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写这部作品的初衷,有很多。

    大概是无意间读到的贺兰敏之的墓志,或者是看见武则天亲手写给李治的哀册文,或者是向往史书中记载的盛唐夜里,笛声清脆,糕饼飘香。

    我向往唐朝街道的熙熙攘攘,向往岁岁除夕的长安灯火,我向往流光溢彩的诗词盛宴,向往清晨的汤饼冗长的夜巷,我想知道我的角色,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与之矛盾的是,我不喜欢封建礼教的约束,不喜欢深宫庭院的权谋争斗,还有封建时代底层人民卑微的自尊。

    于是,这部作品诞生了。

    虚构,但不完全虚构。

    至少从时间线来看,作品中的情节与历史的走向是大抵一致的。

    大到人物原型,史实记录,泰山封禅,兵败大非川,贺兰敏之流放雷州,太子李弘因病早逝。

    小到诗词格律的押韵,烹饪工艺,除夕习俗,宫廷楼阁的布序,衣食住行,封禅典礼的礼服,乃至婚丧嫁娶的习俗。

    这部作品所呈现的一切,皆有出处。

    这一切看似容易,但要细细写来,也非一日之功。

    就比如,贺兰敏之。

    我原本定给他的人设是,热情,张扬,喜食辛辣。

    而后,我发现,唐朝没有辣椒。

    既然如此,那就,花椒。

    人物的设定,是这部作品虚构的所在。

    设定之初,我对所有的角色都有所保留。

    毕竟在那个时代,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缩影。

    “众将士听令,援军就在大非川外,跟随我,我带你们回家!”

    杨清婉一名,取自《诗经》,“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名唤清婉,性情却与本名大不相同。

    多了刚劲果敢,一柄红枪立于阵前,红衣飒飒间,挡了多少敌军性命。

    少了婉转柔情,不过那也无所谓,毕竟女孩不应该只有一种样子。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味甘甜,枳亦可入药,并无高下之分。”

    这话出自杨清欢之口,一个看起来唯唯诺诺,温恭知礼的女孩。

    如果说杨清婉是令父母骄傲的掌上明珠,杨清欢与之相比,仿佛一直是陪衬。

    她自幼不被父亲重视,不被母亲关爱,所以,当秦淮出现在她生命中时,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哪怕那光亮只一瞬,却已足够慰藉半生。

    虽说她拿了反派剧本,但不是所有受过不公正待遇的人,最终都会成为反派。

    不论命运施加给她多少苦难,她始终执着向着光亮,永葆温柔与善良。

    我欣赏她,就如同欣赏着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与命运抗争的平凡人,渺小而坚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下贺兰敏之,字常住,号扶桑居士。”

    贺兰敏之,一个古往今来都声名狼藉的人。

    但墓志里关于他的记载,却与史书中大相径庭。

    “至矣周公,克明克聪,风情外朗,神彩内融。潘江沃日,许月澄空,飞文染翰,为伯为雄。”

    曾几何时,那少年鲜衣怒马,官拜弘文馆,又可曾想过,自己终有一日,也在漫漫黄沙间了此余生,尘封的真相,逝去的过往永不见天日。

    或许,他不该是这样。

    他的人生,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该被百年后素昧平生的人盖棺定论,不该被人肆意涂抹篡改,成为政治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

    那曾是一条鲜活的生命,纵使身死,也该身归天地,化作人间山河。

    后人只字片语,何谈一生功过。

    “哪怕有一天,我离开你了,你记住,冬日里的第一朵梅花盛开时,我便会回到你身边。”

    他是唐高宗李治,被后人传了千载的懦弱无能。

    但他分明不是,于政治,于军事,于君王权术,比其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深知,这样一个人,让他毫无保留的去爱旁人,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这是我撰写这部作品,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私心。

    “等你醒了,我就将最近的事讲给你听,我会让你看见,河南道不再哀鸿遍野,吐蕃之战我朝大获全胜,所获牛羊无数,我会把弘儿的身子养好,等你醒了,我再唱曲给你听,再做点心给你吃,我们遍赏群山,看花开陌上,人间清平。”

    很少有人能赋予一代女皇武则天这样的设定。

    亦不同于唐太宗赐名的武媚,我替她拟了一名,武昭懿。

    昭字取自《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懿字取自《诗经》,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旧唐书中亦有云,昭懿,光明美好之意。

