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风乍起

    次日一早出了永宁宫。

    上午无事,前世久闻皇宫里吃喝花费惊人,先了解整治一番也是好的。

    出了东华门,向北就是弹子房,过了弹子房是光禄寺,光禄寺后面就是尚膳监。

    “陛下,小地不知道啊。”面对朱由检的询问,尚膳监太监一脸茫然:“臣等所需食材,都是由光禄寺供应,他们开出单子臣等照做就是。至于花费多少,臣等不知。”

    “他们开单子?”

    什么意思?合着你们就是个厨房,屁权力没有?

    “是,膳单都是由光禄寺提供,上面注明做法用料。他们定期送来菜单,每月各日供应什么菜,都是由光禄寺决定,臣等只是照单烹调。

    如果陛下与各位娘娘有特别喜欢的菜式,臣等会知会光禄寺多准备一些。

    作出饭食后,交由尚食局负责伺候陛下与各宫用膳。

    至于一干买卖物料搭配膳单,与臣实无关系。”

    朱由检有些吃惊,吃顿饭还要惊动三个衙门?

    光禄寺、尚膳监、尚食局,这可是名符其实的五星级享受了。

    又有些自嘲,找错衙门了。

    幸好很近,近到前后院。

    光禄寺,虽说是礼部属下,却是对口服务皇室的,其职责几乎都与皇室有关系。

    它的职责包括了给宫里尚膳监供应食材,内外各衙门官员胥吏工役工作餐,供应赐宴、节日宴席,供应祭祀所需等。

    还有一项,招待外宾也是由光禄寺负责的。

    还负责发银子,宫内的掌印、秉笔等大太监,宫外的内阁、武英殿、文华殿画士每月要赐酒席一桌,后来就折银十两了,按月发放。

    不说多少宴席了,光禄寺每年使用的胡椒就达到两千斤之多。

    签发的厨役起初不多,朱元璋的时候只有几百人,到宣德时最高峰达到九千四百多人,多次变动后,天启登基后定下两千八百人的名额。

    厨役在光禄寺每月领一石月粮,还管饭,有老婆的也发月粮,大约每月三斗。

    这些职责里,有一些很难分清到底时皇帝私事还是国家大事。

    比如皇帝祭天,你说是私事吧,皇帝貌似没这个雅兴为了自己去祭天。

    比如招待各藩国、外国使节,这应该算国事了。

    光禄寺每年花费惊人,起初每年由各地供应光禄寺米粮18万石,果品等107万斤,柴炭1300万斤,后来改为折银,每年额定费用24万两。

    朱由检稍一了解吓了一跳,24万两啊!

    按照目前的物价,五口之家每年20两就可以糊口。

    “叫你们管账的官员来,朕今日想看看这24万两是怎么花的。”

    不一会,典薄孙义任就匆匆赶来:“臣叩见陛下。”

    “起来吧,孙典薄,你来给朕说说这光禄寺每年怎么会消耗这么多银子。”

    孙义任早已得到消息,不慌不忙的道:“陛下,光禄寺要供应的衙门众多,尤其是陛下宫内,开支多些也不足为奇,况且也不是每年都用完24万的。”

    “朕的宫里?”

    “陛下,宫里人员众多,各衙门内官女官宫内做工工匠.轮班侍卫都要供应,还有您与娘娘们的膳食也不是小数。”

    “朕的膳食?”居然赖到朕头上?

    “臣一一为陛下列举。

    陛下每日膳食用银36两,每月1046两,这还不包括您喜欢的药房特制灵露饮消耗的各种梗米等。

    皇后娘娘与懿安皇后娘娘每日各11两,每月335两,厨料25两8钱。

    妃子娘娘每月146两。

    以后如果有了皇子,太子每月154两,普通皇子120两。

    再加上嫔与宫女宦官女官,每年就需要数万两。”

    朱由检目瞪口呆!

    我每天吃36两银子?

    还特么的没算灵露饮?

    他真想对这典薄说一句mmp的!

    孙典薄见皇帝哑口无言,又道:“陛下,这24万两还是外臣据理力争百般节省才定下的,正德帝与嘉靖帝时,每年开支都达36万之多。”

    合着这还给皇帝省钱了:“朕这36两是怎么花的?”

    “陛下所用膳食,食材大都是珍贵之物。

    就以陛下最喜欢的海鲜杂烩说,燕窝是千里迢迢从南海运来,本价暂且不说,光是路上开销就是一笔大支出。

    鱼翅,海中大鱼本就难得,又只用一对翅子,价格也不必说。

    各种蛤属,俱是由人潜入深海采摘捞取,每日所得无几。

    搭配的各种香料,更是与银子等价。

    虽然各地有些进贡,但是数量不多,大多还是召买。”

    一番话说出来,憋得朱由检说不出话来。

    这没法算了,虽然他不是吃一个鸡蛋要10两银子的光绪,可也明白这算不清的。

    “孙典薄,带朕去看看账薄。”

    本来若光禄寺这边摆低姿态,朱由检也就告诫一番算了,反正现在不是算账的时候,

    被这典薄一番话,他的怒火却上来了,就不信了,这衙门会是干净地方。

    孙典薄听到这话,脸色登时垮了下来,又不敢抗命,磨磨蹭蹭的带着朱由检来到账房。

    拿出派料薄,朱由检略一翻检就乐了,这管理极其松散啊,如果还有管理的话。

    领取物料不加查验,没有单子,只是签个名即可。

    这如果不是为了方便内外勾结冒领滥用钱粮才这样就太侮辱人的智商了。

    翻了没几页,朱由检就看到一行字:三大殿工程工匠领取工食若干。

    “孙典薄,你告诉朕,这是谁领的,谁派的?”

    三大殿工程八月就完工了,居然仍然在领取食粮,都被谁领走了?

    孙典薄普通一声就跪下了:“并无人领取,此是臣笔误,顺手记上了。”

    “笔误?”朱由检冷笑一声。

    “来人,给朕拿出祭祀盘子,现堆果品给朕看。”

    账薄记载,祭祀孔老二的果盘居然用二尺盘,堆高二尺,每盘桂圆要110斤,柿子要260斤。

    260斤,折合156公斤。

    先不说一盘能不能装下260斤,你当孔老二是猪吗?

    孙典薄递了个眼神,旁边监事悄悄的退出门外。

    朱由检就当没看见,依然翻看着账簿。

    “领料数十、几百两只有手印,连签名也没有,你做的好账。”

    孙典簿跪在地上垂首不语。

    朱由检愈加恼火,请个罪很难吗?

    冷笑几声:“王之心,传令锦衣卫派人将光禄寺一干人等全部收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