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黄连果 > 第四十二章|进城闯荡

第四十二章|进城闯荡

    人生,就是人为了生存的一场战斗。在这场战斗中,王光勤年轻时屡战屡败,一直充当着残兵败将。但是,他始终没有气馁,坚持战斗到最后却大获全胜,战功显赫,凯旋荣归。

    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

    --哥尔斯密

    夫妻俩忙碌了一辈子,终于获得了晚年幸福,该平平安安享享清福,再不需要为挣钱养家糊口而呕心沥血了。

    老年生活像一泉平静的池水,没有波澜,只有一种停滞的感觉。人到老来的自我心态:人能知足方常乐,事到无求品自高。什么也不奢求,安度晚年。王光勤和众多老年人一样,关心的是身体健康。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欢度余生,那是最好不过了。

    岁月无情,王光勤年轻时的一身肉疙瘩现在消失得无影无踪,变得扁平而松弛;黄竹林原本那丰满而俊俏的脸庞,现在成了一个皱巴巴的老太婆;当年院子里捉迷藏的一双天真烂漫的小孩,现在是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老年人为了延年益寿非常注重锻炼身体。从50岁到70岁,甚至有80岁的老人都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游泳、钓鱼等等,千方百计增强自己的体质。王光勤和黄竹林早几年也参加这些力所能及的体育缎炼。只是年龄不饶人,已是90开外的耄耋老人了,虽然不是那么老态龙钟,但是已经是四肢不灵,体力不济,想动也动不起来了。眼下只能在菜园里捉捉菜虫,修修花枝,散散步了。

    97岁那年春上的一天,他竟然拿起钓鱼竿子去钓鱼。朋友说:“哟!我的老朽呀,你真是风雅至极,这么大年龄还去钓鱼?当心给大鱼拉掉水里去喽!”

    “我就在白鹤塘旁边坐坐,和小鱼逗逗玩玩,消磨消磨时间呗。”

    竹林听到了忙说:“哎哟,我的老爷子,你真不自量力,省省心吧,别为了一条小鱼丢了一条老命!”

    “我心中有数,没问题。”他从不服老,还是固执地去了。看起来,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难”字和“怕”字,就连“老”字也找不到。

    健美夕阳红,

    步履仍从容。

    万事随心愿,

    忘我乃老翁。

    在那些晴朗而暖和的日子里,每天一次的散步是少不掉的。早早吃过晚饭,当夕阳还高高挂在西天,两人就出门了。沿着那长长的沥青路--白杨大道,悠闲地散起步来。路两旁参天的白杨树、枝叶茂盛的榆树,给大地带来一片阴凉;树下已经长满了很多青草、野花,成了一片绿茵茵的草坪、花丛;那些色彩鲜艳的蝴蝶、美丽的蜻蜓,不知疲倦地在花草丛中飞舞,恋花忘返;而很快蟋蟀、纺织娘要开始叽叽地歌唱了;沿路盛开着鲜艳的金银花、漂亮的月季和那些攀缘的野蔷薇,散发出浓郁的幽香,使两位老人如喝了红酒一样的沉醉。

    大道的尽头是白鹤塘,两老人漫步来到宽阔的塘岸上,弯下腰在那软绵绵的草地上坐下。望着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在夕阳的照射下,好像洒下一把把碎银,闪闪耀眼;那些白鹤鸟一对对,一阵阵自由地飞翔;还有些零零落落的鸟儿在浅水滩上或走或立或戏或追,自由自在;宽阔如镜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加上这星星点点的飞鸟,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王光勤兴致勃勃地捡起几块碎瓦片,一片片地向水面投去,打起无数个水漂漂儿。而竹林很快地为他数了起来,再打再数,没完没了。这夫唱妇随的老夫妻犹如两个天真烂的顽童,异常开心惬意。

