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等会,先别打我!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奉先殿内!

第一百一十二章 奉先殿内!

    一个上午的时间,陈谦吉都在上书房内,跟康熙皇帝商讨恩科的具体事宜,直至孝庄的贴身太监过来传

    她的懿旨,这才完毕。“王爷,老祖宗传旨,让您上书房议事完了之后,前往慈宁宫,她老人家有话跟您说。”孝庄的贴身太监朝着陈谦吉躬身说道。

    “遵旨。”陈谦吉微微躬身还礼。

    贴身太监温和的上前将陈谦吉搀扶起来,之后快步的退出了上书房。

    “皇上,那我可就去慈宁宫了。”陈谦吉无奈的看向了康熙。

    康熙皇帝满脸的疑惑。

    “皇祖母让你过去干什么?”

    陈谦吉耸了耸肩,“不会有什么事情的。放心吧,乾坤已定。”

    陈谦吉嘴角微微上斜,露出一抹奸笑,之后跨步走出了上书房。

    守在上书房外的无舌见陈谦吉跨步走了出来,赶忙迎了上去。

    “主子,奴才刚才看到老祖宗的贴身太监了,是她让您过去么?”无舌沉声问道。

    陈谦吉点了点头。

    “主子,这个......”无舌皱眉,看他的样子是有话要说。

    可陈谦吉此刻,确实能想到无舌想说什么,轻笑着摇了摇头。

    “放心吧,他虽贵为大清朝的老祖宗,但想要动我大清的一字并肩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再说了,能从她的手里将京师的军队实际控制权弄到手里,他也算见识了我的能力,就这样的人,一个帮着他孙儿、帮着大清朝的人,她又怎会舍得对我下手呢?”陈谦吉说话间,双眼闪过一抹狡黠的亮光。

    无舌见状,也只能点了点头,跟随陈谦吉的步伐,朝着慈宁宫的方向而去。

    十数分钟之后,陈谦吉赶到了慈宁宫。

    而此刻的正殿之内,打扮的极为正式的慈宁,端坐在了正殿的主位之上。

    陈谦吉一只脚刚刚踏进来,便感到了一抹严肃,赶忙躬身跨步走了进来,来到了孝庄的身前三米处,朝着她叩拜了下去。

    “孙儿陈谦吉,拜见皇祖母,皇祖母千岁千岁千千岁!”

    孝庄温和的笑了笑,在一旁贴身太监的搀扶之下,缓缓站起身来,跨步来到了陈谦吉的身前,俯身将他搀扶起来。

    “起来吧,随本宫去个地方。”

    陈谦吉听言,脸上瞬间展现出一阵疑惑。

    “你这不按套路出牌啊。”陈谦吉被孝庄轻拉着,跨步朝着慈宁宫外而去。

    十数分钟的步行之后,陈谦吉终于知晓了她们此行的目的。

    “奉先殿!???”陈谦吉看着远处的奉先殿,瞬间傻眼了。

    “老祖宗,咱们去那里干啥?”陈谦吉侧脸看向了孝庄。

    只见此刻的孝庄,一脸的凝重,并未回应陈谦吉,而是继续跨步而行。

    “啥意思?”陈谦吉此刻的心里,七上八下的,他倒是不担心孝庄会对他下手。只是搞不明白,她此举的目的是什么。

    对未知的惧怕,是每一个人的弱点!

    数分钟过后,陈谦吉在孝庄挽手之下,抵达了奉先殿的门口。

    守门的大内侍卫看到孝庄的到来,赶忙叩拜了下去。

    “奴才拜见老祖宗。”

    孝庄一脸的严肃,低哼一声,“平身。”

    “开门!”

    守门的大内侍卫躬身回应,之后跨步上前打开的奉先殿的大门。

    “进去吧。”

    孝庄说话间,将陈谦吉放开,而后双手开始整理自己的衣服,之后缓步走了进去。

    陈谦吉一脑门的疑惑,学着孝庄的样子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朝服,跨步跟随走了进去。

    奉先殿是供奉历代大清先祖牌位的地方,此刻殿堂内,烛光摇曳,扑鼻的焚香味道,让陈谦吉忍不住的打了个哈欠。

    此刻的孝庄,双手捧着三足清香,脸色凝重的朝着面前的诸多牌位,恭敬的叩拜了下去。

    待深深三叩首之后,旁边的贴身太监跨步上前,低头将清香接了过去,而后插入了香炉之后,之后转身过来,双手将孝庄搀扶起来。

    “谦吉,你也来上柱香。”孝庄在进香完毕之后,侧脸看向了陈谦吉。

    陈谦吉点了点头,学着孝庄的模样,进香完毕。

    在看到陈谦吉完毕之后,她温和的点了点头,转过身子在太监的搀扶之下,缓步来到了供案左手边的座椅之上坐了下来。

    陈谦吉见状,躬着身子站到了她的面前。

    “谦吉,你现在是我大清朝的一字并肩王,本宫已经焚香告诉了列祖列宗,决定给你抬旗,让你进入我正黄旗。享正黄旗副旗主的皇贵待遇。”

    孝庄原本想着,自己此话一出,陈谦吉定然会高兴的俯首接旨才是,可万万没有想到,陈谦吉此刻却是皱起眉头。

    “怎么了谦吉?不愿意么?”孝庄脸色凝重的看向了陈谦吉,沉声问道。

    陈谦吉摇了摇头。朝着孝庄深深躬身作揖,回应道,“皇祖母,孙儿感谢您准孙儿入旗。可是......”

