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只今惟有鹧鸪飞 > 【第七十六章】月明飞锡下天风

【第七十六章】月明飞锡下天风

    彼时,大非川西侧的山洞里,传来了几声布谷鸟的鸣啼。

    秦淮如清泉般凛冽的嗓音在山洞中传响着。

    “上一次,我没有告诉你实情,其实,我原本姓杨,是隋朝皇室族中的旁支,家族败落之后,才流浪至淮南道,而秦女夫子,也不是被洪水卷走的。”

    淮南道数年一次的水灾,亦那一年尤为严重。

    他记得那一个雨夜,滔天的洪水自山腰倾泻而下,他死死的拉着女夫子的衣衫,在茅屋倾塌的那一刻,和她逃出了屋子。

    可他们都没想过,那才是噩梦的开始。

    朝廷的物资很快就到了,为首发放物资的人,正是当年曲弘逍的父亲,曲桑榆。

    他至今都还记得,曲桑榆在阁楼上高高坐着,微微晃着手中的茶水,看着受洪灾的百姓叫苦连天。

    “官爷,行行好,何时发放物资,家中还有几口人等着吃饭呢。”

    “急什么,再等等。”曲桑榆倚着太师椅,无不鄙夷的扫视着他们,“就你们这些苦寒之人,原本就是命如蝼蚁。”

    “吩咐下去,年轻力壮的那些,都招揽过来做苦力,年迈的不必管,活的了几时是几时。至于妇孺和孩童,孩子吃得少,少给两口饭吃就是,年轻的女子,就带上来,让我瞧瞧。”

    曲桑榆和身旁的将士吩咐道,见他们个个面露难色,又不耐烦的催促。

    “去啊,等我把省下的银钱给良娣带过去,到时候少不了你们的好处。”说罢,曲桑榆恶狠狠的瞥了一眼。

    秦淮当时虽年幼,但他躲在阁楼的楼梯上,一字一句都听得真切。

    “走,”一位将士拎着他的衣领将他拉开。

    “放开我,放开我!”秦淮双脚离地,在空中剧烈的扑腾着,不远处,一位清瘦的女子闻声而至,一把将秦淮抱起。

    “官爷,抱歉,孩子不懂事,给您添麻烦了。”秦吹笙微微行礼,抬眼时,只觉得对面的将士眸色都亮了几分。

    “啊,你是他阿娘。”他抚了抚自己油腻的胡子,眯着眼睛细瞧秦吹笙苍白瘦削,但难掩清秀的面庞,不怀好意的笑笑。

    “孩子去领物资,你随我去见官爷。”他示意秦吹笙跟上,她皱了皱眉,匆忙转身对秦淮笑说。

    那笑容抵得过三月春风拂过垂杨,漫天橘花开满山岗,秦淮永世难忘。

    “你去领灾粮,在棚子下面寻个人少的地方等我,记得,喝粥慢一些,别烫了。”

    秦淮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随后,秦吹笙将绣着橘子花的手帕递到他稚嫩的掌心中,走进阁楼,穿过雕工精致的屏风。

    他即得了允准,赶忙挤进人潮如织的粥棚前,捧了一碗温热的米粥喝得香甜。

    但他等了好一会,等到薄暮低垂,残阳西沉,都没见到女夫子如旧时一般款款而来的身影,秦淮心下生疑,以为秦吹笙又在和他玩捉迷藏,如旧时一样。

    他从人烟稀少的马厩找至曲桑榆入住的客房,他猫着腰穿过二楼阁楼的楼梯,手帕上的橘子花在他掌心里一晃一晃。

    找至二楼阁楼前时,秦淮看见方才秦吹笙迈入的客房中,有两个壮硕的人影。

    “真是不中用,才几下就死了。”一位将士系着腰封,冲着吱呀作响的地板连连作呕。

    “确实,和咱京中的娘子那是比不了,骨头硌的我生疼,真是晦气。”

    秦淮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悄悄的趴在墙根下,分不清面前的人,是兵将,还是豺狼。

    “带出去吧,”屏风后,一道清冽的人声传来,那人步履翩翩的穿过回廊,腰间环佩琳琅作响。

    而后,他等到一位女子,自屏风后被两个官兵拖拽出来,浅云色的素裙染上斑斑血迹,一双眸子瞪的老大,死不瞑目。

    那是待他如父如母,替他取名,教他诗书礼法的秦女夫子。

    此时,他甚至忘记了自己今年不过十岁,气势汹汹的是冲上前去。

    “你们,你们……”

    奈何他太瘦弱,话未出口,便已被来往的将士推搡在地。

    “哪里来的小孩,滚滚滚,今天这一天真是晦气!”

