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黄连果 > 第二十五章|沙河趣事

第二十五章|沙河趣事

    王光勤迁徙东下已十年了,这算来是他的第三故乡。在这里虽然生活过得富裕、稳定、衣食无优,却身在曹营心在汉,深沉地眷念第二故乡--白鹤塘的父老乡亲。亲情、友情、恩情,处处是情,他念念不忘,这大概是一种情感的归属吧?

    白鹤塘大哥和父老乡亲们在那块黄土地上耕耘着,老牛拖破车,几十年过去了,没有一点进展。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生活难以为继。

    1959年春节,大哥王光满来说:“收成不好,工资提不高,生活困难。”王光勤揪心了,心里感到一阵惆怅。想当年兄弟相认时曾誓言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今天自己在幸福中,大哥却有难,若不闻不问,这还叫贤弟吗?不能忘恩负义!他想着深感歉疚。

    乡情成乡愁,他对亲人深沉的眷念,白鹤塘人的那份情,他一辈子也忘不掉。虽然常常牵挂着干妈,隔三岔五去拜望她,或送点儿零食,或塞上几个钱给老人,但是,隔靴搔痒,这对于他们的家庭困难是无济于事的。何妨还有那么多善心的村民们在困难之中呢?他十分犯难、焦急,居然摩拳擦掌欲回乡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一天夏主任来说:“王光勤呀,我们研究决定请你出来担任街道治安主任,这个职位你是最佳人选了。”

    “不不不,我不能再在东下再呆下去了,我要回乡种田,我挂念白鹤塘人。”

    “回乡种田?”这个不可思议的决定使夏主任惊呆了,便问:“王光勤,你留着好好的商业生活不过,弃之如敝屣?非要到农村种田,过那种辛苦劳累的日子?吃错药了吧?”

    王光勤说:“你有所不知,我初来江南在那走投无路,生死攸关之际,是白鹤塘人收留了我。那里的父老乡亲是我的亲人、恩人,这大恩大德我一定要报答。他们还过着贫困的日子,我扪心自问,愁思百结。我不能贪图自己享乐,弃他们而不顾。我要他们过得比我好,他们不富我不安生。”

    “哦,原来如此,情系白鹤塘。知恩图报好样的,但是你自己也只是小卒儿一个呀?有何德何能帮助那么多人脱贫致富呢?我看你是半夜起来数星星,瞎操心了!”

    “是的,我身捂灰堆头顶瓢,不知穷人怎么熬?虽说我现在还是两手空空,帮助别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们的困难是我的心结,扶贫济困是我的责任。我可以去实地考察、探索出他们的穷困根源,寻找解决的办法、路子,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呀?”

    “你的想法很好,到农村去锻炼创业,扶贫济困是有志之举。看来你是拒人千里之外,吃了秤砣铁了心啦,毫无商量的余地。这恐怕不是你的初衷,是心血来潮吧?”

    “不,我这不是心血来潮,我是认真的。他们有难,我不能隔岸观火,袖手旁观。”

    “我看你神精兮兮的,有点怪!人各有志,你看着办吧。”主任觉得王光勤不自量力,无药可救。生气地熄灭了烟头转身走了。

    他的想法被黄竹林知道了,夫妻俩狠狠地争吵着。

    竹林骂道:“你吃了几天饱饭,骨头作祟了是吧?自己曾经饿得性命不保,却好了疮疤忘了痛!留着安分日子不过,非得去自讨苦吃?”

    王光勤说:“是呀,我疮疤好了,短痛消了,长痛宛在。是谁替我抹平了伤痛,我铭记在心。回乡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大哥、为了白鹤塘的亲人们。他们对我恩重如山,我不能忘恩负义!帮助他们富起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他门富了我才心安理得。”

    “你有何德何能救助一方?把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好了便是烧高香了,还帮助别人?啦倒吧。撒泡尿照照你的自己的脸面!”

    “患难见真情,大家帮了我,我要帮大家,天经地义。我的命都是白鹤塘人给的,我要将这一身肉疙瘩奉献给他们,不能忘恩负义!”

    “你哪来这么多猝不及防的事来干扰我们的生活?有没有考虑你妻子的感受?我从背货郎箱到开‘孵鸡婆’商店,好容易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定居东夏,实指望在这里混一辈子。并且快要办供销社了,一直向往的日子终于来到。拿固定工资,将一辈子衣食无忧。现在好了,你要下去,这不坑害一家子么!你的主张我是想不通。”她深闭固拒。

    “你的思想太落后形势了,有志青年志在四方,上山下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去创业、去创新,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多想想别人,少想想自己。”

    竹林说:“我们在外漂迫萍踪、流离失所找不到落脚地,好容易在这块神奇而宜居的地方安身立命。刚刚好转,你却留不住,要走,多可惜呀?黄连的苦水你还没有喝够,非要继续喝!”

