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毛文龙

    说起来很有趣,检点明末武将,就会发现冲锋陷阵型的武将很多,而指挥型武将则凤毛麟角,即使偶有出现,也是摆脱了文官的牵制才有机会崭露头角。

    在朱由检看来,明末以其庞大的军队基数,帅才应该不至于缺到这种程度。

    之所以会这样,皆因文官牢牢地把控了指挥层面的权力,从来不给武将表现的机会。

    悲催的是,明代几乎所有文官统帅几乎都是眼高手低的赵括,仅凭看过了几本兵书,就敢接过指挥棒在地图上对十几万大军指指点点。

    甚至,看没看与有没有看懂兵书都存在疑问。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一个常识,任何战略战术计划都要考虑实际条件,可文官从来都是不考虑实际条件的。

    不考虑实际情况?

    好吧,你高兴就好。

    明末是什么条件?

    一,技术上,通讯是大问题,这就决定了过于复杂的计划无法执行。

    二,军事上,军队上下普遍腐败,后勤供应不及时,这表示你不能对军队战力抱多少希望。

    三,政治上,腐败透顶,财政接近破产,这表示朝廷无力承担耗资巨大的计划。当然,如果不怕国内处处烽烟的话,还是可以的。

    比如袁嘟嘟与孙承宗搞的塔攻战术,就是堡垒推进,南宋已经用过一次。

    效果如何?

    谁用谁说好!

    还有‘凭坚城用大炮’,这其实是中国历代都采用的战术,无非守城时依托城墙用远程武器攻敌,想不明白怎么就成了袁嘟嘟的发明创造了?还要脸吗?

    明末的根本问题,在于军队战力低下与财政极度紧张,任何不考虑这两个因素的计划都是在耍流氓。

    后世通常的看法是,明朝此时应该收缩防线苦练内功。

    至少也得收缩防御,以拖待变,拖过去小冰河就算成功一半。

    而陕西的问题,关键在于政治而非军事,否则只会越剿越多。

    可惜,这不符合文官集团的利益,也不符合崇祯的要求,所以,通常的看法就发展成明末的形势是无解的。

    船只的影子都还没有,也只能先做这些了,接下来还得安排四个营的事。

    “周遇吉以参将署理四卫营,黄得功以游击将军辅佐。

    曹文昭以参将署理勇士营,张一龙以游击将军辅佐。

    忠勇营着实不堪用,将人员全部发回各司、局,忠勇营改名为侍卫营,朕亲自兼管,曹变蛟、宋纪以游击将军分领,暂时先在大汉将军内挑选可用之兵。

    成军之日,就是你们转正之时。”

    “末将遵旨。”诸人喜出望外,齐齐跪下谢恩。

    本来四卫营勇士营编制都是6500人,忠勇营编制3000人,这下看样子三个营都打算扩充至万人,以后官衔自然会水涨船高。

    旁边孙应元微笑不语,看起来买来战船后,他最低也能弄一个参将在身了。

    “王承恩任侍卫营提督太监,朕若不在时也可管理日常事务。

    卢九德改任四卫营监视太监,管理一应粮饷、军器事务。

    刘元斌改任勇士营监视太监,管理一应粮饷、军器事务。

    张彝宪改任侍卫营监视太监,管理一应粮饷、军器事务。

    除此之外你三人不得插手军务。

    各营先从龙骧四卫里挑选可用士卒,再派人去直隶、山西、山东各处招募士卒,名额以三万为限。

    你们几人这些日子的任务就是补充各营缺额,各自去熟悉队伍做事去吧。”

    “臣遵旨。”诸人齐齐领旨。

    至于符牌之类的东西,自然有太监们操心。

    “陛下,兵器火器战袄等辎重军械呢?”曹文诏赶紧问道:“还有,陛下要臣等练兵,军制是仿照边军还是京营,编制如何您也得拿主意。”

    朱由检摇头:“朕自有章程。”

    大明的编制很乱。

    卫所就不说了,这玩意用聊胜于无形容都太好,倒不如撤了拉倒。

    京营编制五人一伍,十伍一队,十队一把总,通常六把一营。

    边军还有十二人一队,十队为司,十司一哨的编制,若干哨组成一营。

    各级军官也有叫小旗总旗管队把总的,也有叫百户千户的。

    朱由检就算无知,也知道统一的军令军政军备才是近现代军队与古代军队的区别。”

    “军制有什么区别?”

    “边军军制以臣所在的关宁军来说,是以孙督师承宗时编练的十几个车营为主的。”

    “不是说关宁铁骑吗?怎么成了车营?”有些纳闷。

    “关宁铁骑?臣没听说过啊!”曹文诏一脸茫然:“陛下在哪听的?关宁军中骑兵只有少量中军骑营与各将官家丁等,满打满算也就万多人吧。”

    “才这么点!”朱由检怒了:“五万马骡就养万余骑兵?”

    曹文诏很想说战车也要马骡来拉的,不过看朱由检脸色不好,决定还是不触霉头了。

    ”关宁军编制有多少营?”

    “关宁军编制是在天启二年定下的,有中部.南部.北部.前部副将.后部副将各五营,五部各设一个总兵或副将,各督抚标营有多少就非臣这小小的游击能知道的了。”

    二十五个营,加上标营算三十吧,每营多则三千少则千余,取中位数每营2000人,如果再扣除一半空额……

    又想叹气!

    将此事扔到一边,还是得等着看王在晋的手段如何:“朕也有章程。”

    从袖中将早就写好的编制掏出:“你们自己看吧。”

    片刻后王承恩小声的道:”陛下,没有这么多战马。”

    朱由检又想叹气,前世悠哉悠哉混日子,哪里做过如此繁杂之事,有时候想想,真不如脚底抹油去江南花天酒地几十年了。

    “你的衙门就叫御马监,你现在说没这么多马?”

    “陛下。”王承恩哭丧着脸:“臣刚接手衙门,虽然还没捋清楚,可也知道虽然叫御马监,却已经很久不供应军马了,京营需要马都是去张家口大同一带与鞑子互市买的。”

    “回去查查怎么回事,该买就买。”

    朱由检狠狠的道,又多一件烦心事:“火统长枪腰刀战袄铠甲去工部领,记得火统只要鲁密统,领战袄铠甲时让工部管事与胥吏穿上,你们拿刀砍几刀,合格的才领。

    领火铳时也让他们先打几发,免得炸膛伤了咱们。”

    众人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路数?

    王承恩更是暗暗叫苦,按这标准,一件军械也别想领到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