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历史及民间传说品评 > 第四十二篇,三国时期三大狂士

第四十二篇,三国时期三大狂士

    三国时期能人辈出,一部《三国演义》更是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绝伦的三国故事,把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描述活灵活现,文学艺术之高令人叫绝。其实三国时期不仅有能臣武将,还有一些自恃才高,自大狂妄的狂士,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

    第三位,张松

    张松,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益州牧刘璋手下别驾从事,当初刘璋受张鲁势力的威胁,怕抵抗不住张鲁大军,于是便派遣张松前往曹操那里游说,打算投靠曹操以对付张鲁。

    可是张松到达许都后,本想把益州献给曹操,当时张松心中都布置好了,但因曹操嫌他样貌丑陋,身材矮小,对他有些轻慢。张松心中不快,脾气就上来了,直接大骂曹操无能,说曹操不能剿灭孙权、刘备,气得曹操假牙都咬碎了,当时就要杀他,还好被手下以“不宜斩杀使臣”的理由给劝阻了。

    经过这么一闹,张松也不敢再待在许都了,就回去见刘璋,说了曹操一大堆坏话,并劝说刘璋和曹操断绝关系。又告诉刘璋说刘备和他是同宗,我可以再跑一趟,去请他来和咱们一起对抗张鲁。刘璋听完想都没想就同意了,结果这家伙到了刘备那里还是一副狂妄自大的样子,鼻孔朝天,谁都看不上,张飞最看不惯这样的人,就想宰了他,被诸葛亮拦住了。

    然后张松向刘备等人陈说了来意和自己的计划,刘备自然愿意帮忙,后来张松和好友法正密谋出卖了刘璋,直接导致刘备入主益州,但张松在这之前因哥哥张肃的举报,已经被刘璋给杀了。这也是刘备和刘璋决裂的原因,后来刘备不得不硬攻刘璋。

    张松虽然狂妄,其实还是很有才华的,样貌虽丑,但头脑灵活,见多识广,伶牙俐齿,可惜的是过于放荡不羁。关于张松《三国志》里没有过多的记载,倒是《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说他在曹操那里舌战群儒,把曹操手下一干文臣说的哑口无言。但不管张松才华如何,卖主求荣总是令人不齿的行为。

    第二位,许攸

    许攸,字子远,本是袁绍手下的谋士,此人同样很有才华,却得不到袁绍的重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因家人犯法,加上郭图的排挤被抓了起来,许攸一气之下便投降了曹操。

    话说许攸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鞋都没来得及穿,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可见曹操一开始对他还是非常看重的。

    当时正是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曹操当时已经没有太多的粮食了,这一点许攸是知道的。而且许攸曾向袁绍献计派军偷袭许都,这样即使不能立刻打垮曹操,也能让其首尾不能兼顾,可是袁绍不听啊!但是许攸到了曹操这里之后,曹操对他很尊敬,许攸就献计曹操,让他派轻骑偷袭袁绍在乌巢的粮草大营,加上袁绍听信了谋士郭图的意见,只这一战曹操就击垮了袁绍大军。

    许攸也就一直留在了曹操身边,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病逝,两个儿子因继承权问题发生矛盾,自相残杀。

    到了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终于攻破邺城,占领了冀州,许攸在这一战中献计有功,但许攸此时开始有点飘了,自恃功高,竟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曹操小名“阿瞒”,还说什么如果没有我许攸,你小子会有今天吗?能站在这冀州城中看风景吗!看看狂不狂?试问曹操身边有才干有才华的人有多少,有谁敢指着曹操的鼻子直呼他的小名的?别说小名了,有谁敢直呼他的大名的?肯定没有啊!(反正意思就是个意思吧)。

    曹操听后表面上一点没有生气的意思,还对许攸说:你说的对啊,要是没有你,哪来的我曹操今日!对许攸是一顿称赞,但心里有有些不开心了。后来许攸又在城外对别人说如果没有他,曹操怎么可能打得下来冀州之类的话,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三国演义》中是被许褚一怒之下给砍了脑袋。)

    所以做人不要太狂,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容忍你的狂妄。罗贯中在文中是这样描述许攸的:

    堪笑南阳一许攸,欲凭胸次傲王侯。

    不思曹操如熊虎,犹道吾才得冀州。

    第一位,祢衡

    我认为这一位,要比前面那两位都要狂妄,为什么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市临邑县)人,《山东通志》载祢衡为今乐陵人,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其年少时就有文采和辩才,著有《鹦鹉赋》《吊张衡文》等作品。看看,只活了二十六岁,而《三国演义》中祢衡只活了二十四岁。那么祢衡有多狂呢?

    据记载,祢衡年少时就非常有文采,而且能言善辩,不过此人恃才傲物,尤其喜欢指摘时事(就是喜欢揭短),而且看不起别人。兴平年间曾在荆州避难,到了建安年间来到许都,却得不到赏识。据说祢衡当时带了一块刻了字的木板,等到木板上的字都磨的快看不清楚了,还没有找到赏识他的人。

    当时许都刚刚建立,也就是曹操带着汉献帝刚刚在颍川(今许昌)建都,当时的贤臣、谋士、学者都聚集到了这里,就有人问祢衡为什么不去投奔陈长文(陈群)、司马伯朗(司马朗),祢衡却说:“开完笑,我是什么人,怎么能和杀猪卖肉的屠夫去交往呢?”看看多狂,这俩人在当时虽然名气不是很大,但好歹也是有点名气的人物啊,祢衡却把他们比作屠夫。

    又有人问他:“荀彧(荀文若)、赵融(赵稚长)怎么样呢?”