    “是的,年轻人吃点儿苦,是应该的。天下何处无芳草?只要我们努力创造、争取,美好的家园到处都有。”

    他坚定,她柔韧,他强攻,她顽抗,他是喷火龙,她是消防栓,两人怎么样也谈不拢.

    黄竹林苦口婆心地劝说着,王光勤始终听不进去。在回乡这个问题上夫妻俩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两人急赤白脸地吵个没完。王光勤眷念亲人,他要帮助别人提高生活水平;而黄竹林呢?始终舍不得离开这热热闹闹的东夏街和相处甚好的街坊邻里,也舍不得放弃这甜甜蜜蜜的好生活。双方各俱理由。一个急躁,一个沉着,两人的性格迥然不同。

    竹林气愤地说:“你是老太太上茅坑,找死!臭固执、瞎胡闹!你走,我不走!”

    她倔强、怒叱,眼神冷厉;他殷切、恳求,眼角带着温柔而讨好的微笑。他坚信:志同道合的妻子最终能答应的。

    王光勤再次劝说:“竹林呀,逃婚时你说过:决心跟着你,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现在考验你的时候到了,我要走,你也得走,家也得走。誓言需要有意志和决心去实现。”

    “唉,说不过你,我真服了你啦!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再跟你吃二遍苦吧!”在他的强势攻击下,她收敛了情绪,嘴角扬起一丝苦笑,答应了。

    黄竹林虽然骂骂咧咧,但觉得他在理。她寻思着:将心比心地理解丈夫的时候,就觉得他是善德之人,知恩图报是共同的心愿,是崇高的理想。在一个家庭里,夫妻双方应步调一致,同心同德。成功男人背后一定要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支持他、帮助他。我不帮谁帮?

    黄竹林受到了很大的启迪和感动,她的一颗心好像猛然变大了,清楚地认设到爱一个人里面还有一种大爱,必须去关怀和支持爱人的全部,不管成功与失败,毫无怨言。用这样的理念来诠释爱情,婚姻和家庭才会更加稳固。

    在一个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的人面前,王光勤的一番话像一把火苗,点燃了竹林心里清澈透明的酒精,她也跟着燃烧了,沸腾了。她要和丈夫一道,齐心协力去帮助白鹤塘人脱贫致富。

    在王光勤的软磨硬泡下,竹林终于答应了。夫妻俩的纠纷总得到和解,意见统一了,决定全家回到白鹤塘。

    这天,谢大妈牵着小孙子过来玩,喊:“竹林呀。”

    竹林从内屋出来一边答应:“哎,大妈。”一边麻俐地端来凳子给老人坐,说:“大妈,请坐。”

    老人摸摸凳子慢慢地坐下,并牵着竹林的手,撇了撇嘴,说:“竹林呀,听说你们要回农村去,是吧?”

    “是的,光勤想家了。”

    “嗳,这好端端的,为何要回去呢?我真舍不得你们走。”大妈皱起了眉头,额上堆起了几道深深的夹皮沟。

    竹林说:“王光勤是顽固分子,不信劝。”

    “什么‘狗屎粪箕’?那是呆子!快乐日子不过,非要去吃苦!”老人抱怨着。

    ”可不是吗!大妈。”

    “回乡下去了,吃饭怎么办呢?”

    “靠种田吃饭呗。”

    “咳,真是傻子!快活饭不吃,非要吃劳累饭!没有好事,弄来弄去的不得安分......”老人磨磨叽叽地念道,牵着小孙子一瘸一拐的走了。

    王光勤随心如愿,高兴地牵着竹林的手出门散步。

    时下严冬,花草枯萎,春天那碧绿的柳条现在成了光秃秃的枯枝在风中摇曳;寒风萧瑟,河畔幽静,夕阳西下,大地慢慢灰暗。两人漫步沙河大堤上,一阵冷风吹来,竹林禁不住打了个寒颤,王光勤见状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披在她的身上。她感激地拎了一下领头,用试探的口气说:“到农村我们的日子还会好吗?”

    “到农村种田,与大家同甘共苦。反正我俩是农民出身,种田是老本行,不怕!只是苦了你,我不忍心。”他报恩之举大大超过了怜香惜玉的心。

    “彼此彼此!我们在白鹤塘村落户,劳力不比别人差,口粮定能做回来。但,孩子读书怎么办?”

    “只有小俊住校,只要定期寄钱就行了。”

    “乡下没有菜场,吃菜怎么办?”

    “那里荒地多,我们可以开垦些地,种些蔬菜、五谷杂粮;多养些鸡鹅鸭,生活不会太苦,是吧?”他不断地安慰她。

    “对,只要争取,面包总会有的,只要我俩同心同德,富裕幸福的生活还会回来。”有爱就有家,夫妻俩期待着新生活的开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