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医匠 > 25 太医院中(改)

25 太医院中(改)

    夜深人静,张太医府上烛火摇曳,映照着墙上的影子晃晃悠悠恍恍惚惚,一如他的心情与官运。

    诏狱一行,算不得无妄之灾,细细想来也是咎由自取。若是在发现药不对的第一时刻就告知皇上,断然不会有现在的局面。

    只怪自己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

    原以为这条命就得交代到诏狱了,哪想到只住了不到一天,受了些许皮肉之苦就放出来了。

    放出来归放出来,原本的五品院使可没有了,被降为左院判,正六品,更是罚了半年俸禄。

    降官、罚俸,没什么可说的,能保住身家性命,还让他在太医院继续做官,已是皇恩浩荡。

    但他不能接受的是,新的上官居然是一外人!

    “张院使,您说个章程。”胡一铨太医,原为左院判,如今为右院判。虽然左右院判都为正六品官,但约定俗成尊左卑右。这就相当于被降职了。

    胡太医愤愤不平,为张长贵,更为自己:“这个天降的上官,我们怎么办。”

    张院使没好气:“他是皇上钦点,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胡太医闻听更加愤愤:“咱们到现在的地位,哪个不是经历了七八次考核?凭他一个外面来的下九流,还敢骑到咱头上了。”

    一个声音幽幽的响起来:“他已经骑到头上了。”

    说这话的人,半面身子隐藏在阴影里,半面身子又在烛光中,正好整以暇地喝茶。

    “陈大人,你最有主意,你说怎办?”胡太医问。

    陈自蒙滋溜一口茶:“我没主意。我都不是堂官了,能有什么主意。”

    院使,以及左右院判,便成为堂官,意味堂上之官,便是能对整个太医院发号施令的三人。

    其他的,不过手下做事罢了。

    陈自蒙本是右院判,如今降官只是御医,不过是八品而已。

    张长贵叹息:“还是以和为贵的好,如今咱们太医院呐,可再容不下一点错误了。”

    胡太医冷笑:“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你想以和为贵,就怕人家不想。”

    “我听说,这小娃子就只针灸还能入眼。”陈自蒙一旁喝着茶,淡淡来了一句。

    “不错。”张长贵点头:“他治皇孙用的就是针医手段。”

    胡太医眼睛一亮:“那他可会开方?”

    张长贵摇头:“不过是些滋补养生的方子罢了。”

    胡太医不屑撇嘴:“区区一针医,本事再高也有限。既然如此,倒不如与他做个赌斗。若是他赢,你我自然无二话。若是他输了,须得禀明皇上,辞了太医院院使一职。”

    张长贵抚着胡须沉吟:“赌斗?传出去怕是不好。何况斗什么,值得商榷。”

    “既然身为太医,斗的自然是医术。至于说如何斗?更是简单,城内这么多药铺医馆,选一家,两人在医馆中行医一天,同看病人,谁看的病人多,疗效好,为胜。”

    张长贵抚须笑说:“不错不错。一来让他认清自己斤两。二来,也算太医院对咱们这个新任院使的考核。”

    “只怕输了他还不认账呢。”陈自蒙提醒:“须得找个见证人才好。”

    这却是让两人犯了难。这见证人,须得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你觉得公正没用,得对方觉得公正才行。

    “不如,”陈自蒙提了个人选:“太子?”

    “太子?”两人一时面面相觑。他们想的比试赌斗,无非是众位太医与徐一真的切磋与碾压。

    所想的见证人,也不过是医者中的宿老,却没想过把皇家牵扯进来。更别说太子。

    有必要么?两人都看着陈自蒙。

    很有必要。陈自蒙问:“若无皇家参与太子作见证,皇上如何知道那徐一真的面目本事?”

    此事就这么敲定了。明日就进宫面圣,请求太子做个见证。

    至于说皇上会拒绝,他们自然会搬出太医院的规程。太医院本就三月一次大考,成为院使更是有严格考核筛选。

    若徐一真不参加这次考核,恐不能服众。说破天去,也是他们有理。

    太医院并不在宫中。毕竟太医不仅服务于皇族,更有众多高门大户,要是放在宫中极不方便。

    不过在整个皇宫的东南角。从东华门进来,往左走一走便是皇宫南段城墙,紧挨着城墙靠着角楼,围了个小院。院里只有几所房屋。

    这里是太医院在宫中的当值处,专门有太医在此当值。

    徐一真新官上任,自然不会去宫中。实际上除了轮到去皇宫当值的,以及院使和两位院判,其他人并没有进宫的资格。

    一处高门大院,广亮大门,九九八十一颗门钉,狮头门环,抱鼓石,拴马桩,若不是门上立着一块“太医院”的匾,这地方看上去更想武官府邸。

    徐一真敲动门环。不一会儿就有门子来开门。

    门子不是门子,穿着文生公子服,头上包着逍遥巾,手中拿着一本厚书,典型的书生打扮。

    只是书生似乎体弱,时不时的咳嗽。

    “你是何人?怎么会在太医院内?”徐一真问。

    门子极为骄傲的昂起脑袋:“在下,咳咳,太医院医生向和忠,不知您是?”