    白鹤塘里清澈见底的水,倒映着一双白发老人的笑貌,依然神采奕奕;那夕阳的余晖给老人脸上抹上了一层红色粉黛,使老人变得年轻、精神、矫健。

    山风微微地吹,杨柳轻轻地摇,老夫妻慢慢地闲逛,不知辛劳。一直等到夕阳西沉,百鸟归林,青山变灰,大地幽暗,夜空洒满了星星,两人才手挽着手,懒洋洋地往回走。

    这对老人的从容散步成了他们常态化的运动,享受着四季风光:一池夏莲花芳菲,

    两岸桃李映春泉。

    秋来柳暗花明时,

    陌头杨柳冬亦青。

    一对近百岁老人能双双挽手散步,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世界上原配夫妻能牵手走完50年、60年、70年的婚龄已不容易了。王光勤和黄竹林夫妻已整整80年婚龄了,还双双矫健,真是古来之稀,值得庆幸!

    他们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奇而宁静的土地--第二故乡白鹤塘。不是故乡胜似故乡,把一生所有的爱和情都洒在这整个白鹤塘的山山水水上。

    王光勤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万端。想当年,离家出走,不辞而别,带着竹林千里迢迢风雨兼程来江南谋生,今天想起来真有点不可思议。那时候年轻气盛,没有生活经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艰险。过分自信自大,盲目而行,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幸好老天有眼,保佑他们闯过来了。

    人生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能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攀登,或是在乘风破浪的大海中搏击。显然,王光勤风风雨雨的人生道路,虽然遭遇到种种艰难与风险,还是值得的。探索了人生的真谛,林深才遇鹿,海深方见鲸,只有这样才显得人生精彩。他对自己的选择如棋,落子无悔,从来没有后悔过,一直感到他的生活是新奇而有趣的。

    现在老了,生活是幸福的,却关心着环境卫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蓝天白云是人们义不容辞的责职,环境污染成了人们非常担心的事。老人们都向往一个优美的环境,来促进健康,欢度晚年。

    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

    听说山东有个“长寿村”,该村上有很多百岁老人。为了寻找其长寿秘诀,当地文化局和环保局联合进行了调查,发现该村上人喝的水来自于一个自然山谷的清泉,经过化验得知该水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如铁、硒等。村上人长年累月喝了这种水便获得了长寿。

    有人奢想,我们这里有没有那样的“长寿水”,“长寿村”呢?这事便成了皖南人的一个向往。

    2015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有关单位开展了一次环境卫生和人寿问题的调查,发现皖南山区白鹤塘村的老年人明显多于其他村庄。虽然没有百岁老人,而800多人的村庄则60岁以上老人近200人,90岁以上也有28人。

    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计划生育小孩相对少了,再是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人的寿命延长了。该村严重老龄化了,这老龄化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白鹤塘村并不太富裕,老年人为啥这么多呢?进一步调查发现白鹤塘村人喝的白鹤塘的水质好。该水中也含有大量的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矿物质,特别是硒的含量大。推本溯源,才知道所含矿物质的水来自于凤凰山脚下的泉水。这便找到了白鹤塘村人长寿的秘诀。

    照这样说来,应该好好地感谢传说中的陈员外了,是他为了灌溉水稻才开挖了白鹤塘,拦截了这股小山泉。积少成多储满了白鹤塘,给村上人带来了“长寿水”。

    美丽的白鹤塘村,背靠长年青翠欲滴的凤凰山,面临碧波荡漾的白鹤塘。左右两侧有秀丽的丘坡,修着层层梯田怀抱着村前一片田冲。一望无际,处处绿茵,风景如画。白鹤塘微风漪澜,鱼游水底,鹤飞天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徒步在白杨大道上各种迷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使人陶醉。此处人杰地灵,宜人宜居,不愧是天造地设,人寿年丰的风水宝地。

    村上90岁以上的老人有28人,其中男姓10名,女姓有18名。大概是女性平均寿命大于男姓的原因吧?村上老前辈李三保、老村长、山橄叔、陈大伯等那些老人早不在了,现在只有99岁的王光勤算老大。

