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从明末腾飞 > 第537章 异想天开

第537章 异想天开

    新的一天到来,城内并没有因为一万多兵马的到来而慌乱,城中的店铺准时而开,山里的百姓挑着药材和烟叶来到城内售卖。

    一家杂货店,上面挂有福兴两字,门口全是百姓们在排着队,主要是药材和烟叶。

    “大家伙好啊!”一名胖胖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笑呵呵的和大家打招呼。

    “吴掌柜好!”

    “吴掌柜好!”

    门口的百姓们都向吴掌柜回礼。

    “诸位乡亲!现在正是药材和烟叶收获的季节,店里人手实在是少,可能要大家多等些时候,但不管有多晚?一定会把乡亲们手中的药材和烟叶收完的,这一点希望大家放心!

    另外店中已经准备好了早饭,只是粗茶淡饭,希望大家不要嫌弃!

    请进!”吴掌柜站在门口,笑眯眯的对着百姓们说道,同时做出请的手势。

    “吴掌柜!这可使不得啊!”

    “是啊!吴掌柜!”

    这时一名年长的男人走了出来,对着吴掌柜说道:“吴掌柜,要不这样吧,反正我们都已经熟悉了,我们把药材和烟叶就放在贵店,做好记号,等明天我们送来时,再一起结帐

    您也知道!现在正是收获的时候,山里人少,我们不能在这边耗一天啊!”

    “刘老说的对!”

    “就按刘老说得办!”

    吴掌柜哭笑不得,立马安排伙计们准备笔和纸,在各家的担子上做好记号。开门不到半小时,几百位百姓们留下药材和烟叶,就这样走了!

    “爹!”

    一名十五六岁的年轻人走了出来,身上穿得还是最新样式的华夏军军服。

    “文儿!看到了吗?”吴掌柜看着店铺门前堆集的药材和烟叶,问着吴文。

    “爹!看到了!”

    吴掌柜走到儿子面前,说道:“你看到了,但心里面还是不懂啊!跟我进屋!”

    吴掌柜领着儿子走进内堂,吴文很乖巧的站在一旁,不敢抬头,但也忍不住心中的疑问,身子时不时的动几下。

    “说吧!”

    “有什么尽管问?”

    知子莫如父啊,吴掌柜看着儿子,心中哪有不明白的。

    吴文抬起头,说道:“爹!城内的县老爷,还有南边李家和董家都已经走了!为什么我家还要待在城内。

    听说华夏军可是要分田,收地的啊!另外对有钱地主家都是要清算的,我们家可是有200亩田地了!”

    “诶!“

    “文儿!你太让为父失望了!“

    “明年一定要送你到云南读书才行!“

    吴掌柜听完儿子的话,心里各种滋味涌上心头,但看着儿子吴文,这是吴家唯一的血脉,语重心长的说道:“先不说县老爷,还有城南的李家和董家,为父问你,我家200亩田为什么百姓们愿意租种?

    而李家和董家的田地,百姓们不愿意租种了?甚至还要逃到山林里去了?“

    “那是因为李家和董家田租太高了,百姓们忙了一年,交完租子,剩下的粮食自己都吃不饱。“

    “早上店铺的情况,你看到了吧?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吴掌柜一直在考校着儿子。

    “那是爹的名声!”

    吴掌柜示意儿子坐下来,说道:“文儿,名声是什么?那是我们吴家靠着平时,一点一滴做出来的!这才有了吴家杂货铺在攀枝花的地位!

    你已经在店铺里一年有余,你应该知道店铺才是我们家的根基,那200亩地的收入,不及店铺一层。更何况,华夏军打来要收走田地,又不是不分田地了?按我们家五口人,也会有接近50亩田地的。

    县老爷,李家,董家,还有那些出走的乡绅,他们不是怕华夏军分他们的田地,而是怕华夏军对他们算帐?”

    “算帐?”

    “是啊!算帐!你以为李家,董家从一开始就有这么多田地吗?那是勾结县老爷一步步才有今天的。

    田地还好说,但为了田地不知道死了多少百姓,你想想?华夏军会放过这些人吗?所以他们只能逃!

    你在看看城内现在的商家,留下的,哪个不是名声在外的?其实我们早就在等华夏军打来啦!”吴掌柜想想当初的日子,要不是云南出了个沐天波,在会理镇驻兵,怕是他家的200亩地和店铺也会被侵占了。

    有了兵,那些诸如像李家,董家之流,早就吓得跑了,这样城内反而稳定了,加上攀枝花独特的山里地型,发展种植药材和烟叶,也是进入云南的关口,城内发展一天好于一天。

    同时吴掌柜也在想?这些东西的种子是怎么进入攀枝花的了?

    。。。。。

    四川成都府。

    杨嗣昌和监军万元吉公公两人坐在高堂,四川巡抚刘大人坐在一侧,大堂内并无其他人。

    “刘大人!想不到你们四川尽然可以修一条直通全省的水泥路啊!你可知道?水泥对于大明,意味着什么吗?”督师杨嗣昌问道。

    刘大人听到后,站了起来,两腿颤抖,结结巴巴的说道:“杨督师!万公公!这水泥路是云南沐天波修的,没有用四川一两银子税费,同时贵州也是一样。

    而且民工全是用的当地百姓,还付有工钱,不然这两年四川和贵州的税粮,怕也是完成不了!”

    “啪!”

    杨嗣昌重重拍向桌子,站了起来,对着刘大人说道:“那为什么不向朝庭禀报?你难道不知道水泥对于修建城墙的作用?

    白白的浪费在修路上面?有了水泥,关外的宁远城哪会这么容易攻破?境内各大府城,也不会让这些农民军攻进城内!”

    刘大人有苦难言,心想,我知道啊!但材料又不是归我管。

    “刘大人!现在还能弄到水泥吗?”万公公出声问到。

    刘大人摇摇头说道:“弄不到了!”

    “用银子了?”

    “下官也曾经试着向云南提出购买,但对方根本就没有谈,直接拒绝。另外当初修路的时候,这些水泥都是沐天波派人专门看管的,所以想?想存些也不可能!”

    刘大人本想说是偷,但发现这个词怕有损大明朝庭官员的脸面,想想还是换了。但一想到两位大人对云南的水泥报有贪婪之心,这对刘大人来说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