    医生,是太医院的最底层。

    太医院中最有权势的,是“堂上官”院使、左右院判。院使是正五品。左右院判是正六品,院判之下是御医,正八品。御医之下是隶目,从九品。

    隶目之下是医士、医生,不入流。医士可以用从九品冠带,但不拿俸禄。医生则不仅没有俸禄可拿,更不能用冠带。

    也就说,向和忠不过是太医院中的平民而已。

    但就算是医生,也不是谁想进想进都能进的。先是,须得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

    太医院考试与科举考试不同,不仅有笔试,更有实操科目。而太医院的实操考试,也不简单。

    是真的让你坐堂看病,如此几天。考官则从旁验看,看你与病人的谈吐、辩证、开方、即至药材辨识、抓药、后续问诊等等。

    只有所有全优,才能成为医生,太医院中一个无官无权的人。

    而后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考核。选取前几名晋升为医士,后几名则被淘汰。医士也是如此,每三个月进行考核,选取前几名成为隶目,后几名则降为医生。

    卷呐,太卷了。

    一旦进入太医院,如同逆水行舟,只有向上一途。

    徐一真看了眼他手中抱着的医书,心中不免胆寒。平心而论,他且不说能不能考进去,就算考进去,怕是过不多久就会被刷掉。

    随即他对太医院中人肃然起敬。

    这种制度下,很难想象他们的医术会不好,而最终医术又会提高到什么样子。

    徐一真将官凭递给他。

    向和忠疑惑翻看,一看猛地大惊,又是一阵咳嗽连忙双手递过来,态度变得极为恭敬,脱口而出:“您就是皇上,咳咳,皇上亲口御封的院使大人?”

    徐一真收了官凭:“你如何知道?”

    “不止我知道。太医院中,咳咳,早已经传遍了。”向和忠咳嗽着解释。

    “哦,”徐一真沉吟了一下问:“传言是如何说我的?”

    “说院使大人医术高超,治好了皇孙皇后的病,是医术奇才。”向和忠这话说的脸不好心不跳。

    徐一真啧啧赞叹:“看来,话不太好听。行了,我也不难为你。你先带我逛逛太医院吧吧,顺便给我介绍介绍。”

    “估计他们还没来。来不来都不一定呢。”

    向和忠:“张院使,哦不,张院判、胡院判以及陈……”他话还没说完,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好像要把刚才憋住的咳嗽全部喷出来似的。

    徐一真皱眉看着,待他缓过来,才说:“你这咳得有些狠了,可吃了药了?”

    向和忠摆手表示无碍:“已让大人看过,抓了药刚喝了一剂,只是不能立时便好。”

    向和忠捂着胸口呼哧喘气:“大人快些去吧。三位大人早已来到,就等大人您了。”

    既然他说无碍,那就无碍好了。

    不久之前,太医院才遭了一场劫难,从上到下所有人都逛了一趟诏狱。虽说没死人,但诏狱那地方,足够让人生不如死。

    兴许是向和忠在狱中伤了肺,因此久咳不止。但既然开了药,太医院中比他优秀的多得是,料想应该是无大碍了。

    徐一真这样想着,迈步进入堂上。

    一进门,迎面是三人并排正襟危坐。张长贵居中,胡一铨居左,陈自蒙居右。

    在他们背后墙上,挂着三幅画像。扁鹊居中,张仲景在左、孙思邈居右。

    下马威?

    徐一真冷笑,索性自个从屋中搬出把椅子,就在对面坐了。他倒要看看,是谁给谁下马威。

    “哈哈哈,”胡一铨大笑:“早听张大人说徐大人年少,不成想竟如此年少。”

    徐一真不言语,看他们说什么。

    “能如此年少,针灸一道便有建树,的确少见。难怪皇上御口亲封你来做太医院院使。”胡一铨笑容满面:“不过……”

    他画风一转,却不说了,看向张长贵。

    张太医出言:“不过从来太医院的规矩,须得经过考核才能晋升。即便有皇上御口亲封,但规矩还是不能破的。”

    “我等要与你做个考核,看你是否胜任。以,”张长贵虚虚的往上抱拳:“太子作为见证人,当能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若你通过考核,自然实至名归。若你通不过考核,还请你觐见皇上,让皇上收回成命。”

    “你道如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