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剑折风华 > 第四章 遇顺则止

第四章 遇顺则止

    高守廉坐在椅子上,望着面前的宋国公夫妇二人说道:“想好了?”

    “是,还望大人出手。”宋国公李望沉声说道。

    “那就互相准备吧!”高守廉缓缓起身,向外走去。

    高守廉住在长安城里最便宜的地方,从便宜坊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便宜坊径直往里走,最里面北侧的小院就是高守廉在长安的家。自从来到了长安,高守廉就一直住在这里。

    只见高守廉进了院子,还望四周。毕竟是住了十几年的院子,再破的窝,也会总有不舍。

    看了有一会,高守廉走进屋内,直直地走到屋子最角落处的箱子,拿出了一件衣服。

    晚间,帝仍在批阅奏折,只见近侍太监总管王直,匆匆的走到帝的身边,贴近说道:“陛下,国子监侍讲高守廉大人请求面见陛下。”

    “嗯?”帝微微皱眉“不见,大晚上的,他来干什么,告诉他有事,明天朝上说即可。”

    王直紧接说道:“陛下,高大人穿着的是身道袍,他说,他是前监正大人的徒弟。”

    “呵,哪个监正的徒弟敢到朕这来放肆,监正?”帝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瞳孔猛的一缩。

    “让他进来,诏金吾卫将军程之挺率金吾卫守太安宫,凡靠近10丈之内,就地诛杀。”帝清冷的说道。

    “诺”只见王直匆匆离开,并带走了宫内所有服侍的太监宫女。

    不大一会,只听门支呀的打了开,一身玄君道袍装扮的高守廉进来,像帝拱手行礼。

    “哟,别说,你穿这身衣服确实要比那身儒士服好一些,说吧,来干什么?”帝手轻抚着龙椅扶手处雕刻的龙头,漫不经意的说道。

    “臣,听先师说过,陛下曾欲问社稷?”高守廉不紧不慢的说道。

    “是啊,只可惜老监正说自己命薄,不敢算,怎么,你这徒弟后浪推前浪了?”朕讥讽的说道。老监正历经五朝,所算的事无一出错,说高守廉比老监正强,帝是怎么都不会信的。

    “臣确实不如先师在占卜一道走得远,然而,臣有一样东西”高守廉说着,从怀中掏出一物,上前,放到了帝面前的桌子上。

    只见帝拿在手里把玩,还是琢磨不透,说道:“这是何物?”

    “臣自小生活在玄武湖边,年幼时,偶遇一龟见其饿着,便将午食喂于龟,后来,臣在湖边的位置捡到了这壳子,似乎是那龟蜕的。”高守廉似乎还没说完,就被帝打断了。

    “龟,蜕壳,高守廉啊,高守廉你是来大晚上跟朕玩笑吗?当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了?”帝说着说着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喃喃道:“龟?玄武湖,蜕壳?”帝的眼睛越来越亮。

    “这是?”“是的,陛下。”高守廉再次拱手说道。帝却已经不在乎了这些,语气带着一丝狂热催促着:“说,算出了什么?朕的大陈能否万事永昌?”

    高守廉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您知道,这自然是不可能的,臣都不用算的,自秦一统天下至今,您见到永久的王朝了吗?”

    “哈哈哈,是朕着像了,爱卿接着说,朕的大陈因何而亡?是兄弟阋于墙,还是后宫乱政,又或是父子相争吗?”帝说的同时似乎还带有一丝紧张。

    “都不是陛下”高守廉话说了半截,帝感觉了一丝轻松,“臣占卜出的结果,是遇顺则止。”高守廉说完,扶手侧立在一边。

    只剩下帝一个人反复念着这句话,越念整个人愈发冰冷起来。

    程之挺站在太安宫十丈之外,紧张的着四处查看着。程之挺是五年前被帝于武科举中一眼相中,招入宫中做近卫。

    五年来,程之挺兢兢业业,终于做到了将军的位置,自然不想因为一时疏忽,毁了自己的前途。

    就在这时,帝打开了宫门,朝程之挺摆了摆手。程之挺赶紧上前来,只听帝说道:“程之挺,着你凭虎符调西营骁卫入城,今有晋王和宋国公密谋造反,命你率兵围住宋国公府,所有人等,就地诛杀,一个不留。”

    听到这番话,懵懵懂懂的程之挺接过了虎符仍旧满头雾水,转身正欲离开时,只听帝的声音再次从身后传来:“事情办好之后,你就去居庸关吧,那里是你封侯的地方。”

    听到这话,程之挺满心欢喜,从武入军的哪一个不想入将封后的。就让宋国公府作为我程之挺的踏脚石吧,程之挺心中暗暗想着。

    程之挺着急调出了骁卫,刚来到宋国公府门前,只听门内大喊走水啦走水啦!

    清晨,宋国公府的邻居昨夜又是军队踏步的声音又是着火大叫,自然想赶紧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只是碍于宵禁严苛,不敢开门查看。此时,开门一看,只见原本的宋国府化为满地的瓦砾。

    “臣反复校验,乱臣李望全家一十三口尽已死于大火之中,尸体已查看完毕,特来回命。”程挺之恭敬的对着帝说道。

    听到这话,帝仿佛松了口气,摆了摆手,程之挺识趣的告辞离开。

    今日早朝,帝罕见的着皇帝冠服,只见帝刚一坐下,说道:“宣诏吧。”

    只听身边的王直打开明黄黄的诏书,大声说道:“晋王伙同李望密谋造反,幸赖天命昭昭,及时发现,李望自知罪孽深重,一家已自焚于府中,李望三族尽迁徙于西域作为杂役,永不得参考科举。着刑部办理。晋王一家,迁往九江,圈禁,永世不得出府。高守廉举报有功,升任国子监监正,程之挺平叛有功,着居庸关守将,领大将军。”

    一时间满朝喧哗,谁也想不到,一夜之间竟发生了如此巨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