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编墨家

    经商宝典

    神农问陶朱公有什么经商秘籍吗?

    陶朱公说经商注意“三谋”和“三略”,若能悟透,赚钱不难。

    ⑴注意选择经商环境,把握有利时机,运用市场规律,做事有准备,不盲目。据时而动,得失均衡。

    待乏原则实际上是要求经营者站在时机的面前,守时以待,就像张网捕鱼必须找到鱼方能获猎。

    ⑵经商如同打仗,所以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知道货物何时需用,才懂得货物的价值。

    只有把时和用这两者的关系搞清楚了,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情况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⑶抓住现在时机。得到时机不要懈怠,因为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从时而追。

    处于这种境况要讲究一个快字,指出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

    ⑷销售理论,贵出贱取。

    贵出如粪土,当商品价格涨到最高点时,要果断出手卖出。贵到极点就会反转变贱。

    贱取如珠玉,当商品价格跌落到最低点,要像对待珠玉一样买进,贱到极点就会反转变贵。

    ⑸二八价格,农商俱利。

    出卖粮食,如果价格只有20%,就会伤害农民。如果价格达到90%,就会伤害商人。

    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经营粮食商品;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去发展农业生产。商人与农民同时受害,就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政府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八十和二十之间,这样农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时获利。

    ⑹储存商品越多越好,不要不产生利息的货币,最好用商品换商品。但是容易腐败和吃的东西不要留。千万不要囤积居奇。

    要合理地贮存商品,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货物质量。

    ⑺薄利多销。主张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

    神农说某某总真是发财有道。

    大家都笑起来。

    徙木立信

    神农和女娲告别伏羲和陶朱公,前往秦国。因为有消息说卫鞅在秦国。

    时非一日,来到秦国都城。

    在城门口发现一个奇怪的事。

    门口立着一个木桩,和两张告示。

    一张告示写着“有人能从南门搬到北门的赏十金”。

    另一张告示写着“有人能从南门搬到北门的赏五十斤。”

    很显然百姓将信将疑,无人敢搬才又出第二张告示。

    神农想了想说让他来试试吧。

    只见神农半蹲下腰,调整呼吸,将内力灌输到手上,两手环抱住木头,举在肩膀上,挺直腰,走起。

    周围一群看瓜群众,不住鼓掌,围观,从南门来到北门。

    只见北门一个官员正焦急的来回踱步,看见神农举着木头过来,兴奋的做手势。

    只见唢呐齐奏,鼓乐喧天,鲜花在手,美少女上前。

    官员隆重举行颁奖典礼。首先将黄金做360度展示,接着美少女献花,黄金交接。

    看瓜群众久久不肯离去,官员陪神农他们来到驿馆。

    官员自称卫鞅,神农他们很惊讶竟然这么快就找到了。

    神农问卫鞅为什么要重金奖励搬木头。

    卫鞅无奈的说出原因。

    原来秦人向来自由惯了,不相信政府。

    卫鞅说服秦孝公进行变法。首先起草了《垦草令》,就是鼓励农耕的法律。

    为了吸引群众的注意,提高自己说话的信誉,增加法律出台的执行力,卫鞅苦思冥想,才想出这个办法。

    神农笑着说这个办法不错,简单、快捷,吸引人,有巨大的舆论影响力。

    卫鞅

    卫鞅问神农们是做什么的?不像本地人。

    神农说他们是来秦国应聘的。

    “你们从哪来的?”卫鞅问道。

    神农说他们是从魏国过来。

    卫鞅显得很兴奋,说他也是从魏国过来。

    神农忙接过话题说:“那么我们是老乡了,你是怎么来的,介绍一下经验”

    卫鞅慢慢讲述来秦的经过。

    原来卫鞅是卫国的公子,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

    他早先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学成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公叔痤很欣赏卫鞅,但是自己年老体衰。一次他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卫鞅,说:“卫鞅年轻有才,完全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

    魏惠王摇摇头说:“言过其实吧”

    公叔座详细讲述卫鞅的才能,但是魏惠王不为所动,认为平民能有什么真才实学。

    公叔座见魏惠王没有启用卫鞅的意思,转而说道:“主公如果不用卫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魏惠王义正言辞的说:“我以仁义治国,怎么能随便杀人”

    魏惠王暗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

    公叔痤回去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因为魏国已无用武之地。

    投秦

    不久公叔痤死后,卫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发布求贤令,便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秦孝公。

    卫鞅第一次想用帝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随后通过景监指责商鞅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

    景监说卫鞅发挥失常,请秦孝公再给次机会。秦孝公答应。

    卫鞅于是再次会见秦孝公。卫鞅想上次用帝道游说是不是标准太高了,所以这次改用王道之术游说。

    秦孝公这次倒没打瞌睡,听了几句,还是不能接受。秦孝公再次通过景监责备商鞅油嘴滑舌。

    景监说卫鞅平时不是这样的,可能被大王的威仪吓坏了,请求秦孝公再给次机会。秦孝公勉为其难的答应。

    商鞅第三次会见秦孝公时心里想自己总是把人看高,一定要降低标准,所以这次用霸道之术游说。果然获得孝公的肯定但是却没有被采用,但卫鞅此时已领会孝公心中的意图。

    最后卫鞅再次见孝公时又降低标准,只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时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

    景监不得其解,向商鞅询问缘由。商鞅说秦孝公意在争霸天下,所以对耗时太长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学说不感兴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