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使到来,宦官之祸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使到来,宦官之祸

    随着天使的驾临,沉寂了几乎一个春季的太傅府终于随着夏季的来临也开始“热闹”起来,仿佛是错过春季的万物复苏的司马家决心不再错过夏季的繁花锦簇,哪怕这个天使不是什么正派之人,不过这样一个中常侍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一个潜在盟友,若是没有什么欲望他们也是不好“投其所好”,若是太过于正派之人可是看不上司马懿这样的奸恶背主之徒,有黄皓这样的人才能让司马氏在繁花锦簇的锦官城好好的绽放一次........

    黄皓作为一名宦官,天天待在皇帝身边,又善于玩乐,巴结取悦皇帝,从而获得皇帝的宠信,为他日后升迁奠定基础。他不仅善于阿谀奉承,而且善于用鬼神巫术来欺骗刘禅,使刘禅对他十分信任。

    他善于结党,与朝廷大员陈祗互为表里,干预蜀汉政事,同时善于排除异己,只要是不依附自己的人甚至刘氏宗亲都被他贬低或不得入朝。在朝中玩弄权柄,有许多大臣将就庇护他,

    当然现在大将军费祎还在朝中,他也不敢明面张胆的乱权擅政,只敢在暗地里的搞些小动作,仗着天子的宠信庇护,只要他做得不太出格,费祎等人也不愿过分为难他,毕竟他是天子身边的人,终日侍奉天子,给自己上个眼药、让天子猜疑自己可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想对此人一击必杀也难度很大,

    宦官身体残缺,心里大多都是阴暗的,若是得罪了这种人,他必定会一直咬着你不放,借机生事,若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得罪了这样的人实在是不划算,

    宦官是中国古代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作为皇帝的身边人。他们既可以成为帝可以信赖倚靠的对象,也可以被朝臣收买,替他们充当耳目或美言几句。总之,只要有权利斗争存在,就少不了官弄权。只不过每个朝代的情况不同,宦官弄权的程度也不相同,之前的秦、东汉两朝都是亡在了宦官手里,

    秦时的便是赵高了,这人很出名的,为西汉建立所立下的“功劳”不下余张良、萧何二人,赵高身世有争议。其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隐宫”,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

    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违背不遵守律法,要按律处他死刑,赵高巧言令色,最终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如此机制才能才有了始皇帝死后的弄权祸乱天下,为刘邦“立功”。

    到了之前刘皇叔打过工的的东汉,那宦官当政擅权的事情便更多了起来,毕竟外戚的势力太猖獗了,使得天子不得不寻求其他势力来制衡他们,夺回权利,哪怕这个盟友会反噬..........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宅心仁厚,不但没有大肆诛杀功臣,还与功臣们结成儿女亲家,共享富贵。这使光武帝获得了仁君的美名,但代价就是功臣与外戚合二为一,造成严重的外戚乱政。

    汉和帝时,外戚窦氏(功臣窦融家族)专权,窦太后掌控朝中,窦太后的兄长窦宪领兵于外。因和帝非窦太后亲生,且和帝之母梁贵人为窦太后所杀。所以窦家人怕和帝长大后报复,准备废掉和帝。

    当时和帝年仅十四岁,却聪慧异常。由于窦氏限制和帝与内外臣僚接近,和帝就依靠宫中的宦官来出谋划策。中常侍郑众因谨慎机敏有心计又不攀附外戚而被和帝倚重。郑众建议汉和帝先下诏书,以召窦宪回京辅政为名,将其骗入京师。然后伺机掩杀。

    永元四年(92年),和帝诏令在外领兵的窦宪返回京师。平日骄纵成性的窦宪在接到诏书后还真的以为要回去辅政,丝毫没有怀疑,兴高采烈地启程回京。窦宪赶到京师时,天色已晚,皇帝传旨让他等翌日入朝。

    当天晚上,郑众奉和帝之命,秘密出宫命令司徒兼卫尉官丁鸿封闭城门,并派兵把守城中各主要路口。安排妥当后,和帝命宫中禁军分头捉拿窦氏的亲信党徒。一夜之间窦氏爪牙全被剪除。之后,窦宪的弟弟窦笃、窦景、窦环等也被缴收印信,勒令离京,到达封地后被和帝迫令自杀。

    和帝亲政后励精图治,开创“永元之隆“。但和帝英年早逝,二十七岁即撒手人寰。皇子年幼,外戚势力卷土重来。

    汉桓帝时,外戚梁氏(功臣梁统家族)专权,大将军梁冀器张跋扈。之前,汉质帝在群臣朝会时,盯着梁冀说:“这是专横跋扈的将军。“梁冀听了,非常痛恨,就让侍从把毒酒加到汤饼里毒死了质帝。拥立桓帝即位后,梁冀自恃拥立有功,更加骄横。桓帝对此十分不满。但有质帝前车之鉴,桓帝不敢公然指责,就利用上厕所的时间与宦官唐衡、单超、左倌、徐璜和具瑗五人密谋诛杀梁氏,并用牙齿咬破单超手臂歌血为盟,单超等人带桓帝诏令秘密出宫联络朝臣,调动兵马,一举诛灭梁氏。

    桓帝诛灭梁冀以后,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暖、唐衡因谋诛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世称“五侯“。单超任车骑将军,位同三公。宦官专权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更有后来的十常侍与外戚同归于尽,最终压垮了东汉王朝,

    对此刘皇叔和诸葛亮可谓是对宦官之祸痛心疾首,对宦官擅权之事盯得死死的,这事在出师表中也有,刘禅还在他亚父诸葛亮面前背诵过不少回,他也都听过,

    尤其是这段“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还假装跟着天子留下过不少眼泪,

    所以黄皓在诸葛亮还在之时也不敢有所动作,毕竟像李严这样与诸葛亮同为先帝钦点的辅政之臣,他还不是说拿下就拿下了,只能继续蛰伏,等待时机。

    章武三年(223年)五月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时年十七岁。刘禅渐渐长成,宠信宦官黄皓。黄皓便阿谀献媚,处心往上爬。董允每每正颜厉色地匡谏刘禅,多次责备黄皓;黄皓十分惧怕董允,始终不敢为非作歹。董允在世之日,黄皓的官位一直不过黄门丞。

    延熙九年(246年)侍中董允去世,陈祗接替他担任侍中,不再排斥宦官黄皓,并与黄皓互为表里,使得黄皓开始有机会参与政事,使他一路扶摇直上,坐上了中常侍的位置,毕竟在宫中混,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当然最重要的一条便是要讨好天子,这点黄皓自认为在蜀汉没人能比得过他,他从小在刘禅身边侍奉,对刘禅的喜好很是熟悉,便可以很好的投其所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