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新崇祯纪实 > 165朝鲜行、四

165朝鲜行、四

    孙应元回到即墨,恰巧新的一批海船满载着木材与粮食白糖等物资到来。

    孙应元令林报国接手与朝鲜贸易之事,自己却随船队进了京。

    十余日后,林报国率领战船来到朝鲜,却惊奇的发现朝鲜态度大变。

    前来见面并协商贸易之人,居然是舒川郡郡守崔宇名。

    两人都应该算是儒生,见面后寒暄几句相谈甚欢,这令崔宇名也很诧异,他已经做好见到一位粗鲁的明国将军的准备。

    “林将军,本官奉命主持与贵国贸易之事。”

    “哦!不知崔郡守有何指教?”

    “此岛名加耶,鄙国的意思是可以先借与你们暂住,以后如何还要看鄙国国主与贵国天子的意思。”

    “如此甚好。”林报国很意外,不是说朝鲜方面态度很恶劣吗?

    崔宇名看看左右没有继续说,林报国会意,令左右退下只留下了孙金。

    “为免以后有什么纠纷,本官会派人在此与你们联络,你们的人不能随意上岸,如果确实需要上岸也需经过本官允许。”

    “我们要在岛上建一些仓库,所需物料还有留守人员的食物供应都需要上岸采购。”林报国不乐意了。

    “这些事项,本官自然会命人供应,绝不会误了你们的事。”

    “货物售出也需要联络商人。”

    “本官会组织一些商户,贵国的货物销售之事由他们负责。”

    “这不合适吧?”林报国有些犹豫,这么一来贸易命脉可就操于别人之手了。

    “这是我国国王的旨意,本官也没有办法。”崔宇名道:“在没有新的命令之前,你们的货物只能售卖与我们的官府,当然,会按照市价。”

    “货物数量?”

    “自然要你我双方协商的,林将军也无须担忧什么,毕竟没人会将赚钱的生意向外推。”

    林报国笑了笑,这其中的意思很明显,不过只要给银子,卖给谁都都一样。

    “我们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商人要是找上门来,我们也没有向外推的道理。”

    “这是自然。”崔宇名不以为意的道。

    官府插手此事后,有哪个不开眼的商人敢私自插手?

    随后的气氛更为融洽,两人说笑间就已将事情敲定。

    再说起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两人聊的更是投机。

    崔宇名更是惊讶,这位武将居然也有如此学识,又有些遗憾,应该带些酒菜来的。

    -----

    五月份的风向挺合适,只用了九天,孙应元就赶到了京师。

    等孙应元禀告完,朱由检想了一会。

    进展不错,贸易地点有些不合适,朝鲜中部最合适的地方还是京畿。

    对贸易内容却很不满意:“收购人参、貂皮的事必须停止。”

    孙应元有些懵,这两样可是利润最大的货物,怎么就不许收购了。

    朱由检却明白的很。

    貂皮这东西,朝鲜自身都是进口国,只有辫子才大量出产。

    人参也是如此,产地都在辫子的控制下,而且这东西的利润惊人。

    由于明末放荡的社会风气,在士大夫之间盛行滋补之风,最出名的就是张居正,一代政治家就死在春药上。

    加上有人推波助澜,发展到后来甚至都神话了。

    普通老山参叫‘马佛’,长出人体四肢形状的叫‘人种’,百年以上就的叫‘爷爷’,如果能碰见几百年的老山参,干脆就叫‘祖宗’。

    购买老山参都不能叫买,要说请或尊,‘尊老马佛爷爷来敝宅里歇一程脚’。

    价格更是惊人。

    在辫子那里购买时,普通山参就与银子等价,就是说一两人参卖一两银子,如果是长成人形甚至是两腿之间另外有芽的话,价格更是打着滚的涨,如果是老参的话价格能到二三百两一斤。

    再运到京师后,价格至少上涨一半,每两人参卖一两半银子算便宜的,如果运到江南则能卖四两银子。

    等到最终用户购买时,价格更是多离谱都不奇怪。

    貂皮也是一样,在辽东上等的黑貂皮能换一头牛,大约四五两银子,次一等的黄貂皮则便宜点。

    自从辫子与大明开战后,朱由检估计,最少有数万斤人参烂在了辫子的仓库里,这要是重新开启人参买卖,岂不是给辫子开辟财源。

    孙应元纠结了:“可其余货物利润就差多了。”

    “有没有三成?”

    “三成还是有的。”孙应元点头。

    “那就足够了。”朱由检很知足。

    对朝鲜的贸易,粮食是只买不卖的,冷兵器则无所谓。

    这时候,辫子早就有了自己的炼铁厂,生产的武器铠甲比工部出产的质量都好,冷兵器卖不卖都不影响辫子的武备。

    火器就算了,别说自己都不够装备的,就算足够也不能冒朝鲜做转口贸易的风险。

    至于茶叶、绸缎等货物,宗旨就是两个字——倾销。

    贸易谈完自然就转到战船了,也是孙应元此来的主要目的:“末将觉得改装的战船不行,这才一个多月有几块船板就有了裂缝。”

    “先训练着水手炮手,等咱们自己造的战舰下水,这船就可以退出了。”

    “新的战船继续改装吗?”

    “改,至少要改出二三十艘。”

    朱由检也没有办法。

    这船本来就是商船,皮薄的很不说,改变隔仓板又破坏了受力结构,兼之十八磅长炮后坐力惊人,出点问题也是正常。

    即使如此,在夹板船仿制出来之前,依然要继续改装。

    训练水师人员之外,也得在剿灭南海海盗中再出点力。

    也得继续囤积木材,最好能从东南亚进口合适的造船木材。

    “仿造夹板船进行的如何?”

    “已经按照比例制造了一艘小船,船匠正在实验抗风浪性能。

    船帆进度倒是很快,等到开始制造战船时就会增加一根桅杆。”

    硬帆最大的问题就是太重,没法做的太高。

    加之帆面要绕着桅杆转动,以便利用上各种风向,导致无法以支索加固桅杆,结果就是桅杆也无法太高。

    但是高处的风力却是更大。

    缩窄帆面加高桅杆,并增加第四根桅杆,以此来略微增加些动力,效果如何,还是要等。

    还有帆布,至今也没能大批量制造,依然停留在测试性能阶段。

    还是用银子开道:“告诉船匠,能按期制造的话,每人赏银百两。

    不过如果以后船出了问题,可要小心脑袋。”

    “末将遵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