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开局捡到一吨矿 > 第六十四章把能成事的人凑乎到一起也不容易

第六十四章把能成事的人凑乎到一起也不容易

    老尹不是就父子俩来的。同行的还有昨天见过的那个主任,挺干练的一个短发女子,老尹介绍那女子姓梁。

    还有就是老尹的团队,呃,说团队有些夸大,就是他的一个徒弟,刚刚大学毕业就很幸运地进了省厅。

    那时候大学生还很稀罕,不像二十多年后,硕博遍地走,本科不如狗。

    小伙子个子很矮,脸也黑,精瘦精瘦的。

    看来平时跟老尹没少在野外奔走,你看这肤色,跟老尹一毛一样。

    光看这一点,和尹河白皙光滑的小脸蛋相比,那小伙子更像老尹的亲儿子。

    老尹亲儿子,不是,他徒弟姓刘。大概是个老实孩子,反正看着挺闷的。

    蓝小宛端出菜来之后,还是躲在厨房里和蓝奶奶一块吃。

    老支书雄风不减,和老尹连干了三大碗米酒。

    对此,苏小明表示敬仰之情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就差双手击地,大喊六六六!

    一边就和尹河小盆友边吃边聊,给小盆友夹菜,不时逗乐两句。

    那边老尹也确实就是专业,饭桌上就开始了工作。

    一边喝酒吃菜,一边问蓝长富,这黎村河一年中那些月份水量大,最大的那年水位到了什么地方。

    还有就是冬春两季和夏秋两季,河里的水位相差有多大?

    水源从哪来的,那边树木覆盖率多大?

    老支书作为一本人形《黎村地理志》,自然是对这些熟悉得很,那是张口就来。

    不过看小刘一边吃,一边手里记下点什么,有时候就呆看着老支书一张一翕的嘴,愁眉苦脸的。

    苏小明就偷乐,接地气是一门学问啊!小伙子学着点吧。

    显然小刘对什么“秧田浸水的时候”、“红杨梅的时候”、“板栗开花的时候”等半懂不懂的时间节点,就没法记录下来。

    好不容易有清明、冬至等节气词出现,那也得想一下日历啊!

    不管了,就刷刷刷记下来先,到时候再翻日历好了。

    老尹倒是不露声色,和老支书聊得不亦乐乎,看徒弟那犯愁的样子,不时给提个词,总算稍解小刘的郁闷。

    尹河显然对这些根本没兴趣,那小子一门心思就想着上山。

    小声催着苏小明快些,吃过饭赶紧地走。

    那就走吧,三两下把两碗饭干掉,打声招呼就带着尹河跑向后山。

    老尹那边就祝他工作愉快吧,反正还有梁主任在一边陪着,斟酒倒茶什么的,那是人业务强项。

    这两天刚过了一次寒流,早晚已经有点冷,但大中午的没半点云彩的天空里,太阳直射下来,倒是有点热了。

    对后山那棵老柿子树上,挂了好些年的那个虎头蜂窝,苏小明早就有想法了。

    那玩意挂在树上就像个排球大小,光看那诡异的螺旋条纹,就不是个善类。

    苏小明那什么人啊,山里钻来钻去,打野食不要太熟练。

    今天没什么风,那棵老柿子树周围没什么树木,也不虞有火灾的风险。

    到了树下,把兴奋地两眼放光的尹河远远赶到一处土窝子里。

    可不敢让这小子靠得太近,要是等会漏出一两个野蜂,给他蛰了,不得疼死。

    关爱少年,苏小明一向是凛遵照行的。

    可不是怕蛰着这小子,把老尹给急跑了,影响了自己的迁村大计。

    一团布条浸了柴油,扎在一根长竹竿头上,点上火,火烧得不很旺,但它持久啊!