    他死死的拽着那士兵的衣摆,被搡着推下楼梯,所幸,楼梯旁的木板勾住了他系在掌心的帕子,他挣扎着爬起,眼看着那些官兵渐行渐远,心中的恨意愈盛。

    终有一日,我会让你们所有人都付出代价!

    就在此刻,秦吹笙的声音又在耳畔回响。

    “阿淮,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下句是什么呀?”

    那时,秦女夫子捧着泛黄褶皱的书卷,点着灯烛教他背书。

    “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秦淮的声音虽稚嫩,一双墨色的眼眸中却如繁星闪烁,“我阿娘教过我的。”

    “你阿娘盼你如此,而我盼着你,亦是如此。”秦吹笙探出手去,轻轻抚了抚他的额头。

    唯仁之为守。

    凭着这句话,秦淮几经辗转,四处求学,闲时便去餐馆商铺做些杂活,每每翻读经史,都无一例外的将这句话记在扉页。

    矢志不忘的记了十余年。

    清欢听到这里,心中百感交集。

    原来,秦淮借曲弘逍之手杀曲桑榆,是为了报当年弑师之仇。

    “后来,我四处游历求学,苦读多年,原想凭着自己的学识,在朝中立一番事业,不想,那年科举我虽及第,却因出身寒门,迟迟不得重用。”

    永徽四年,年仅十六岁的秦淮高中,虽未登甲榜,但在一众寒门子弟中,亦是凤毛麟角。

    而当时的太子李忠,极其赏识他的才华,不顾长孙相的反对,将他自穷乡僻壤接回京都,任太子府要职。

    他一向以为,李忠是赏识他的伯乐。

    李忠替他找回家人,让他与阔别数年的舅母相见,又让他官居要职,不负自己苦读多年。

    他以为自己终于能一展拳脚时,李忠却因莫须有的罪名被逐出朝堂,虽并未牵连到他多少,但当舅母求他,让他为杨氏一族洗雪冤屈时,当他看见曲弘逍和曲桑榆,衣锦还乡得享天伦,他心中的恨意再难消退。

    他要报仇。

    凭什么做尽恶事的人,能逍遥法外,高高在上?

    凭什么心怀仁善的人,却无枝可依,任凭鱼肉?

    他不明白,他唯一知道的是。

    他要让曲桑榆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唯义之为行。

    后来,他认为自己所行所想,皆是在匡扶正义。

    他曾在详刑寺外看那日火光欺天,曾亲手烹制一碗鲜美的鳜鱼汤,他想为爷娘洗雪冤屈,想让曲弘逍因他父亲的所为付出代价。

    但他不曾想到。

    心中滔天的恨意,葬送了数十万大军的性命。

    时至今日,黑鹰送至都城的信里,写的仍旧是。

    “事已办妥,往后各安天命。”

    可是如今看来,他也不过是替别人报仇的一枚棋子。

    后来的话,秦淮便再没有同清欢说明。

    因为在不远处的山谷里,传来了官兵四处搜救的声响。

    “杨将军有令,务必找到杨三娘子,你们几个,再去那边看看。”

    为首的士兵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挥舞着火把,几乎要将山峦掀倾。

    彼时的山洞中,滴滴答答雨声清脆入耳,涤荡魂灵。

    他注视着清欢好不容易缓和了些血色的睡颜,轻轻抽出自己的衣袖,在她额间,附身落下一吻。

    “我此生,最对不住的人,就是你。”

    泪水打在清欢薄红的脸颊上,震得她睫毛微颤。

    “我原本想,这是我最后一次替他做事,往后,我都会与你好好过日子。可是,在我离开京都的那一刻起,一切都无法挽回。”

    “如有来世,如有……”

    他想说,如有来世,他一定愿意娶清欢为妻,同她隐居山林,共听雨眠。

    但他这样辜负了清欢,直至今日,才将隐衷合盘托出。

    清欢一定会怪他的吧,想到这,他漠然收起停驻在清欢身上的目光,将自己的斗篷盖在她身上,而后毅然向着风雨而去。

    或许,当年的烛光也好,如今的篝火也好,这样的温暖,原本就不属于我。

    我曾经期盼着,自己也能得享天伦之乐,能得一心爱之人,在枕畔,在身侧。

    但不属于我的东西,原本就奢望不得。

    或许我早就该死在淮南道的那年落雪里。

    苟且偷生了十余载光阴。

    欠太久了,该偿还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