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历史及民间传说品评 > 第五十八篇,蜀汉的开创者,汉昭烈帝刘备

第五十八篇,蜀汉的开创者,汉昭烈帝刘备

    其实在前面我已经写过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了,那么为什么今天又要重新写一篇呢?其实啊,我是这么想的,刘备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蜀汉政权的开创者,也是三国时期屌丝逆袭成功的典范。而关于刘备的评价,许多人都说他是一个十足的伪君子,也有人说了,刘备一生宽厚仁义,乃是三国时期少有贤君,那么今天这篇文章,咱们就深度剖析一下刘备这位三国名人,蜀汉的开创者,汉昭烈帝。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史家多称其为先主。这些咱们在前文中都有提到,在这里就不多浪费笔墨了。

    前文中我们讲到,刘备小时候因为父亲死的比较早,一直跟随着母亲以织草席,草鞋为生,家境十分的贫寒,十四岁之前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不过刘备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一心想要匡扶汉室。

    直到十五岁那年,母亲才让刘备外出求学,于是刘备与同宗的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入了当地名人卢植的门下,前面咱们也提到过,卢植本是东汉九江太守,身居要职,因为得罪了董卓这才辞官归隐。话说卢植这么一个人,刘备凭什么就能拜入他的门下呢?其实这里要感谢一个人,就是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

    话说刘备小时候还是很调皮的,邻居们都觉得他以后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只有刘元起觉得刘备以后必然会有很大的作为,于是对待刘备如亲儿子一般,自己又和刘备是同宗,自然是要资助的了。

    不过刘备在卢植门下学习时并不用功,倒是喜欢狗、马、音乐和华丽的衣服,这确实有些玩物丧志了。据说刘备不爱说话,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为人却很机敏,喜欢结交游侠,当地的豪侠都愿意和刘备结交,就连当地的富商都常常资助刘备,可见刘备的为人还是不错的。

    后来二十四岁的刘备凭着镇压黄巾军的军功得了个安喜县尉的官职,但当时朝廷发下命令,凡是因军功而做官的人,都要进行筛选来淘汰掉一批,而刘备不肯贿赂都邮,被列入了淘汰的名单中,刘备一怒之下把都邮从被窝里拉出来捆在柱子上狠狠的用鞭子抽打了二百多下后,挂印离去。由此可见,刘备为人正直。

    后来的刘备又担任过下密县丞、高唐尉、高唐令等职,投奔公孙瓒后被表为别部司马。后来好不容易有了徐州这么个能够安身立命的地方,还被吕布给抢去了,刘备只得再次浪荡江湖,吕布被杀后,刘备又暂时依附在曹操麾下,可以说颠沛半生尚无立锥之地。但就这样的一个人,身边却有一帮追随者,关羽和张飞二人就不多说了,两个人在三国时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大将,却甘心跟随落魄的刘备始终不离不弃,这中间自然是有原因的。

    话说刘备历任各地官员期间始终善待百姓,不论身份高低都可以和他同席而坐,一起吃饭喝酒,畅所欲言,深受百姓的爱戴,还有一点就是,刘备和曹操一样不畏权贵,敢于对世间不平之事抗争,为百姓出头,这样的人老百姓当然喜欢了,刘备也因此而名扬天下。这也是曹操不敢贸然杀害刘备的原因,因为在当时不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位高权重的大臣甚至天子,都很重视民间有名望的人士,这些人的影响力在社会上是非常大的,曹操怕背上骂名才不敢杀刘备。不过我想曹操最后肯定非常后悔当初没有杀了刘备吧!

    而纵观刘备一生,从颠沛流离,一无所有到蜀汉皇帝,可以说经历了无数坎坷,成功来的属实不易,刘备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仁义形象,始终秉承以仁治国,不过刘备也有诟病。

    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布。这是《三国志·先主传》中的记载,前文中也有提到过,意思大概就是刘备被吕布打败后逃亡途中,因为没有粮食,刘备便纵容部下相互啖食,而关羽和刘备也有享用,这段故事也被罗贯中以“刘安杀妻”的故事写入了小说当中。

    后来我翻阅了陈寿的《三国志》却没有找到这段记载,又仔细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段记载乃是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的《英雄记》中的一段记载。而《英雄记》本就属于野史,虽然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否真实,谁又能说的清楚呢?这里也就不做论证了,毕竟时间过去了那么久,许多历史真像又岂是我们这些后人所能窥探的呢?

    而关于刘备的仁义,其实许多史学家还是非常认可的,他们甚至觉得不仅同时期的曹操、孙权不能和刘备相比,就算是后来的诸多大统一王朝的君主也无法和刘备相比,刘备的道德指数在我国历史上众多的君主当中绝对可以排到最前面,这里说的只是刘备的仁义。

    纵观历史,刘秀、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也好,这些伟大君主自己统兵打仗的时候或许能够做到怜惜百姓,但属下将领掳掠百姓的事情却时有发生,东汉时期的成都之屠,唐初的夏县之屠,宋初的江州之屠,明初的和州之屠等等大屠杀,都给这些帝王留下了劣迹。曹操当初曾写下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忧国忧民的诗句,却在徐州屠杀了十万百姓,官渡之战斩杀了袁绍七万降卒,这也与曹操最初的意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只有刘备,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善待百姓,严禁部下兵士骚扰百姓,即使是刘备死后的四十年里,蜀汉军队虽然弱小,屡次遭到挫败,执政者和统帅也换了好几个人,但却一直坚守开国君主的道德底线,从未有过屠城的事情发生。刘禅在位期间虽然没有什么太拿得出手的政绩,但也很受百姓拥戴,执政期间刘禅善待百姓,出现粮丰民富的景象。

    然而刘备这么一位待人宽厚,心系百姓,从不枉杀无辜的君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吃人肉,可见当时的社会之残酷。

    而且刘备进驻蜀地时,当时的四川地区交通非常落后,山路太多,为了更好的通讯,刘备设置了邮驿。

    称帝后,为了对付北方的曹魏,刘备在汉中建立了北伐的军事基地,但蜀道难行,怎么办?刘备下令在汉中和关中之间开辟了四条主要道路,分别是著名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金牛道。并在汉中设置了重要的关隘白水关,关隘周围的山上布满了烽火台,又从白水关到都城之间的四百里间设置了一系列的馆舍,以保障邮驿的正常运作。

    同时关羽在荆州也沿江设置了通讯用的“斥堠”,烽火台一直通到樊城前线,由此可见关羽北伐也是做足了准备,并不是贸然出击。

    刘备还制定了蜀科,也就是蜀汉的法律制度,刘备刚入川的时候,蜀地百废待兴,据《三国志》记载,参与蜀科的制定一共有五人,分别是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不过蜀科具体内容已经无据可考了,不过据《诸葛亮传》记载,蜀科执法严峻,但公平公正,可以说执法严明,恩威并施,绝不会威逼恐吓,百姓并没有什么怨言。

    陈寿是这样评价刘备的: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而纵观历代对刘备的评价,大多都是说其仁义宽厚,善待百姓,有雄才大略等等,可见刘备并非假仁假义,至于君子不君子嘛,这里就不做太多的评价了。

    不过怎么说呢,我个人不太喜欢喜欢刘备,而倾向于喜欢曹操,可能是性格使然吧!亦或许是年纪尚轻之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