    祢衡回答说:“荀彧嘛,倒是可以借他的那张脸去吊丧(意思就是说荀彧长着一张哭丧脸),赵融倒是可以让他去管理厨房。”这太狂了吧!要知道荀彧可是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啊!曹操都非常看重的人,他却这样去评价,这要是让荀彧知道了还不得气得吐二两血出来啊!

    不过祢衡也不是谁都看不上,当时和孔融还有杨修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他经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余的人平平庸庸,不值得提。”意思就是除了孔融和杨修,其他的都平庸无能之辈,根本就不值得提起。孔融也很欣赏祢衡的才能。

    当时的祢衡才二十岁,孔融已经四十多了,两个人还是做了好朋友,为了给祢衡谋得一个出路,孔融就把祢衡推荐给了汉献帝,还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祢衡的才华。曹操呢,本来就是一个喜欢贤能的人,就很想见一见这个祢衡,可是祢衡却看不起曹操,甚至厌恶曹操,就称病不见,而且还多次对曹操口出狂言,并说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是一群废物。

    曹操当然也因此恨上了祢衡,但当时祢衡声名在外,曹操怕背上杀贤的骂名,影响自己以后招贤纳士,就没有杀他,但曹操也想羞辱他一番。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于是就召他做了鼓史,然后大宴宾客,让祢衡检阅鼓史们的鼓曲。

    在古代,鼓史们在经过宴会大厅的时候都是需要脱去自己的衣服,再换上鼓史专门的服装。当时祢衡正在演奏《渔阳》鼓曲,鼓曲节奏悲壮,听得人无不感慨。这时候祢衡径直走到曹操面前,下吏见他没有换衣服,就呵斥他说:“你小子怎么这么不懂规矩,为什么不换服装就进来了?”祢衡一听要换衣服,说道:“好啊,那我现在就换。”

    于是在宴会现场,当着曹操和所有宾客的面把自己脱了个一丝不挂站在那里,还转了一圈,然后才慢悠悠的换上鼓史的衣服又去击鼓了,鼓曲结束之后便扬长而去。曹操就对众人说了:“本来想以这种方式羞辱一下祢衡的,没想到反而让大家看了一段男士脱衣舞,被他给羞辱了,可惜啊,要是个美女在这表演脱衣舞就好了。”(哈哈...又玩笑了啊!)

    孔融从回来以后那个气啊!狠狠的训了祢衡一顿,又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祢衡就答应了孔融要去给曹操赔罪,于是孔融又去见曹操替祢衡说了一堆好话,还说祢衡会亲自来赔罪,曹操听后那个高兴啊!从这也能看出来曹操还是很大度的,而且很欣赏祢衡的才华。于是曹操命令守门的人,如果有客人求见马上进来通知他,看看曹操对祢衡有多重视。

    可是这一天曹操等了很久很久,都深夜了,祢衡才来,而且穿着非常普通的单衣、头上缠着普通的头巾就来了,手里还拿着一根三尺长的木杖。而且祢衡没有进去找曹操,而且坐在大营门口,用手里那根木棍捣着地面大骂曹操。这可把曹操给气坏了,好家伙,劳资再怎么着也是一方军阀,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我看你有些才华,想要抬举你,在这等了你大半夜,你丫不来也就算了,还敢在大门口骂我?太狂妄了!

    但曹操当时还是没有杀他,因为在那个年代,名士的影响力很大,曹操当时又需要招贤纳士,不肯背上杀贤的骂名,于是就把他推荐给了荆州的刘表。

    祢衡到了荆州,一开始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刘表对他更是非常看重,甚至写奏章都要请教祢衡的建议,可见刘表对祢衡有多看重了。可是后来祢衡又侮辱、轻慢了刘表,刘表非常生气而且感到羞耻,刘表也不想背上杀贤的骂名啊!但刘表却想了一个借刀杀人的法子。

    刘表知道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暴躁,而祢衡又是个恃才傲物,傲慢无礼的人,于是就把祢衡推荐给了黄祖。祢衡到了江夏深得黄祖看重,黄祖让他替自己做文书之类的事情,祢衡处理的非常得当,这让黄祖非常高兴。当时黄祖的大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和祢衡关系最好。有一次黄射宴请宾客,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黄射便请祢衡作一篇赋,祢衡提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修改,文辞色彩也非常的华美,这就是祢衡的《鹦鹉赋》。

    可是后来祢衡在黄祖的宴会上又口出狂言,让黄祖有些难堪,于是黄祖就说了他几句,祢衡就不高兴了,直接骂黄祖是“死老头子”。这可把脾气暴躁的黄祖给惹火了,就要打祢衡,祢衡更是指着黄祖的鼻子大骂,祖宗十八代都让他给骂遍了,黄祖终于爆发了,下令杀了祢衡。事后黄祖也有些后悔,可是人已经嗝屁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下令厚葬了祢衡。

    祢衡的墓在武汉市汉阳莲花湖畔,是武汉市一九八三年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此可见,不论你多有才华,都要收好自己的锋芒,不要太狂妄,认为自己很厉害就谁都不放在眼里,否则迟早是要吃亏的,做人还是低调些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