才能将军不怕死兵丁敢用命?”

    “陛下,末将一点拙见已经说过。末将只是个游击,更多的方略,既非末将所知也非末将所能。”

    曹文诏说完,只觉得手心出汗,这番话说出口,得罪人可狠了。若是陛下不满意,他们叔侄以后也别想再进一步了。万幸,看陛下神色显然很满意。

    “好,朕很欣慰,终于有人敢和朕说真话了,我很满意。”朱由检装模作样的摸了摸下巴,入手却滑溜溜的:“你们叔侄有多少家丁?此次入京,带了多少?”

    “陛下,末将只是游击将军,只有数十家丁由变蛟率领,入京觐见也不敢带着,恐生事端。”

    “嗯。”朱由检考虑一下道:“回头把信得过的家丁都调来吧,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调来后会打散编入各营,朕会考虑给几个家丁定额做护卫,除此之外谁也不许私蓄家丁。

    如果你们有什么得力的手下亲朋,只要有真才实学,尽管举荐于朕,朕会酌情使用。

    今日你们刚到,旅途劳累,朕就先不安排差事了。

    先安顿下来,一应住处手续等事宜,朕会让人带你去。

    曹变蛟暂且充任朕的侍卫,等会先去与他们熟悉一下。”

    叔侄俩大喜,虽然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这么信任看重他们,可前途一片光明还是明白的,当即站起来就要跪谢。

    “行了,别动不动就跪,私下里朕不看重这个。”朱由检摇手,又示意曹变蛟开门召小太监进来,安排他领着曹文诏叔侄各自去了。

    满桂与赵率教还在不远处等候,朱由检招手示意他们过来,两人随朱由检进屋各自坐下。

    “满都督赵都督,都随意些,无须多礼。

    朕知二位都是忠义之士,也知道二位有些误会,切记国事为重,勿要做无谓的纷争。

    稳定辽事还多有需借重二位之处,朕希望二位能精诚合作,共挽危局。

    朕知关外诸营互不统属,军令出自多门。

    赵率教任山海总兵,总管关门防守事宜。

    满桂任宁远总兵,关外军事由你统辖。

    密奏之事你们应该也知晓了,以后一应重大事项,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粮价天气天灾人祸等等都可以报知与朕。”

    朱由检犹豫了一下,又道:“朕有句话你们切记,朕近日查看关外塘报奏疏,每每发现辽兵辽将遇敌畏缩临战先逃,历年投敌之辽兵辽将更是数不胜数,因此在私底下朕提醒二位,每遇战事切记防着点。

    记住,这几句是朕私下提醒,如果有一点风声传出去,你二人干脆自己上疏辞官养老去吧。”

    “臣遵旨。”二人齐刷刷站起来道。

    “国事为重,你二人在京稍作休息就回去吧,也不用辞别了。”

    “臣遵命,臣等告退。”

    朱由检等两人走了,有些疲倦的伸了个懒腰。

    头疼。

    这样安排虽然避免了令出多门,可也造成军头的权力过大。

    不过也顾不得了,癌症在前,谁还顾得上头疼感冒。

    盘算的挺好,还是想的简单了些。

    随着满桂二人回到宅邸后,皇帝有意采用王在晋的策略的消息就传了出去,再结合召王在晋进京的消息,官员一片哗然。

    从兵部工部到户部太仆寺,从督师衙门到巡抚巡按兵备监军各衙门,从总兵到游击,还有太监御史地方仓场,这么多的大大小小的官僚趴在辽饷上吸血,这是一个庞大到令人绝望的集团!

    退守山海关岂不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俗话说,断人财路杀人父母,这如何能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