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乱世,我成了大顺皇孙 > 第五十四章他们不该被人忘记

第五十四章他们不该被人忘记

    吴花突然莫名其妙的打了个喷嚏。

    感觉脸有点热,照照镜子,还有点红。看来不是有人骂她,是有人想她了。

    想不想的,谁想她了,再说吧。她得赶稿子了。李顺给她了些各地抗清运动的资料,她的整理出来登报。

    什么揭露清军暴行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歌颂江南民众抗清的江阴死战。

    李顺现在把报纸在往外发送,比如长沙总督衙门,巡抚衙门每期都送。李顺还免费给“万福楼”等好多酒楼,茶馆免费派送。如果允许,李顺都想张贴在各个十字路口。

    可能这些官府衙门没人在乎,但是民众渴望了解各地局势,还是有用的。

    借以宣传“忠贞营”,宣传各地的抗清活动。唤醒更多的仁人志士。

    所以为了让明朝廷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李顺就整理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些反应清军暴行的资料。

    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

    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向南推进,势如破竹,直至扬州。

    当时,清军至少有十万,扬州守兵仅万余人。

    两军战前,多铎派明降将劝降,后多尔衮致书诱降,史可法回信拒绝投降。后多铎亲自出马,连发五封书信,史可法不启封便付之一炬。

    在史可法率领下,为了阻挡清军,扬州进行了激烈的抵抗。

    清军攻城付出惨重代价,听说光葬在后山的丛葬坑都有五个。有三个将领,一个贝勒阵亡。由此引发了对城中百姓大屠杀的报复。

    失陷后,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

    “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褐,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遇难者以外,几乎全部惨遭屠杀,仅被和尚收敛的尸体就超过80万具。

    所有有关扬州屠城的记载被刻意掩盖,现在李顺要把清军的罪行大白于天下,让身在后方的明朝军民也能深刻的认识鞑子的嘴脸。

    嘉定三屠就更可恨,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拒不从命。

    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

    嘉定城破,李成栋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藉。妇女们惨遭强奸。如遇抵抗,军队就用长钉把抵抗妇女的双手钉在门板上,然后再肆行奸淫。

    大屠杀持续了一天,直到尸体堵塞了河流,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李成栋率军离开了嘉定城。

    但嘉定城的劫难仍然没有结束。李成栋大屠杀后的三四天,侥幸逃脱的嘉定的幸存者开始溜回城里。

    他们回城后在一个叫做朱瑛的义士领导下,重新集结起来,共两千多人。朱瑛领导着幸存者们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了一场反屠杀运动,处死了归降清军的汉奸和清军委派的官吏。

    李成栋又领着军士直杀入城里,把许多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个精光,积尸成丘,然后放火焚尸。清军杀的兴起,嘉定又惨遭“二屠”。

    二十多天后,原来南明的名叫吴之番的将军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杀的城内清兵大溃出逃。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两万刚到嘉定避难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著名的“嘉定三屠”。

    清军的暴行有多严重,反抗就有多激烈。

    江阴死战,就是江南可歌可泣,值得大书特书的英雄壮举。

    清政府张贴布告让百姓剃发,闰六月初一日,生员许用等人在孔庙明伦堂集会,一致决定:“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也。”正在这时,满清发来严令剃发的文书,其中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话。

    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鼎沸起来。

    全城推典史陈明遇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

    陈明遇虽然胸怀忠肝义胆,却感到自己缺乏军事组织才能,在他推荐下江阴士民把乡居的原任典史阎应元迎接入城担负守城重任。

    阎应元入城后立即把全城的户口分别丁壮老幼详加调查,挑选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民兵,会和乡兵二余万人分班上城,每个城垛十名,按时换班。

    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肃清内奸。

    为了解决军械粮饷供应,把城内物资统一分配使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鞑子得知江阴反清后,先派三百兵丁前来镇压,被江阴军民歼灭。

    然后是一波又一波的重兵来袭,参加攻城的有博洛(端重亲王),尼堪(敬谨亲王)还有恭顺王孔有德。

    坚持到两个来月,清军集中大炮轰击城东北角,城墙崩塌,清军蜂拥而上,江阴失守,陈明遇巷战而死,阎应元负伤后投湖,被清军从水中拖出,不屈遇害。

    江阴义军在两个月里顶住了数万清军的围攻。城破以后,还拼死巷战,无一人投降。

    有一幅对联赞扬江阴百姓的英勇牺牲精神:“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现在大明的这些个官员还不知道报纸的作用,所以李顺的“顺报”还没引起多大的反弹。

    李顺走的是民间路线,官员看不看,在不在乎都没事。李顺就是要把“忠贞营”的大小事,写出来给民众看。鞑子的恶行,暴行揭露出来,让民众不要有侥幸心理。

    吴花准备分几期刊登这些李顺提供的素材,中间再穿插一些别的义军的抗清壮举,显得更有说服力。比如北方汉中的贺锦。四川的大西军啊等等。

    当然福建的郑家,现在郑芝龙兄弟已经投降,郑成功将扛起南方抗清的大旗,这个得留到以后再说。

    他们不该被人忘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