    当地民俗习惯做寿“男做九,女做十”,男人提前一年做。2015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那天,99岁的王光勤迎来了“百”字少一横“白”年华诞。家人要为老人做一次隆重的“拜寿会”。消息传开后祝寿人陆续登门送来寿桃、寿礼,有关单位也派人送来“寿衣、寿帽”为老人祝寿。“寿衣”是大圆巴巴寿字图案的大红绸子长袍;“寿帽”同样是大红花“员外帽”。给王光勤穿戴起来活像古代“老员外”,有人风趣地说:“挖掘白鹤塘的‘陈员外’来了”,惹得在场人哈哈大笑。

    为了祝寿,乡亲们特地在大墩头旁的草坪上搭建了一个临时“祝寿台”,插满了松柏和鲜花,两边柱子上贴着寿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开始拜寿了,几个年轻人把王光勤老人搀扶上了台,让他坐在台口那张太师椅子上。老人穿“寿衣”戴“寿帽”,笑盈盈的,摸摸他那银丝胡须,像模像样地端坐着。下面人咯咯地笑,一派喜气洋洋的氛围。

    主持人说:“拜寿开始!”礼炮齐鸣,人声喧哗。一排排男女青年前呼后拥来拜寿,声声祝福: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王光勤高兴得频频点头,咧着嘴不住地傻笑。儿子王涛和王俊在手机里不断地发红包;而老太婆竹林和儿媳们将喜糖一把把撒向台下,台下人纷纷抢红包、抢喜糖。嘻嘻哈哈地笑着、哄着、推推搡搡,闹得炸开了锅。

    下面有人喊:“请老寿星讲几句话。”

    王光勤望着这些年轻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挥手示意,激动地说:“希望你们年轻人精诚团结,共同创业。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为发展家乡的经济而努力。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谢谢!谢谢......”

    大张旗鼓请他上台讲话,主要内容讲了十六个字。这大概是他一身经验的总结,是他的心愿、人生哲理,也是他对年轻人的希望和勉励。

    王光勤老人太激动了,一辈子也没这样热闹过、开心过。只兴奋得满身发烧,热泪盈眶,不知所措。这样一直折腾了很久,拜寿才完毕。紧接着几个年轻人又把“寿星”扶下台,推推搡搡地把他拥进了老年堂--寿宴厅。全村一户一人的宴会足有三十多桌酒席。

    见“寿星”的到来,大厅里更是沸腾了,嚷着:“‘寿星’来了,‘寿星’来了!”

    客人们争先恐后为“寿星”祝寿、祈福,一个个把斟满酒的酒杯伸向王光勤,说:“今天托你的福,请陪我喝完这杯酒。”“今天为你添寿,请陪我喝完这杯酒。”“若不喝这杯酒就是看不起人喽!”......在座的同事、亲戚、好友都来敬酒。且有两位嗜酒如命的不速之客,更是不饶人。你一杯他一盅,来来往往,没完没有了。一直喝,一直喝,来势凶猛,招架不住。本来酒量并不大的王光勤不胜酒力,醉得神志不清。连两个“护驾保镖”的儿子也被灌得醉醺醺的,语无伦次,失去了应尽的责任。当然大儿子王涛也是八旬老人,老二杨俊也已七十六岁高龄,那能应付得了这种场面?

    黄竹林一旁看着担惊受怕,推求丈夫叫他不能再喝了,而王光勤反而吹胡子瞪眼睛地说:“客人们好意难却,我应该舍命陪君子吗,怎么能半途脱逃?”

    眼看越来越不对劲,黄竹林只得强行招乎大家:“诸位,失陪了,失陪了,清大家原谅,老人体力不支,我们告辞了。”在几个人的帮腔下才脱了身。

    王光勤在竹林和两个儿子的搀扶下跌跌撞撞,步履维艰地离开了酒席场。

    常言道:“做寿即折寿”,一点不假。一整天来的“拜寿”、“喝寿酒”,把王光勤老人折腾得够呛。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怎么经得起如此这般折腾?他醉酒后,疲惫不堪,筋疲力尽。回到家,他精神失常,独自发笑,傻乎乎地呆若木鸡。竹林赶紧用毛巾给他擦擦脸,洗洗手,扶他上了床。可他一直在咕咕哝哝地胡言乱语,像种了邪一样,显示出一种可怕的预兆。