    这是每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由衷的期许。

    我知道,与正史记载的武则天不同,我的她,善良温柔,坚强果敢,亦有几分沾染尘世烟云后,依旧难得的赤子之心。

    如果没有后世史官的肆意篡改,或许她本该是这样的人,或许她,原本就是这样的人。

    哪怕我知道,她与李治,不会如此恩爱非常。

    或许李治给她的爱,不会逾越生命,甚至弱于王权尊卑。

    但在我的作品里,李治必须爱她。

    出生入死,亦在所不惜。

    我盼着李治能给她最好最好的一切,我盼着她无需掩藏,永远肆意坦荡。

    我盼着她可以毫无保留的做她自己,文韬武略,英姿飒飒,不必做后世权谋斗争的挡箭牌,永远不知道她在后世史官的,被刻画成妖魔的模样。

    我盼着李治待她好,如果不能,那在我的,我愿她被爱着。

    我希望给她一个不留遗憾的结局。

    但人生怎会没有遗憾。

    人生的遗憾,莫过于杨元柔生前错过的一捧热气腾腾的栗子酥,

    是思灵和李治至死解不开的心结,

    是王祐萱穷极一生都逃不出金碧辉煌的宫阙,

    是穆清漪自舞灵楼一跃而下的红衣片片,

    是曲弘逍在火光灼灼间有冤难诉的绝望,

    是杨清欢后来踏遍千山却再也寻不得心头挚爱,

    是秦吹笙笑盈盈递给秦淮的橘花手帕,

    是李忠的满腔热血融在凛冬时节的落雪,

    是武三思再也等不到娘亲的那声呼唤,

    是李显和李贤兄弟反目不复从前,

    是顺意生前视死如归的明朗笑意,

    是徐静姝推开阿昭的那一双滚烫斑驳的双手,

    是李弘至死仍卑微的将一个人藏在心底,

    是阿昭半生的励精图治,换来的只有一句,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但这些遗憾,都不是终点。

    其实,我完全可以写杨清婉战死沙场,贺兰敏之束手就擒,以马缰绳自缢于流放途中。

    我完全可以写李治与阿昭并非举世难觅的恩爱夫妻,只是政治上并肩作战的队友,并非全无猜忌。

    我完全可以将故事停在那年冬日,阿昭独捧寒梅含笑而去,周遭金光四起,庭前隐有鹧鸪轻啼,再回首,往事无从寻觅。

    流年翻过残页,历史周而复始的上演着同一种结局。

    但我不愿意这样写。

    在经历过无数的苦难和曲折之后,他们还会在一起,总会在一起,任凭岁月蹉跎,只论这人生百年,他们都会在彼此的余生里。

    这才是我眼中爱情的意义。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纵然人生总有遗憾,但凡他们挽手抬头,那便是崭新的一寸天地。

    相比于轰轰烈烈的剧情设计,我更愿意去写那些平凡人的缺憾与美好。

    我希望,他们每一个人,在我的故事里,他们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肆意潇洒的书写着人生的意义,无畏来路,莫问归途。

    相比于打造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设,我希望他们随心而行,而不是拘泥于名为完美的枷锁。

    我希望他们是鲜活的。

    就如同在每一个不同的时代里,戴着镣铐起舞的平凡人一样。

    任凭世间风雨如何,每一代人都肩负着每一代的使命,或向阳而生,或殉于光明,或幸运或不幸的每一个平凡人,他们,都值得收获一份最真挚崇高的善意。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不能被定义的。

    每一个人,都是无价之宝。

    如果你问我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什么?

    或许我会让你看看我的眼睛,

    那里有扶桑落满枝头,有寒梅凌霜而开,有独属于人类的情感,天真,豁达,赤诚,奔赴山海的热爱。

    有四时更迭,有万物生灵。

    最终,我选择将故事停留在阿昭和李治最爱的春光里,停在敏之和清婉琴瑟和鸣的余音里,停在清欢凝望着树下捧书而立的少年时眉眼间的笑意,停在风吹桔梗时墓碑相对而立,停在伫立在时光尽头,你我的眼底。

    再回首望去,唯有三两鹧鸪辗转入云。

    “朝执缥玉倚东风,暮掩扶桑落满城。

    远黛寒江埋旧恨,绡红灺泪寄平生。

    酌言去岁夭桃尽,醉叹今时碧陌逢。

    万载千秋归寸土,遥祠梦寐与君同。”

    最后的最后,我只想对你说。

    二〇二三年,正月廿三,乾陵。

    那是我平生所见,最美的一场雪。

    会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

    会有一个人,站在时光的尽头对你说,

    北国的风吹彻十二年春秋山河。

    我爱你,自相识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