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儒学兵

    孟母教子

    孟轲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

    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

    孟母对孟轲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

    孟轲低头说:“对”

    孟母继续说道:“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

    孟轲脸红,不知如何回答。

    孟母慢慢说道:“你今天不刻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

    孟轲跪拜说道:“我知道了,谢谢母亲大人教诲”

    神农说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神农说孟轲碰到一个好母亲真是幸事。

    女娲说孩子犹如小树,总是会犯各种错误。这就需要不断的修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李俚点点头,继续往下讲。

    孟母给孟轲早早找了个童养媳,但是孟轲不喜欢她。

    一天孟轲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干活。

    孟轲没敲门就进屋,猛看见妻子这个样子,转身就走,然后来到母亲屋内向母亲生气的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

    孟母抬头看着孟轲说道:“什么原因?”

    孟轲大声说道:“她蹲在地上,不符合礼仪。”

    孟母惊奇的问:“你怎么知道的?”

    孟轲一字一句说:“我亲眼看见的。”

    孟母想了想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

    孟轲疑惑不解问:“为什么?”

    孟母大声说道:“《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

    孟轲想了想说:“是有这么一条”

    孟母慢慢说:“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

    孟轲不解问:“为什么?”

    孟母语气和缓说:“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

    孟轲思索片刻说:“对呀”

    孟母不紧不慢说:“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

    孟轲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女娲说孟母给孟轲娶童养媳太早了。孟轲大了,见识多了,肯定不满。

    神农说:“过去都这样,很难说有什么爱情,不过婚姻倒是稳定”

    吴起见他们母子两人生活不易,所以经常过去照顾,但是孟轲讨厌吴起来找他母亲。

    求名不易

    吴起母亲去世后,吴起自我感到惭愧觉得没有获得功名,所以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回家奔丧守孝。

    孟轲得知就偷偷将此事告诉了吴起的老师曾申。

    曾申听说后大怒认为吴起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门徒,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

    吴起被迫弃儒,彷徨失落间碰到一位名将曾是孙武的弟子。吴起像发现了新大陆,开始拜师学兵。学成之后在鲁国做了小官。

    适逢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鲁穆公听说吴起很有本事想任用他,但吴起妻子是齐国人,穆公怀疑吴起是不是对鲁国忠心。

    吴起太渴望功成名就,于是杀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鲁穆公于是任命吴起为将,率军大败齐军。

    后来有小人对鲁穆公说吴起连自己老婆都能杀,其他人更不在话下。

    鲁穆公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免去了吴起的官职。而吴起的主公季孙氏也因懈怠宾客被杀,吴起失去生活来源。

    孟轲暗自得意,偷偷过来劝说吴起离开,因为名声已经臭了。吴起觉得有道理所以离开鲁国投奔魏国。

    初到魏国,举目无亲,吴起不得不花费巨资经人解绍,魏文侯才答应相见。

    吴起穿着儒服拿着自己所写的兵书见魏文侯。

    魏文侯看了一下兵书对吴起说:“我对战争没有兴趣,”

    吴起低声说:“您为什么要言不由衷呢?

    魏文侯惊奇的说:“为什么这么说?”

    “现在您一年到头杀兽剥皮,在皮革上涂上红漆,添加色彩,烫上犀牛和大象的图案。这东西如果用来做衣服冬天不保暖,夏天不凉快,谁都看出是另有用途。”吴起继续说。

    魏文侯笑而不语。

    “魏国的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您用皮革把战车包起来,把戟藏在其中,不漏丝毫痕迹。”吴起慢慢说。

    魏文侯惊异的说:“这你也知道?”

    “若是乘坐这种车子去打猎既不华丽也不舒服。如果说您想把这些战车用于作战,却又不寻求会使用的人。”吴起望着魏文侯说。

    魏文侯说:“会怎么样?”

    “这就好象孵雏的母鸡去和野猫搏斗,吃奶的小狗去进犯老虎,虽有战斗的决心,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死亡。”吴起打比喻。

    魏文侯说:“先生说的是不是重了”

    劝谏

    “从前承桑氏的国君,只修文德,废驰武备,因而亡国。有扈氏的国君仗着兵多,恃勇好战,也丧失了国家。”吴起旁征博引。

    魏文侯点点头。

    神农问“承桑氏”和“有跋氏”情况。

    李俚说“承桑氏”是黄帝时期东夷族部落,“有跋氏”是夏启时部落,因为不参加会议被夏启灭掉。

    神农点点头,李俚继续往下讲。

    “贤明的君主有鉴于此,必须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吴起说明主题。

    魏文侯点点头。

    “所以,面对敌人而不敢进战,这说不上是义;看着阵亡将士的尸体而悲伤,这说不上是仁”吴起最后说。

    于是文侯亲自设席,夫人捧酒,宴请吴起于祖庙,任命他为大将,主持西河防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