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新崇祯纪实 > 115宛平县令

115宛平县令

    朱由检看后不动声色,示意几人退下,继续观看训练。

    骑兵冲阵,就是模拟实战时骑兵纵马冲向步军方阵,在距离方阵三四十米的地方转向从方阵前掠过。

    在这期间,步军要一丝不苟的完成刺杀.装填.发射等动作。

    这对骑兵步军都是一种考验。

    有风险,死了不止三五个了,关键是因失误等原因落马的。

    骑兵跑动起来,落马几乎是必死无疑。

    没什么好说的,按照大明规定抚恤就是。

    大明对士卒的抚恤还是不错的,有妻者三年内发全军饷,三年后如果没改嫁,每月给米六斗。

    如果战死士卒有幼年子女或者年迈父母,则给全俸,直到成年或故去。

    不过,还是老话,规矩是好的,就看执行不执行了。

    诸将曾要求延期进行这项训练,朱由检则坚决拒绝了。

    还有更危险的,在诸将与监军一致反对下,只得延期半年再实行。

    炮兵模拟实战。

    选一小高坡,火炮布置在上面,高坡前步卒列队,发射时炮弹在步卒头上飞过。

    这要是炮兵一个失误...

    可即使延期,也必须实行。

    一者,后金也有火炮,借此机会让士卒习惯火器作战。

    二者,实战会这么布置十二磅炮,除非地势太平坦,才会布置在阵前。

    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朱由检也知道有些急躁了,可也只能如此。

    他觉得现在心里很不踏实,四面受敌的感觉。

    因此才决定要在半年内将禁军列装完毕,甚至更快。

    训练也要加速,最好在一年内成军,不指望立即能与后金对阵,只要能压服大明的各路军头就行。

    现实与计划偏差太大!

    本来是打算稳住文官,大略的清理下边军挤一挤军费,重点打击勋贵清理京营。

    而现在与文官关系紧张,与武将关系紧张,与勋贵关系更紧张。

    说到底,他低估了这些人维护自己利益的决心。

    也低估了执行中出现的偏差的程度。

    结果,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比如关宁军,从削减粮饷硬生生变成了现在彻底解决的局势。

    现在又多了一个隐患,宣府。

    朱由检忧心忡忡,大明这个体系里,几乎所有利益方都在与他或明或暗的作对。

    而宣府之事实在棘手,如果传出去,着实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事实证明,他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

    召集诸将监军。

    这一次没有酒宴,军营里,朱由检不会自己带头破坏军法。

    诸人见皇帝心事重重的样子,都很摸不着头脑,没听说最近有什么事啊?

    “你们给朕交个底,禁军现在战力是什么水准?”

    沉默片刻,曹文诏小声问道:“要看对谁,陛下的意思是?”

    “比如京营,各边军。”

    这位自从登基就励精图治,各种动作不断,诸人听了倒不是很惊骇。

    曹文诏没犹豫:“边军的话,以禁军的战力,单独对上哪一个边镇都不落下风,如果装备齐全,边军将毫无还手之力。”

    “哦?”朱由检有些不确定。

    毕竟,关外军队被吹的不得了,人数也摆在那里。

    曹文诏继续解释:“末将久在关外,深知其中内情。

    以末将的看法,大明的边军其实就是一些精锐家丁率领着一群农夫。

    打仗顺手时,固然奋勇争先,可稍有挫折就会做鸟兽散。

    而且,培养家丁花费巨大,数量有限,关外诸将个个以贪财为首要,哪里舍得如李成梁一般养着数千上万家丁,能有数百千余就不错了。

    这样一来,也就没有哪个军官会舍得轻易消耗家丁。

    边军之所以不能也不敢打硬仗,原因就在于此。”

    “禁军训练,都是按照家丁的标准,十日七操,还要超过家丁的标准。

    现在还不敢能与家丁比肩,可再有一年半载,末将敢保证都不弱于家丁。

    即使现在,对上边军也毫不逊色。

    至于京营末将就不是很明白了。”

    朱由检点头,指着周遇吉道:“你说。”

    周遇吉言简意赅:“京营如果能拉出三五万农夫就不错了,只能说不堪一击。”

    朱由检略一思索:“明日各带精锐随朕回京,大汉将军营全部回京,各自回去准备。”

    “末将遵旨。”众人齐齐起身,心内却是惊骇不已,这是出什么事了?

    ------

    “魏忠贤,不是告诉李奇茂停止了吗?算了,不说这个。

    到底怎么回事,现今京师什么情况?”

    朱由检一大早就启程赶回京师,看上去满脸的疲惫。

    现在不是追究查账之事的时候,实际上也很难追究。

    几十号人查账,必然会有人时刻盯着,即使不知道送回京师的消息内容,知道有消息送回京师就足够了。

    王世德低声道:“事发突然,探子只送来这些消息,详细的还在继续打探。”

    魏忠贤也是忧心忡忡的样子:“京师都在私下议论,勋戚尤其关注。”

    朱由检叹气,他必须对此做出一个姿态,如果他还想有所作为的话。

    “你怎么看?”朱由检破天荒的询问魏忠贤的看法。

    魏忠贤沉吟片刻:“臣以为,只诛首恶为上,其余诸人等一段时间再说。”

    “太轻,不足以震慑世人。”朱由检摇头。

    “陛下的意思?”

    “直接涉事之人外,文官从巡抚到分巡,武将自总兵至游击,一个不漏,以下不追究了。”

    他也不想牵连这么多人,可有账簿在,查办的少了,反而会显得皇帝软弱。

    “陛下,太重了。”魏忠贤摇头:“您这一来,宣府可就乱套了,也容易出事。”

    又道:“臣不是说不该办,可现在不该办。”

    朱由检考虑好一会才道:“就这么决定了。

    不过,如果他们主动上疏请罪并上缴一些赃物,朕可以网开一面。

    总兵巡抚除籍流放,以下文武官员各自去职除籍。

    既然喜欢银子,那就回家做个富家翁,别碍朕的事。

    这事你去办,具体章程你拿主意,要快。

    如果没有好消息,朕的处置旨意于三日后明发天下。”

    朱由检再三考虑,还是决定给他们一个选择,交出部分钱财,开革了事。

    下层军官慢慢的换,也不会闹出什么动静。

    这也是长久以来考虑的结果,为以后解决各边军提供一个模式。

    因为九边十三镇数万文武官员,他不可能杀个干净。

    但是也不会轻轻的放过,交出些银子是前提,革职除籍是必须的。

    至于文官,有眼色主动点,这样也未尝不可;没眼色还继续手痒的,对不起,谁叫你没有兵权,抄家。

    对于贪墨来说,历史上的崇祯可以说是反面教材的典型。

    徐光启过手的六万两银子没了,地方官扣留了部分葡萄牙人追偿,崇祯和稀泥,朕不要了。

    后来的南明名臣马士英,刚就任宣府巡抚,就拿了5000两公款,崇祯将其遣戍了事。

    就这,满朝文武还不满意。

    也不分东林党还是阉党了,纷纷上疏说这不是贪墨,是惯例,是太监构陷。

    很显然,这对制止贪墨不但无益,反而助长了贪墨之风。

    很显然,必须在钱财与官位两方面都惩治,才会让这些人稍有顾忌。

    想到这里,又深恨宣府诸人太过贪婪。

    宣府每年京运银近30万两,民运粮饷60余万,还有屯粮十几万干脆不见了。

    这么多银子,拿出十万八万的,他还能再派太监清查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