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国争霸

    秦国使者来到楚国说明来意,楚成王想了想,叫来重耳。

    楚成王深情的对重耳说:“楚国距离晋国太远了,要经过好几个国家才能到达。秦国与晋国交界,秦国国君很贤明,必能助你成为君王。您好好去吧!”

    重耳千恩万谢。

    成王赠送很多礼物给重耳。

    重耳推辞不了,只好笑纳。

    重耳对秦客

    秦穆公又来老一套,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过了一会还觉不妥,又把太子圉的妻子也给了他。重耳心里很难接受这种安排,不打算接受太子圉之妻,所以委婉推辞。

    穆公脸色马上变色,有些不高兴。重耳手下见状纷纷议论,窃窃私语最后达成一致,找人上前劝说重耳。

    胥臣自认非我莫属所以上前对重耳说:“公子圉的国家我们都要去攻打了,何况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这样岂不是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

    重耳觉得有道理。

    重耳于是拜见秦穆公接受了太子圉妻。

    秦穆公果然十分高兴,安排订婚宴,亲自与重耳

    一日探子来报重耳爸爸去世了,秦穆公特派神农慰问试探重耳。

    神农拜了三拜,低头对重耳说:“听说你的爸爸去世了。虽然很悲伤,但是我听说,失去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您恭敬严肃,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请考虑一下吧!”

    重耳听后先是面露喜色,但是随即平静,找理由离开。

    后来听说重耳转身将这事告诉舅舅狐偃。狐偃想了想说:“你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

    重耳急切的说:“但是时机非常难得呀”

    舅舅狐偃说:“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我们无罪过啊?”

    重耳想了想觉得有道理,所以又回到堂上。

    重耳便低声对神农说:“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不能参加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

    神农说:“那件事考虑得怎么样?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还有其他的图谋来辜负您的情义啊?”重耳动情说道。

    神农说:“你还是再考虑考虑”

    重耳不再说话,只是屈膝下跪,以额头触地,不露面容。

    这是居丧期间答拜宾客时的礼节,以示极度的悲痛和对吊者的感谢。

    但是重耳不拜谢神农,哭着起身,起身后不再跟他私下交谈。

    神农只好复命将事情经过告诉秦穆公。秦穆公听后赞叹的说:“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谢,是他没以晋献公的继承人而自居,所以没有拜谢。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起身但不私谈,就表示远离个人利益啊。”

    神农对穆公点点头说:“您终于找到一个好的扶持对象”

    神农心里想重耳还是重情重义,不过先前为什么面露喜色。从堂后出来又完全改变态度。难道有高人指点?不过重耳还是个好人。

    重耳复国

    居丧完毕后,一次秦穆公宴会重耳时对他说:“我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但是需要时机”

    赵衰与重耳离开了座位,再次对秦穆公拜谢说:“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

    穆公说:“你是我女婿,当然会支持你”

    不久很多晋国旧臣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回晋国,愿意作内应的人很多。

    于是秦穆公和神农他们商议,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所以秦穆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

    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很显然重耳即将登上大位,这时狐偃找机会对重耳说:“我跟随您周游天下,有太多的过错,我自己都知道,我请求现在就让我离去吧。“

    重耳看了看他说:“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同甘共苦多年,如果我回到晋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

    狐偃还是不放心。

    于是,重耳就把怀中珍藏璧玉扔到黄河中,与狐偃明誓。

    这时船中一人,突然冷笑道:“确实是上天在支持公子兴起,可狐偃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并以此向君王索取,太无耻了。我不愿和他同列。“说完就自行隐蔽起来渡过了黄河。

    神农忙问那人是谁?重耳说此人叫介子推。神农心想此人说话不俗,志向高洁,必是能人异士。所以想去交谈,竟无法寻到。

    在秦军的强大武力下,晋军溃逃,晋怀公被杀,重耳登位。

    重耳来到国都继任晋文公,大封群臣,君臣喜气洋洋。

    神农突然想起没见介子推,就问重耳:“介子推跑哪里去了?”

    重耳这才突然醒悟:“怎么忘了这个忠臣”

    原来晋文公当年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有一次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

    重耳喝了汤非常高兴,待看到介子推大腿鲜血淋漓才知道他吃的是介子推腿上的肉。重耳大受感动,承诺不忘介子推之恩。

    但是搜遍全国,不见介子推。

    听邻居说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

    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但是介子推躲避在山里,不愿出来。

    晋文公手下建议放火焚山。介子推孝母,必然担心母亲安危。这样就逼介子推露面。

    重耳依计放起大火,大火燃尽,仍然不见介子推出来。

    搜遍群山发现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女娲说:“介子推是不是脑子有毛病?”

    神农说:“可能介子推知道了人是不能吃人肉的,容易染上朊病毒。怕将来出事灭族”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