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历史及民间传说品评 > 刘备出征为什么不带诸葛亮,他在怕什么?

刘备出征为什么不带诸葛亮,他在怕什么?

    汉昭烈帝刘备,他的一生其实挺传奇的,起步是三国时期各路军阀中最低的,从一个倒腾破...草鞋的,一直做到皇帝,建立了蜀汉政权,可谓是屌丝逆袭成功的典范。

    刘备的一生并不是顺风顺水,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充满着艰辛。刘备的创业之路自然也非常坎坷,甚至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但他并不气馁,一直在寻找机会壮大自己的力量。直到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就是诸葛亮。

    我们都知道,早期的刘备虽然拥有着关羽、张飞、赵云这样能征善战的悍将,但因为身边没有一位为自己出谋划的谋士,导致他处处掣肘。颠沛流离数十年依然是一事无成,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诸葛亮的出山辅助,则使刘备迅速崛起。

    而刘备得以崛起的转折点就是赤壁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很多人认为表面上来看诸葛亮的作用并不大。因为赤壁之战基本上都是东吴打的,诸葛亮不过是前往柴桑说服了孙权,促成了孙刘联盟而已。历史上的什么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这些事情都是人家东吴干的,跟诸葛亮没有半毛钱关系。

    其实不然,在我看来这场战役诸葛亮的功劳还是很大的,至少对刘备阵营来说是这样。而诸葛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赤壁之战后期,此时曹操已经败逃了,这时候诸葛亮果断建议刘备攻下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来作为根基,这也是刘备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地盘。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刘备开始迅速崛起。后来刘备又向孙权借来了南郡,完成了《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第一步,从而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也就是说,赤壁之战,东吴出力最多,但得到的却是最少的,这也难怪孙权心里总是不舒服。

    到后来刘备率兵入川时,荆州也就成了刘备的大本营,为了巩固荆州局势,刘备入川时就令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从这样的安排来看,刘备是非常看重荆州这块土地的,几乎是把自己全部的大将都留在了那里。直到攻打益州失利,庞统战死后,刘备才下令把诸葛亮、张飞、赵云调去益州前线。

    我们都知道,刘备一生独自带兵打了十八场战役,有大有小,输多赢少,可是这十八场战争都没有带诸葛亮,这是为什么呢?有人不禁要问,难道是刘备对诸葛亮不够信任吗?

    其实不然,相反,刘备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开玩笑,刘备三顾茅庐才把诸葛亮请出来,况且最后托孤也是诸葛亮,这能是不信任吗?之所以打仗不带他,是因为诸葛亮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刘邦早期有三个重要的谋臣,分别是萧何、张良、陈平,他们为大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巨大地贡献。张良和陈平一直随军出征,萧何则经常是留守后方,掌管全局,为刘邦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源,虽然他很少随军出征,但到了论功封赏的时候,萧何却被排在了第一的位置。

    这不仅是因为萧何是第一批跟随刘邦的人,主要还是他能够运筹帷幄,能够掌握全局,凝聚民心,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断,最关键的是能够为前线打仗的刘邦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并且,萧何为人真诚,为刘邦举荐了许多能人贤士,最具代表的就是“兵仙”韩信。

    所以刘邦称帝后,力排众议把萧何评为了第一功臣,封为酂侯,食邑最多。刘邦的这一举动也招来了群臣的不满,认为他念及萧何以前对他好而徇私了。对此刘邦打了一个比方: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功狗”论,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大概就是说人在打猎的时候,追击猎物的是猎狗,但能够发现猎物踪迹向猎狗发出指令的是猎人。现在你们不过是只能奔走捕获猎物,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

    我怀疑刘邦在骂人,而且证据确凿!

    而当刘备拿下荆州后,就已经把诸葛亮当做了自己的萧何,他不用随军出征,只需要留守后方,在保证后方不乱的情况下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非常难,首先要有掌握全局的能力,其次要能够压得住内部将领,最后还要防御周边势力。

    有人会问,当时刘备不是还有一个庞统吗?为什么一定要诸葛亮留守荆州呢?

    确实,当时刘备还有一个谋臣庞统,同样能力出众,但庞统是刘备占据荆州后才加入的,时间较短。诸葛亮则是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加入的,这倒不是刘备不信任庞统,只是相对诸葛亮而言,自然少了一些,这只是其一。

    其二,庞统的威望不够,至少还没到能够压得住众位将领的地步。我们都知道,关羽张飞是刘备最信任的两员大将,他选择让这二人同时留守荆州,就是因为他非常看重这块土地。但这俩人可不是谁都能压得住的,张飞还好一些,无非就是爱喝个小酒,喝醉了打个士卒啥的。关羽可是个刺头,你一个新来的,什么突出的表现都没有就想让他听你的,做梦想屁吃呢?肯定是不可能的啊!就算是为刘备阵营做了不少贡献的诸葛亮有时候都不得不拍关羽的马屁,才能把他说服。试想刚加入的庞统能压得住吗?所以刘备入川时才选择留下诸葛亮。

    包括后来的汉中之战,刘备选择带法正迎战曹操,而让诸葛亮留守成都,征讨东吴诸葛亮也是留守成都。这都说明,刘备对诸葛亮是绝对信任的,事实也证明,诸葛亮有这个能力统筹大局。

    这一点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记载的很详细,赤壁之战后,“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事实也证明,荆州在诸葛亮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比如刘备攻取益州后,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作为军事中郎将,在刘备中后期,诸葛亮似乎一直都是留守后方,处理军政要务,发展经济,搞后勤。这自然也体现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

    除了信任,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在军事上是有缺陷的。这一点从陈寿对他的评价就能看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也就是说,诸葛亮擅长治理国家,管理军队,治军严整,但不擅长奇谋妙计,治理百姓的才干优于做统帅的谋略,不擅于随机应变。(大概就这么意思,我也不愿意整那么一大段翻译。)

    我们伟大的领袖***对诸葛亮很是推崇,曾多次对其做出评价,其中有这么一句:诸葛一生唯谨慎。

    其实细看关于诸葛亮的记载你会发现,诸葛亮做事确实非常谨慎小心。当然,谨慎是一件好事,但带兵打仗常常需要出奇制胜,一味的谨慎确实不适合带兵。

    而纵观我国历史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大都是说他擅于治理国家,带兵打仗次之。所以刘备打仗不带他很正常,唯才是用嘛。

    至于说怕什么?可能是刘备是怕饿死吧!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尤其是在古代,若是后勤补给供应不上,这仗完全就没法打。在我国历史上应该后勤问题而不得不撤军,甚至惨败的战争也确实不少。

    比如关羽发起的襄樊之战,之所以会失败自然少不了关羽自身的原因,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用错了人。搞得后勤供给不足也就算了,还弃城投降了。

    还有一个原因前面也说了,就是治国有方,毕竟君主出征,最担心的就是后院起火嘛,而诸葛亮又擅于治理国家,所以留他在大本营掌控局面,刘备也放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