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以文挽明 > 第一章 继承大统

第一章 继承大统

    历史上明朝(1368-1644年)是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结束。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乾清宫,朱由校的身子越发沉重。晚上亥时,朱由校终于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一丝游魂奔奈何桥而去。

    “朕以眇躬,仰绍祖宗鸿业七年于兹。深惟皇考取法尧舜之训,兢兢业业,不敢怠遑迩者。三殿告成,光复堂构,夷氛屡挫,边圉渐安,方锐意治平,与民休息,不谓禀赋。

    虚弱自青宫已然,及临御以来,东西多警,朝夕在念,益用忧劳,多思伤脾,遂致绵啜今乃复触,夙恙衄血,陡发凭几,弥留,殆不能起,有负先考顾托之命,朕用尽伤若夫死生尝理,人所不免,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全归顺受,朕何憾焉。

    皇五弟信王,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兄终及弟之文,丕绍伦序,即皇帝位。勉修令徳,亲贤纳规,讲学勤政,宽恤民生,严修边备,勿过毁伤,内外大小文武诸臣,协心辅佐,恪遵典则,保固皇图。丧礼依旧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民间音乐嫁娶。宗室亲郡王藩屏为重,不得輒取离封域。

    各处总督镇巡三司官地方攸系,不许擅去职守,各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差官代行。卫所府州县土官,俱免进香。于戏!兄弟大伦,幸社稷之有主;君臣至义,期夹辅以为忠。尚体至怀,用承末命。布告中外,咸使闻之。”

    随后,以英国公张惟、内阁首辅黄立极、内阁次辅施凤来加上六部各一位侍郎,一共九人,组成迎立小组,立即动身前往信王府。座落在东城区的信王府立即热闹起来,沉寂了一年之久的信王府中门,第一次迎来了贵宾信王朱由检和王妃周玉凤跪在中门外接旨。黄立极抖出张嫣的懿旨,面南宣读。

    咦?这就当皇帝了?朱由检用力掐了大腿,感觉很痛,这才相信是真的。

    “殿下,领旨谢恩吧!”黄立极看到了朱由检的小动作,微笑着催促朱由检。

    他自嘲似的朝黄立极一咧嘴。

    黄立极和张惟交换了眼神双双跪倒朱由检面前。

    “臣张惟!”

    “臣黄立极!”

    “叩见新皇,新皇万岁万万岁″

    施凤来一愣,他觉得自己被黄立极和张惟摆了一道。他们三人同为迎立小组的首脑,黄立极立即他们要向朱由检叩拜表忠心了。

    “平身吧!诸位都是朝中重臣,是大明的栋梁呀!”

    朱由检挽起张惟的胳膊,其他人也随着站起来,免得朱由检又要来扶。

    大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初一,英国公张惟、内阁首辅黄立极主持了朱由检的登基大典。登基大典在皇极殿举行。太常寺官员先行祭天,礼部官员祭地,宗人府的官员则在朱由检的率领下,来到交泰殿,召告列祖列宗:新皇将立,大明皇室源远流长,千秋万世……

    一把金椅,面南背北。另外放置一个宝案,案上放着一件紫红色绣龙皇袍。黄立极率文武百官捧着放置皇袍的宝案,上前跪奏:“祭礼成,请即皇帝位!”

    群臣拥着朱由检来到金椅前坐下,执事官举着龙袍,站在朱由检身侧,张惟上前取下皇袍披在朱由检的身上。

    音乐起,群臣行三跪九叩之礼。朱由检示意平身,群臣平身,音乐止。黄立极捧上传国玉玺,近前步:“皇帝进登大位,臣等奉上御宝。”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接过玉玺,放置盒中。群臣再次拜见,山呼万岁朱由检受礼后,命百官平身,张惟和黄立极率百官退下。朱由检正式登基,年号崇祯,取“重振大明江山”之意。新皇登基,大赦天下,除了谋反大逆之罪,全国所有在押犯人全部释放。因为近年来并没有发生谋反的事,全国所有的罪犯全部释放,监狱一时清空。大臣们因为拥戴朱由检继位有功,理应的得到封赏,但朝廷官员重叠甚多,暂时以赏代封职务不变,等有空缺时再行分配。

    朱由检追怀生母刘氏,赐谥曰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毘天毓圣皇太后,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孝纯太后,择日迁往庆陵,和生父泰昌帝合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