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新崇祯纪实 > 45北风凛冽

45北风凛冽

    二十四日,朱由检与诸将在外校场上围观着一辆四轮辎重车。

    车很简陋,是军器厂根据皇帝要求制造的,唯一的改进就是转向系统。其实就是两轴通过车身前下方一上一下两个铁圆盘扣在一起,看起来很简单,还有个问题就是磨损可能会比较快。

    车宽1.2米,长3.6米,车高约2米,车箱就是个简单的大长方形木盒子,深大约60厘米多,两侧有平伸出来的侧板在车轮上边,车厢容积接近3个立方。

    车箱底板收窄,以增大转弯角度,避免小角度转弯时车轮摩擦车箱。

    车轮是木制的,直径超过1.5米,车轮宽0.2米,车轴与车轮之间有铁制套环减少摩擦力。

    木匠王二喜在旁介绍:“陛下,这车载重二十五石左右,用三匹马就能拉动,保险起见用四匹。

    如果拉草料之类的轻货,有两边侧板,可以堆的高一些。”

    载重1.5吨左右,主要还是考虑道路与行军需要,否则加倍也没问题。

    “刹车呢?”

    “您说的刹车虽然简单,可有弹性的钢片却不易得,小的做不出。

    小的只能改用第二个办法。”

    设计的刹车很简单,就是后世人力三轮车的刹车,一个弹簧铁片贴上刹车片,平时悬在车轴上,使用时弹簧片完全抱住车轴。

    估计到好钢难得,又弄了个备用方案。

    低头看看,车箱侧板下有一根木棒,一头在驭手侧面,另一头靠近尾端钉在车箱板上,尾端弯曲伸向车轮。

    使用时,驭手抬起木棒,另一头压紧车轮。

    应用了杠杆原理,比较省力。

    行,比这时候的刹车还要好些,钢材产量大了再考虑改进吧。

    其实这时候也有刹车。

    都说古代没有刹车,想想这可能吗?

    这得出多少车祸?

    只是刹车办法太原始,不值得记载而已。

    太原始,就是用绳索拉紧一根木棒摩擦车轮。

    现在军中重型四轮辎重车比这大的多,载重大约50石,用12匹马。

    轻型两轮辎重车载重12.5石,多用牛骡。

    关键是,不灵活还又慢!

    限于结构,一旦跑快了稍微一点转弯都会出问题。

    两轮的倒灵活,却需要马匹负担一部分载重,影响速度。

    见诸将没看出什么门道,都是一脸的不以为然,朱由检道:“套上马跑几圈看看。”

    套上四匹马,车上站了是十余个侍卫,驭手马鞭一甩‘啪’的一声,马匹闻声跑了起来。

    诸将随朱由检骑马跟在后面,不一会就看出门道了。

    “稳,没那么颠簸。”

    “马匹吃力少,也要快一些。”

    “还能再快吗?”曹变蛟大喊。

    朱由检做了个手势,驭手会意,一声吆喝慢慢加速。

    “骑兵可以用,速度跟得上。”

    马匹是很娇贵的动物,长距离快速奔跑很容易伤马,因此骑兵通常每日行军与步军差不多。

    不过如果是不惜马力长途奔袭的时候带上,用处可就大了,尤其是在蒙古大草原、辽东那里,四轮马车的好处就很大了。

    步军倒无所谓,俞大猷笔记里有记载,大明军队每日行军只有三十里,什么车都跟得上。

    回到值房,朱由检道:“以后军中辎重车就用这种了,你们研究下需要多少。”

    “陛下是准备配备到哪一级?不然末将无法计算。”

    “每营一辎重仓库,各团直接从仓库调拨。”

    都是老军务,几人嘀咕一会就给出了数据。

    按照大明战时惯例,每一路军队都会有一个辎重基地,大约在战线后方二三日的路程内,至多不超过五天。

    营设仓库,来回的路程最多10天,一次的运输量得保证够10日所用。

    惯例,每百人每日所需,包括粮食.马草.煤块都算上,需要3石半。

    步军每团600余人,10日需要200余石,10辆辎重车足够。

    骑军人少马却多,差不多也需要10辆。

    如果营地没有水源,那就没法计算了。

    还有辎重人员,每车一人或许不够,仓库至少几十人。

    人好说,可三个营差不多60个大队,每个大队辎重队要40驽马,总计2400多匹马,负担可不轻。

    怪不得马车始终没在明代发展起来,这成本高的吓人。

    反观牛车与人力车,虽然速度很慢,可它便宜啊!