    嗯,持久那就是威慑力,那就是耐战。

    小心翼翼地凑近蜂窝,离着还有尺多远,猛地就冲着蜂窝唯一的拇指大小的洞口戳去。

    火苗顿时包裹住了洞口,也断了野蜂唯一的生路。

    有拼死突围的野蜂从洞口爬出,可是翅膀还没来得及张开,就被火舌燎光。

    扑簌簌地掉在地上,蜷着身子在泥地里蠕动。

    这时候可不能怜悯它们,据二柱这个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他老妈捡菌子的时候,路过一个蜂窝下。

    不知怎的惊动了野蜂,就被蛰了好几下,一张本来就大的脸,肿胀得就没法看了。

    二柱说的时候,这熊孩子还乐呵,直说那几天他老娘光在床上哼哼,都没顾得上骂他。

    还说要多几只蜂就好了,他老娘就能多躺几天,自己就能再少挨骂挨打。

    苏小明听了那个气啊!再多来几只,说不得你就永远都没老娘来骂你,来养活你小子了。

    呼过去一巴掌,打不死你个闹心玩意。

    所以,这也是给村民减少威胁的一桩大好事,尤其是这柿子树上的柿子已经慢慢要熟透了,挂在树上很是吸引人的目光。

    助人为快乐之本,他苏小明绝不是为了口腹之欲。

    直到好半天了,洞口再没有野蜂爬出,火苗也小了,地面上已经落了一层垂死的野蜂,苏小明才小心地把蜂窝捅了下来。

    那蜂窝掉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滚了几滚,停住了。还有几缕青烟冒出来,慢慢消散。

    刚把蜂窝捡起来,那边尹河就冲了过来,兴奋地说道:

    “小明哥!怎么样?搞定了吗?”

    随手把蜂窝放进布口袋里,又一脚一脚把地上的野蜂碾死,那玩意就是头都掉落了,尾巴上的针都还能蜇人的。

    这才回道:

    “打完收工!咱们回去,等会你就有好吃的了!”

    是真的好吃。到家后,七手八脚把蜂窝扒开,里边的蛹取出,裹上一层面糊,在滚油里炸过。

    那香气就没谁了!尹河在锅台边转悠,就没舍得离开。看着蓝小宛手中的油漏子在锅里翻动,鼻子不时抽一抽。

    闻香而动的二柱也跑过来了,说是等老师一起上学去。

    这借口找的,那小子一般吃过午饭就会跑学校去的,和三五个人斗卡片斗得欢快,不到铃响才不会进教室呢!

    蓝小宛这手巧的,不一会就把蜂蛹快给炸好了,在两双冒火的眼睛注视下,把先下锅的一盘子炸得焦黄喷香的油炸蜂子端去桌上,那也是下酒的好玩意。

    虽然老支书已经放下酒碗,认真地和尹明生、小刘核对记录下来的黎村几十年主要的气候水文情况。

    旁边梁主任还拿着县七龙镇水文站的历史记录,几个人在做仔细的核对归总。

    全不是苏小明这贪嘴好(第四声)玩货色的下贱样,不仅跟在蓝小宛后边偷偷捏一粒蜂子嚼得脆响,还故意满足地叹口气。

    直到蓝小宛不露声色用脚跟轻跺了他脚趾一下,才跑回锅台边,把后边渐渐火候到了的蜂子捞起来装盘。

    捏起一粒,吹几口气,感觉凉了些,才塞到尹河半张的差点流出馋涎的嘴里。

    二柱才不管烫呢!自己就下手了,呼哧哇啦一边吃一边被烫得呼气,也不停嘴。

    看着围在桌子上的四个黎村水文分析师,看着他们吃得脆呼还讨论得热闹的样子,苏小明就感慨,特么我为了折腾成这桩事,又是救人又是拐人还得把老尹的小尾巴安抚好我容易吗?

    我也想掺乎进你们的讨论,可一不是老支书这样的人形《黎村地理志》,二又不是老尹这样的水利水电专家,可不就只有在一旁鼓掌大喊666?

    重生也不是万能的,我能做到把一堆能成事的人凑乎到一起,那也很不容易的好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