    竹林细心地拍拍他的背,说:“不要多说了,睡吧。睡一觉,酒醒了就没事了。”

    只见他慢慢地随着鼾声睡着了,儿媳们才放心离开。竹林一旁看守着,不敢半点松懈,一直关注着他的情态。

    晚上,大墩头草坪上唱黄梅戏“五女拜寿”,全家人都去看戏了。常言道:双亲在堂儿不远行。两个儿子怎么能离开呢?麻痹大意!

    这山沟沟里多年没有唱过戏,一旦唱戏,这十里八乡的人都拥来,热闹非凡。王光勤一家人和大家一样看得流连忘返。待到戏唱完了,人们四散回家,王涛、王俊和家人才回家看望老人。还好,老人平平安安地睡着,没有异常情况。竹林说:“没有事了,你们都去睡吧。”

    一家大小各自回房高枕无忧去了。

    黄竹林寝食俱废,一直在丈夫身边提心吊胆地陪伴着,守候着,坐卧不宁。时时注意着他的脸情、心跳、呼吸;细心观察他的酒醒状态,忧惧不安。时钟滴答滴答地响着,夜深寂静。等到后半夜,黄竹林附耳听听丈夫的鼾声,有点儿不正常。“哎哟!”一声,愁眉双锁,胆战心惊,急速推推他,没有任何反应,捏捏他的人中,没有知觉了。竹林心慌意乱,使劲喊:“光勤,光勤?他爸,他爸?”在他脸上不住地亲,抹,没有反应。只见他嘴唇微微动了几下,回光返照,轻声地说:“唉……湖北,红旗--大队……妈,我……我……”微弱的声音再也听不清了,头一歪,慢慢地停止了呼吸。黄竹林立即叫醒了儿子、媳妇和家人,大家一齐拥来,可为时已晚!老人已经咽气了。全家大小围聚在床边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了人世,一句嘱咐的话也没有,安详、平静地走了。

    顿时,家人一片哭声,乱成一锅粥。巨大的悲痛如突如其来的洪水,将他们一家人湮没了,个个哽咽、难忍。竹林更是老泪横飞,痛不欲生。只见她浑身颤抖,悲痛得就地打滚。她的心痛碎了,肺撕裂了,五内俱崩,双脚乱蹬,两手乱挥,脸色发紫,霎时间晕厥了,不省人事。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根本意料不到。王涛、王俊见状一时顾不了父亲,慌忙抱住母亲。捏人中,做人工呼吸,抹胸擂背,没有反应。只见她四肢瘫痪,双目紧闭。不行了,老娘也在这极度悲痛之中离开了人世。可怜的黄竹林战乱时逃难地上所生,今天悲痛时地上所死,怎样来便怎样走了。

    两个儿子像疯了一样死死扒在母亲和父亲渐渐冰冷的尸体上摇晃着,放声大哭,真希望父母能起死回生;一双儿媳也哭天抹泪,悲痛怜悯。躺在他们面前的两具尸体是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养育自己的亲人、恩人,能不伤心吗?

    一家大小,这边哭父亲,那边哭母亲。哭爹喊娘,绝无回应。声泪俱下,悲痛不止。一时间惨不忍睹。

    老头子仿佛已经沉沉地睡去。他那么安详,平静,没有一丝痛苦,好像满足于自己的一生,以微薄的能力帮助了他人,不留任何牵挂和遗憾,心满意足地走了;而老婆子却两眉紧锁,双目紧闭,非常痛苦的样子,好像世上还有多少事没有做完,要待她去做。不安而去,惹人心寒。

    不到半个时辰99岁的父亲和97岁的母亲,丢下子女双双撒手人寰。两人一生艰辛一生情,同甘共苦到天年。不求同生而同死,爱到最后不分离。真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场永不消逝的爱。同时仙驾,举世罕见,前所未闻。