    “可是什么?”孝庄一会的看着陈谦吉。

    “可是皇祖母,您想过没有,您准我入旗,那全天下的百姓该如何看到孙儿?”陈谦吉缓缓抬头看向了孝庄。

    孝庄皱眉,沉思了片刻之后,抬手示意陈谦吉继续说下去。

    陈谦吉点了点头,接着说道,“皇祖母,孙儿觉着,你应该准天下所有的百姓,全都入旗!”

    “全都入旗?”孝庄被陈谦吉的一句话,直接搞得站起身来,一脸疑惑的盯看向了他。

    “是的,皇祖母,入旗,不止是身份的证明,更是意味着往后的生活,会得到朝廷的贴补,那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孙儿提议,在我大清治下,分设汉八旗,人数不限。全天下的百姓,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以被朝廷授予汉八旗的名号,享受朝廷的贴补。”

    孝庄可是历经三代帝王的圣人,陈谦吉的言外之意,她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你是想以汉八旗的身份,来引导天下所有人,让他们为大清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大清朝的发展,出谋出力,对吧?”

    陈谦吉点了点头。

    “是的,皇祖母,朝廷这道法令一出,定然会引起天下百姓的共鸣,必然会争先恐后的想方设法为大清建设出力,只要建议合理,被朝廷采用的话,那他的身份便可授予。”

    “此举表面看是给朝廷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其实还是朝廷赚了。朝廷会因为这些人给出的提议,增加更多的收入。”

    “这便于皇上的治国之道不谋而合,毕竟,皇上统御天下的前提,便是他治下的百姓丰衣足食。”

    陈谦吉的话,让孝庄的脸色变了又变,最后堆满了笑容。

    “孙儿啊,有的时候,祖母真的很想看看你的脑子是怎么长得,居然能相处如此的计策。”

    陈谦吉腼腆的笑了笑。

    “皇祖母,只要秉承一个心思,那就是做一切事情都为了天下百姓,那这些治国的方法,换任何人都是可以想到的。”

    孝庄眉头微皱,听出了陈谦吉的言外之意。

    “你是想说,皇祖母想用入旗来笼络你么?”孝庄脸上没有丝毫的责备,轻笑着说道。

    陈谦吉没有回应。

    孝庄抬手,轻轻的抚摸着陈谦吉的额头。

    “说实话,皇祖母的确是这么想的,为的,也还是咱大清的天下。听完你的话,皇祖母想说,是皇祖母狭隘了。”

    孝庄长长的叹了口气,缓缓站起身来,拉着陈谦吉转身、缓步来到了摆放着牌位的地方,双眼凝视着牌位上方,列代大清皇帝的挂像,沉声说道,“本宫此举,也是想让我大清江山延绵万世。让玄烨治国,能有你这个,没有任何威胁,愿意全身心帮着他的肱骨之臣啊。”

    “呵呵......”陈谦吉听言,轻笑着摇了摇头。

    “谦吉啊,你是本宫这数十年来见过的,最有脑子的人,如果你全心为了咱大清朝,为了皇上的话,那定会成就一番大业,成为康熙皇朝的肱骨之臣,可一旦有什么不轨的想法,放眼天下,能治得了你的人,还真没有。”

    孝庄说着转过身来,一双犹如鹰鹫一般的眼睛,死死的盯看向了陈谦吉。

    陈谦吉耸了耸肩,朝着孝庄躬身回应道,“皇祖母,孙儿明白您内心的焦虑。可是孙儿想告诉您的是,孙儿对于那把椅子,真的不感兴趣。”

    孝庄神情一愣。

    陈谦吉接着说道,“皇祖母,在孙儿的眼里,最为重要的是天下的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全天下的人,都能生活的富足,仅此而已。”

    “皇祖母,这是孙儿的心里话,今日既然咱祖孙说到这里了,那就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吧。”

    孝庄神色凝重点了点头。

    陈谦吉接着说道,“皇祖母,玄烨有帝王的野心,他想要盛世皇朝,想要大清万年永固,但这个愿望的前提,便是天下百姓归心,这于孙儿的愿望不谋而合。孙儿愿意凭自己的力量,帮着皇上完成他的愿望。”

    “至于权利,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就算皇上给了我超越王爷的权利,孙儿这也不是还回去了么?”

    孝庄听得出来,陈谦吉此刻所说的,便是康熙皇帝曾经赐予他的随身紫色玉玺的事情。

    “呵呵...”孝庄笑着回应了一句。

    陈谦吉说道,“皇祖母,您的担心,索中堂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做了铺垫,这不是将他的另外一个孙女也赐予了孙儿了么?我跟皇上成为了连襟,扯上了皇族的关系,那我今后无论想法还是做法,都必须要先考虑皇族利益这方面的事情了。这对我来说,也就成为了束缚。”

    “所以,皇祖母,在忠孝方面,我已经跟皇上站在了一条船上,是不会推倒他的。”

    “再者说,皇位在我的眼里,那就是刀山火海,谁坐上去都不是去享福,而是受罪的。孙儿生性懒惰,从实际方面,帮着他处理棘手的朝事就好了,而玄烨,他去做统筹安排。”

    “皇祖母,我们可是分工很明确的。”

    孝庄听言,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笑容。

    “并肩王陈谦吉听旨!”

    陈谦吉一听,一脸疑惑的朝着孝庄躬下了身躯,沉声说道,“孙儿谦吉听旨!”

    “大清太皇太后孝庄懿旨,命并肩王陈谦吉着手组建汉八旗,并授予并肩王陈谦吉任汉八旗中正黄旗旗主之位。钦此!”

    陈谦吉听言,嘴角上斜,挂起一抹微笑,抱拳躬身回应,“孙儿接旨!谢太皇太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