    造车也便宜,使用成本也便宜,而且还没有马匹那么娇气。

    唯一的缺点就是慢。

    朱由检没什么意见,就是每团10辆了,至于制造、车夫仓库等等琐事,自然有诸监视太监操心。

    铁匠与木匠等配套技术兵种原则上每旅各配一个,以后视情况调整,后勤仓库等由宫里派出的太监掌管。

    这些人按照骑兵待遇,不计入军事人员。

    ——

    说起来也是悲剧,由于历代不缺廉价的人力,几乎没人在这方面做什么研究。

    水轮自从唐宋就出现了,可从没有大规模使用的记录。

    马车的转向结构如此简单,也没人费心去想一想。

    实在是人力太廉价,根本没这个需要!

    ——

    下午,王世德求见。

    “陛下,今日里京师内颇有些不安。”

    “怎么说?”

    “刺虎.光棍.把棍四处滋事,分坐五城兵马司的千户禀告,狱房已经人满为患。

    锦衣卫负责巡城的千户也禀告有些刺虎秘密集会。”

    锦衣卫职能众多,维持京师治安亦是其重要的职责之一。

    除二百多人分坐五城兵马司之外,又有八十缇骑负责打探、百人专责缉捕盗贼、二百五十人巡城缉捕不法、五十人专责缉拿刺虎。

    朱由检默默地琢磨着,结合巡城御史奏报近日京师内不法之徒横行的奏疏,这明显是有一股势力在搅混水。

    再想到这几日被他留中的诸多弹劾杨所修的奏疏,估计京营诸人脱不了干系了。

    历史上崇祯仅仅是清点出千余空额,结果就惹出不少麻烦,杨所修现在清点出万余空额,这些权贵不跳脚才怪。

    “先不要管,让他们蹦跶几天,你分派心腹将京师内这些不法之徒查个清楚。”

    “臣遵旨。”王世德有些犹豫:“这些刺虎还牵扯到一些花子,如何处理?”

    “叫花子?

    很多吗?”

    “很多,超过万人。”王世德点头:“京师内有三多,妇女多于男子,娼妓多于良家,乞丐多于商贾。

    这些花子穷的只剩一条命了,普通百姓与官员都不敢惹他们。

    他们除了自身拉帮结伙、横行不法外,与刺虎也是多有合作。”

    其实还有一多王世德没敢说,那即是‘阉竖多于缙绅’。

    朱由检乐了,丐帮啊!

    朱由检久仰丐帮大名,没想到却在大明见识到了:“你一并暗地里查访,以后与刺虎一并收拾。”

    “还有一事,此次缉拿众人里有百余游方僧人,其度牒多系假冒。”王世德皱眉道:“更麻烦的是,刺虎、花子、僧尼等人罪不至死,打过之后放出去却又重操旧业,臣委实不知该如何根治。”

    呵呵,这绝对不是问题,有的是办法!

    这年代也没什么人quan可讲,修桥铺路挖掘水渠等等用人的地方多了。

    “朕自有主意,你只需查清就是。”

    “臣遵旨。”

    “陕西有没有消息?”

    “陛下,西安府距离京师两千五百里,算上打探消息的时间,没有个多月是传不回消息的。”王世德忙解释道。

    “蒙古与东虏呢?”

    “蒙古那边,挑选的装作商队的人手已经启程,估计现在已经到了,能进行到什么程度就不清楚了。

    东虏那边同样派了人,估计现在还没到。”

    “可靠吗?”

    “都是荫官出身,启程前又加了一级,家人也都做了些安排。”

    朱由检点头,要人卖命总要给些甜头的:“这些人你亲自掌握,除了朕不许向任何人泄露。”

    “臣遵旨。”

    “各地呢?”

    王世德苦笑,这位可真是急性子:“挑选可靠人手需要时间,否则派出去之后徒然滋扰地方,甚至与地方同流合污。

    臣估计年后才能开始在各省府设立站点。”

    “朕明白,以后每日里早间将情报送与朕,”

    “臣遵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