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下工厂

    春节这几天过得索然无味,王明每天都在房间里做数据打电话,王爸爸王妈妈不被允许出门活动,憋在家里大眼瞪小眼,连电视都看腻了。

    疫情成为了大家口中谈之色变的存在,唯恐多说两句话都有可能被传染,网络上更是重灾区,每天的新闻播报下方都会有本市疫情的最新动态,就连手机服务,也开设了疫情动态展示。

    方舱建设昼夜不停,小唐和技术同事累了就睡车上,等方舱施工完成投入使用,他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留下两名产品经理协助解决特殊情况。

    春节一过,王明就接到公司通知,B城复工时间延迟三天,王明提前一天回了B城,以往川流不息的B城像被按下了暂停键,除了偶尔路过的车辆,外面连电动车的滴滴声都少了许多。

    到了正式上班那一天,到公司的人不及一半,很多人被困在老家无法出门,供应链部门人员捉襟见肘,小唐也还在隔离,范总也没来,袁总一大早开完视频会议,回来看到部门来了不及一半人,立刻调整了工作内容。

    跟单的工作由线上工作的同事完成,小王和小郑随她去一趟工厂,和厂长确定一季度的生产保证,老板连夜飞去了Z市(另一个厂址),返岗不足一半的工厂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到期无法交付产品需要赔偿合同违约金,年前签署的合约里,大多数都安排在一季度生产,现在已经接近二月了,生产满足的订单还未过半……

    袁总焦头烂额,到了工厂后带着小唐风风火火拉上厂长开会,厂长也是一个头两个大,很多一线员工都在观望,加上买不到票,无法按时回到岗位上,他也没用办法,只能老老实实报上减产的数据上去,袁总马上就找来了。

    小王还是第一次进入工厂,跟王叔叔的饲料厂不同,这里依旧沿用老的生产方式,只有电路板用的是半自动生产方式,后面的组装和测试、包装等,都是人工完成。

    当问出为何不实行全自动化生产时,一旁的副厂长瞪大了双眼,“全自动化流水线一条就要近一个亿,而我们现在B城就有三条生产线,Z市有五条生产线,投入的巨额成本可想而知,而且,现在找到的人里面大多数只能充当生产线的一环,如果全自动化,我们需要的就不是一线流水工作,而是专业的技术员了。”

    王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等袁总交涉完,他才上前,“袁总,按照测算,现有的工人即便三班倒不停产,我们也只能满足70%的订单,其余订单的赔付金额超过一亿……目前我能想到的有量三种解决方案:一是尽可能招聘新员工加入,缩短培训上岗时间,尽快加入生产;二是更换一条生产线,解放人员到另外两条生产线上加快生产;三,是和同行合作,让他们按照我们的要求来生产,贴上我们的牌子。”

    袁总沉吟片刻,她没有给回复,表明要好好思考一下。

    王明没有再说话,小郑看了他一眼,说道,“第一个方案从时间上还是来不及,培训的时间起码要一周才能上岗。另外,购买生产线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完备的流水线都要从德国、日本进口,现在下单,远洋而来都差不多要一个月了。”

    “你说得对,但第一种方法,目的是想告诉那些能回来却还在观望的人们,再不回来岗位要保不住了,另外,设备不一定要从国外进口,外资企业也有在国内厂,从他们手上买也可以。”

    小郑哑口无言,的确,生产线要保证的是能用,而不是全新。工厂的岗位也是有限的,没有谁是非他不可,袁总在旁边听了两句,她给老板打了个电话。

    老板那头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一下子斥巨资来买生产线不现实,但可以去谈,尤其是有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可以合作合作,借来用用嘛。

    老板想了想,给宏信董事长梁宏打了个电话,梁总接到电话十分诧异,毕竟两家公司年前闹得这么凶,让他一度住进ICU,他现在听到永正都有点不想听下去了。

    “喂?梁总,我是永正的老朱啊,找你干嘛?当然是合作啦!有没有兴趣?”

    两位当家人谈好了意向,接着就是细节的谈判,袁总和晟总在会议室闭门讨论了半天,最后确定了合作方案,宏信那边讨论了一晚上,除了补充一些细节,居然没有其他意见,双方的合作就此定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