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献策

    张负找媒人给陈平说,陈平起初不同意。

    但是媒人说女人如马,必须找到能管控她的男人。如果男人管控不住女人,就会损害男人。

    其实越是克夫的女人越是精品,当然必须有配得上的男人。媒人认为陈平足够配得上。终于胡吹乱侃把陈平说动。

    张负也终于将孙女嫁给了陈平。因为陈平家穷,张家就借钱给他行聘,还给他置办酒宴的钱来娶亲。

    张负告诫他的孙女说:“不要因为陈家穷的缘故,侍奉人家就不小心。侍奉兄长陈伯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嫂嫂要像侍奉母亲一样。”

    陈平娶了张家女子以后,没想到不但没事而且资财日益宽裕,交游也越来越广。

    当时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并且立魏咎为魏王。于是,陈平辞别兄长,前往临济投奔魏王。

    过了不久,项羽攻占土地到黄河边上,陈平前往投奔项羽,在项羽手下做谋士。

    他跟随项羽入关攻破秦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

    神农他们判断陈平人品不错又得项羽赏识,值得一试。

    张良决定孤注一掷,暗中去找陈平。

    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临别时,张良直言来访的意图,陈平思考片刻后,说:“目前主要是范增在力主要杀刘邦。所以要从项羽身边救出刘邦,首先要‘调虎离山’,必须让范增离开项羽几天,不然怎么也不行。”

    张良说:“那就找理由让范增离开”

    突然陈平说道:“有了,目前项羽和义帝开始有矛盾了。可以让范增去处理义帝问题”

    第二天,陈平奏请项羽给楚怀王上义帝的尊号,送他到郴州去养老,这样项羽就可以此号令天下了。

    陈平的话,正中项羽的意。不久,范增上朝见项羽,项羽对范增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接着,项羽把陈平的话说了一遍,说是自己想起来的。

    范增立即附和说:“大王,这事儿还真得解决,宜早不宜迟。而且,这事儿还就得我去。”

    但范增毕竟也是谋士,临行前向项羽提出三件事,第一件就是不能让刘邦回到汉中,项羽答应后,范增才走。

    陈平估计范增走远了,就趁着早朝奏上一本说:“刚安定下来,必须力行节约。但是现在诸侯们聚集咸阳,每路兵马都不下四万人,军粮的负担极重,若不赶快让诸侯们回国,恐怕老百姓就负担不起引起暴乱。”

    项羽一听,大吃一惊,马上传旨:天下诸侯,路远的给10天期限,路近的给5天期限,在限期内作好回国的准备;唯有刘邦留在咸阳,陪王伴驾。

    项羽扣住刘邦,也在陈平的意料之中,陈平趁各路诸侯返国的机会,授意张良,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

    于是,刘邦依张良之意上表,向项羽请假回故乡沛县省亲。

    项羽犹疑不决,张良故意说:“不能叫刘邦回乡取家眷,不然他也许就在沛县称王了。”

    项羽说:“是啊”

    张良说:“您不如派遣他带着残兵败将回汉中去,再派人去沛县取他的家眷做人质,好教他规规矩矩做人。”

    项羽说:“好呀”

    陈平乘机上奏:“陛下既然封刘邦为汉王,也已经布告天下,臣民共知,却不让他上任,恐怕不足以取信天下吧。”

    项羽说:“是啊”

    陈平说:“人家也许会说,陛下一登位便说假话,那以后执行法令,也会阳奉阴违了。”

    项羽说:“对呀”

    陈平说:“不如听张良的话,把刘邦的眷属当人质,留在咸阳,遣送他回汉中去,这样既可以保全信用,又可以约束刘邦,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项羽想了很久,终于同意了。

    刘邦心里欢喜无比,回营后立即拔寨起程。

    神农说陈平出的声东击西的计策救出了刘邦,不仅保住了刘邦的性命,更为刘邦日后东山再起赢得了良机。

    项羽分封完诸侯,诸侯各自前往封国,项羽将义帝迁往长沙郴县,暗中命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于途中将义帝杀死。

    张良送别刘邦到褒中。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

    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

    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

    刘邦依计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以示再也无意东出,以麻痹项羽。

    追韩信

    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

    一日军中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

    神农劝解说:“萧何向来对大王忠心耿耿,又是老成持重之人。想来应该有什么重要急迫之事来不及通告才离开。请放宽心,很快就会回来”

    刘邦说:“我现在如此窘迫,萧何离开也情有可原。等等看吧”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刘邦。

    刘邦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

    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刘邦问道:”你去追回来的是谁?”

    萧何说:“韩信啊。”

    刘邦说:“你把经过讲一下,我不是傻子,如有虚瞒,我一定会治你的罪”

    萧何答应然后慢慢讲述经过。

    原来萧何为追韩信,不辞辛苦,一路问,一路追,直到天黑了,还没追着韩信。

    正想下马休息一下,忽然远远望见有个人牵着马在河边徘徊。

    萧何顿时抖擞精神,快马加鞭,大声喊着:“韩将军!韩将军!”

    他策马赶到河边,气喘吁吁地下了马,气呼呼地说:“韩将军,咱们总算一见如故,够得上是朋友。你怎么不说一声,就这么走了?”

    韩信仍不吭声。萧何又说了一大堆劝他回去的话。

    这时候,滕公夏侯婴也策马赶到;两个人苦苦地相求非要韩信回去不可。

    他们说:“要是大王再不听我们的劝告,那我们三个人一起走,好不好?”

    韩信只好跟着他们回去。到了第三天,三人才回到南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