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设计大宁 > 第二十一章:君前奏对

第二十一章:君前奏对

    刘明的马车在李纲的叮嘱声中向皇宫疾行而去。

    很快,刘明就来到了皇城脚下,向守城的禁军通报姓名后就进入了皇城,刘明这才有兴致好好欣赏这古典的建筑之美。

    琉璃鸳鸯瓦,朱漆大红墙,这是皇宫的主色调。还有那用整根楠木制作的横梁,雕龙画凤。加上走廊上的白玉栏杆,十分华丽壮观。每前进一处,每一个院落,都展现出庄严豪华,神奇优美,五彩斑斓的景色。

    就在刘明心醉在这美景之中时,李显已经找到他了。

    “哎呦,刘子爵,咱家可是找你很久了。”李显说道。

    “有劳公公了,在下见这皇宫雄伟壮丽,一时有些神醉,真是不好意思。”刘明赶紧道歉。

    “跟咱家走吧,陛下正等着你呢!”

    “劳烦公公带路。”刘明做了个请的手势。

    盏茶功夫,刘明已经被带到了御书房门口。

    “刘子爵,陛下在里面等着呢,跟咱家进去吧,莫要失了礼数。”李显叮嘱道。

    “多谢公公指点,在下会注意的。”刘明说道。

    说完,刘明就和李显进了御书房。

    “陛下,刘子爵已经到了。”李显低声在李英睿身边说道。

    “哦?在哪呢,叫朕看看。”李英睿放下正在批阅的奏章,抬头说道。

    “臣,刘明,参见陛下。”刘明赶紧行礼,这还是李纲教他的。

    “平身吧,抬起头来,让朕看看。”李英睿对刘明说道。

    刘明这才抬头,用眼角余光微微打量了一番四周。

    御书房陈设很简单,正对大门有一处案几,李英睿就坐在那里批阅奏章,案几两边是两座藏书柜,里面密密麻麻的摆满了书籍。案几前面两边是两个错金螭兽香炉,还有两道屡屡青烟。

    “好一个俊逸的少年郎!朕听闻你才十五岁,可是如今身家颇厚啊,最难得的是你还有怜悯之心,如今上原县百姓的日子都很殷实啊。”李英睿说道。

    “这是臣师父教导之故,吾师时常告诫于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刘明,你师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能编写出《三字经》《千字文》的人至少学识是少见的,能和朕好好说说吗?”李英睿问道。

    刘明故作犹豫,似乎在回忆,好一会才开口说道:“在臣的印象中,吾师学识渊博,行事洒脱,举止更是琢磨不透,有时像一位浩然的儒者,有时又像是个放荡不羁的浪子。不过臣有一点可以确定!”

    “哦,那是什么?”李英睿好奇的问道。

    “懒!自臣记事开始,我师父就让我学做这个,做那个。臣一身微薄之技就是那个时候学的。”刘明似乎还有些愤懑不平。

    “哈哈…你师父可真是一个妙人啊,行事从心所欲不逾矩,有圣人之风啊。”李英睿笑着说道,随后话风一转,又接着说道:“可惜啊,我大宁与圣人无缘啊。”

    “李显,传朕旨意,着工部尽快列出一个计划,派工匠去上原县,为圣人建陵造墓。”李英睿吩咐到。

    刘明心底暗道:这下不负你养育之恩了吧。我的便宜师父啊。不过嘴里却是快速说道:“谢陛下隆恩。”

    “免礼吧!我大宁能有一位圣人也是与有荣焉。不过,你师虽有圣人之实,眼下却无圣人之名,你担子还很重啊!”李英睿语气严肃的说道。

    “不敢辜负陛下之恩。”刘明恳切道。

    “你既已入世半年,对大宁有何想法啊?”李英睿问道。

    刘明知道重头戏来了,这可能是他在大宁的转折点,于是他认真的思考了一会,才郑重其事的说道:“臣入世半年,对大宁还不甚了解,如果要臣说,臣觉得无外乎十二字可言!”说完还看了看李英睿。

    李英睿会意,说道:“你继续说,如果说错了,朕不会怪你。”

    刘明才继续说道:“这十二个字就是:开商贸,启民智,去内祸,平外敌!”

    “开商贸做何解啊?”李英睿问道。

    “开商贸就是大力发展大宁的商业,让大宁的百姓先富起来,可以在大宁国边境位置建立榷场,开通互市,鼓励民间商贾往来各国贸易。朝廷从中收取商税。”刘明解释道。

    “启民智又做何解啊?”李英睿继续问道。

    “启民智就是让大宁百姓尽皆识字,懂圣人之理,人人有书读,人人可读书。如果国库充盈,臣建议在大宁各县建立学堂,对全国稚子之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刘明把后世的义务教育理念改了一番,解释说道。

    “这可是百年大计啊!”李英睿感慨道。

    “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吾师亦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教育之事,本是百年之计。”刘明说道。

    “那去内祸又怎么解释呢?”李英睿又问。

    刘明意味深长的笑了笑:“这不是陛下正在做的事吗?”

    李英睿看了一眼刘明,继续问道:“去外敌做何解释呢?”

    刘明继续回答:“这就是一件复杂的事了,这和前面的开商贸亦有关联!”

    随后,刘明又向李英睿解释道如何用商贸来做战,这都是后世的所累积的经验。

    最后,刘明用自己的理解给李英睿讲述了一个后世羊吃人的故事:“以前,我师父游历天下时见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小国非常适合养羊,于是有一个大国就用粮食和高价向小国的民众收羊毛,那小国的民众就立即把所有的土地都用来养羊,几年后,小国再也没人种地种粮食了。最后,大国家不收羊毛了,也不卖小国粮食了。那个小国也就因此大乱,被灭国了。”

    李英睿听完,低头沉思了很久,抬头说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也可以用此法这样做?”

    “当然,而且我们可以做得更大,不过这都是由陛下和朝廷诸位大人该考虑的事了。”刘明推诿着说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