    鸡叫过三遍,外面异常黑暗。一家人哭天抹泪,承受着那最悲痛的时刻,坐以待旦。

    王俊抹黑请来乡村医生,急速诊断。医生结论:王光勤死于脑溢血。认为他兴奋过度,饮酒过量,引起脑动脉破裂,脑溢血死亡;黄竹林是受严重刺激,过度悲伤,引起了突发性心脏病,心肌梗死而死亡。一个兴奋而死,一个悲痛而亡,两人皆逝于心脑血管病。

    一对平凡夫妻度过了不平凡的一生。两位近百老人双双与世长辞,哀哉!这对忠诚夫妻同时告别人寰,痛哉!

    这一对80年婚龄的老夫妻牵手度过了一生最后旅途,一道仙逝,这也许是这对苦命鸳鸯的最佳归宿吧?

    王光勤的咽气话:“红旗大队”可能是湖北老家的地址,但这是上世纪末的新名词,无法追踪查询;“妈,我-”,这可能他觉得愧对于自己的亲生生母,没有尽孝。

    天亮了,噩耗传到村里,乡亲们不禁悲伤万分,无不为此惋惜落泪,心情十分沉痛,悲哀。盖棺定论,他一生的辉煌业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家乡人的富裕鞠躬尽瘁。在乡亲们的心坎里,他是多么的崇高而伟大。他的仁慈和热情,人们永不忘怀,他的恩德流芳百世,永不磨灭。

    按当地的民俗习惯遗体停留在家中三天。第一天布置孝堂、报丧通知亲友等后事。第二天亲友吊丧与遗体告别。第三天火化入棺、出殡下葬。

    临终后有人说:“正好,昨天刚刚做过‘拜寿’,就把他的‘寿衣寿帽’给老人穿戴起来,也好让他风风光光上路。”

    另有人说:“那怎么行?老奶奶没有配色的‘寿衣’,一个是古代人,一个是现代人,相距几千年,怎么能走到一起来?在黄泉路上互不相配,惹来小鬼纠缠,阎王拒收呀?”

    还有人骂道:“别提那‘寿衣寿帽’了,就是穿‘寿衣寿帽’倒的霉。‘拜寿’拜死了老人!这些东西肯定从丧葬店里买来的,晦气!”

    “是的,这次拜寿只有99岁,‘百’字头上少一横只能算‘白寿’。老爷爷的身体好得很,再过几个月就是百岁老人了,要不是拜寿,根本不会死!这不是给爷爷拜寿,简直是要爷爷的命!我们找他们算账,索赔我爷爷!”白鹤塘青年人狂怒地嚷着。

    “好!好!我们去找他们算账!要求索赔爷爷!”几个小伙子愤怒地帮腔、助威,剑拔弩张。

    王涛急了,忙说:“哎呀!请大家省省吧,再不要添乱了。人家送礼一片好心,谁能料定是这样的结果呢?二老之死纯属意外,不能怨谁,与穿寿衣戴寿帽没有关系。也许是老天爷早就安排好的天命,天命难违,决不能责怪任何人,请大家不要多虑了。”

    大家怀着满腔愤怒,怨天尤人,无处发泄,只能沉默不语。怀念老人,一个个沉浸在悲痛之中。

    八旬儿子王涛哭爹喊娘,直哭得老泪横飞。他内心的悲痛再也无法压抑,深感这没有父母的家庭如此寂寞。对家人、邻居和亲友们说:“我再不知道父母只有这点儿寿辰。二老双亡,我十分悲痛。他们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我们永远不会忘怀。他们传授给我们生产知识、勤劳的品德和助人为乐的好思想,这是世界上最可贵的遗产。父母现在离我们而去,将永远不能再见到他们了,这个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但,我们只能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们的遗志,把他们的勤劳、朴实和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们对老人的哀思和孝道。”

    王俊也说:“父亲的一生,像一杯浓茶,把苦涩留给了自己,把清香奉献给了别人。犹如吃黄连,自己吃完了前面大量的苦涩,把后面的甜蜜与别人分享了,散发出来的都是芳香。如果用歌来形容,那是一曲《20纪农民模范赞歌》,在那极其困难的岁月里,一位山沟里的农民,做出了对社会对人民的无私贡献,实在难能可贵!”

    家中孝子贤孙们一致认为要继承祖辈的高贵品德,永远忠于白鹤塘的父老乡亲和我们的人民。

    孝子王涛、王俊和儿媳妇陈慧倩、张爱宁对两位老人的同时去世十分悲痛,各写挽联以悼念父母。

    王涛的挽联是:严父突逝心犹痛

    慈母旋亡泪更枯

    王俊的挽联是:午夜哭母慈容不再

    三更泣父家训难忘

    陈慧倩的挽联是:公爹助人为乐德泽永存

    婆母持家以俭教子有方

    张爱宁的挽联是:

    二老饱尝人间辛酸且有高风亮节传乡里

    双亲受尽生活折磨乃以勤俭朴实昭后人

    啊!这种父母同幅的挽联真是史无前例,实为罕见!

    两个孝子和亲人悲痛万分,可谓:“鹃啼午夜凄风冷,鹤泪三更苦雨寒。”再没有词语能形容之悲泣了。

    在那古典式的中堂里布置了隆重的孝堂,上方挂着黑体字横幅《沉痛悼念王光勤黄竹林夫妇逝世》,下方正中央挂着二老遗像,两旁是《宏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赠送的挽联:

    惊回首留丰功伟业垂故里

    放望眼存高风亮节励乡民

    孝子们的挽联分挂两旁。层层白布孝屏内,一双棺木并排放着。男女孝子贤孙披麻戴孝,分别跪在两侧。前来吊孝的亲朋好友三鞠躬后和逝者遗体挥泪告别,场面十分隆重、悲壮。

    各色花圈从屋内摆到门外,门外场地上皆是奔丧人。很多人沿路烧纸悼念、悲泣,表示哀思。一个个默默地念道:“光勤恩人,竹林奶奶同路走好-----”人们沿途洒泪告别。

    乡亲们为了纪念这两位助人为乐的恩人,特地选择了一块锦绣山坳,风水宝地安葬他们。在那凤凰山脚下,白鹤塘上岸一处,湖光山色映带左右;迂回的山谷和灌木丛中,一片绿茵茵的草坪,常年四季花开;草坪上方有翠绿的松柏环绕着;川流不息的山泉潺潺地从这里淌过;蜿蜒曲折的山脉和明镜一样的水域互相映衬;和大墩头遥遥相望,是一处靠山邻水,天造地设之胜地。

    这对德高望重的老人,有人缘也有天缘。八月桂花留有余香,又迎来了九九艳阳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随着十六位抬棺材的人齐声高喊:“嗨-”!铜锣“镗-”的一声响,二老出殡上路了。擎着幡儿队和锣鼓队前面开道,孝子王涛和王俊分别捧着父母的遗像并排走在前面,逝者棺木双双在后,家人和亲朋的送殡者相继而来。

    白鹤塘的乡亲们自动参加送葬,一个个手握白花含泪送别。送葬队从“光前裕后”大门出发,沿着白杨大道走过,再拐弯,路经白鹤塘岸,进入墓地。约两华里之地,前面棺木已到墓地,后面还有送葬人尚未出门。人之多比肩继踵,实为罕见。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葬礼。

    多少人痛悼斯人难再得,千百世最伤此世不重来。

    王光勤和黄竹林夫妻俩相依相伴,厮守一生,如食黄连果一样,苦到最后才获得甜蜜的果汁;如梦如幻度过了这磕磕绊绊的一生,创造了光辉业绩。并与别人同舟共济,助人为乐,表现了他们高尚的品德。情节可敬可佩,可歌可泣,耿耿不灭,流芳百世。

    王光勤漫长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艰苦的一生,是泪水和笑容组成的一生;是追求理想、幸福,追求真善美的一生。他燃尽了生命之光,照亮了一方人的心。他没有辜负自己的心愿,没有虚度年华。作为山沟里的农民他是成功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