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凌云疾千钧 > 第七十章 十二年前的故事

第七十章 十二年前的故事

    这件事情发生在十二年前,起因是当年的北方边境叛乱之事,导致了北方边境几个州县的许多人变成了流民,一路往南开始流浪,经过一些县城请求收留,陆续被收下了一些人,其他人继续往南走,有一部分人来到了清平县,当时清平县听说有流民经过,怕这些流民会闹事,暂时关闭了城门。

    后来流民在城门外苦苦哀求,表示这些老弱妇孺不会给县里带来破坏,只是请县里想想办法,多少收下一些人,不然有很多人会撑不下去了。

    当时的清平县令上了城楼往外一看,流民里的确有许多老人、女人和小孩子,又想到北方边境叛乱的事,说到底朝廷也该管这些原来是普通百姓的人的,就回了县里,找来了县里的几大世家和富商,和他们商量了一下,让他们收下一些孩子和女人,可以作为弟子和家仆,至于老人如果身体还行,也可以收为家仆,有一些身体不行的,就由县里的义仁堂收下。

    几大世家和富商对这个提议没有意见,他们的确有能力收下一部分人,就和县令商量了一下人数的事,最后确定下来,就由县令带着人,打开了城门,对流民宣布了决定,从这批流民里收下了二百来人,包括老人、女人和小孩子,分别划分给了几大世家和几个富商,其他流民就赠予了一些粮食,让他们继续寻找可以收下他们的地方。

    剩下的流民已经感激不已了,再三跪谢了清平县令,和留下的人挥手告别,就带着新得到的粮食离开了。

    后来这二百人都在县里留下来,在各家府上生活着,陆续入了清平县的户籍,登记了姓名和籍贯,正式成为了清平县的一名普通百姓。

    说到这里,老者脸上是怀念的表情,十二年前这件事虽然挺特别的,不过对清平县影响并不大,影响比较大的是那年的北方边境叛乱之事,还好事情很快就被平定下来,才没有涉及到清平县来。

    想到这里,老者有点气愤起来,接着说起了当年的北方边境叛乱之事。

    这熠朝的北方边境和武辰国相临,这武辰国尚武,对熠朝一直有野心,不过熠朝立国之后很快就安定下来,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所以武辰国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出兵,到了十二年前,眼看最后的一股叛乱余孽被平定了,熠朝要彻底太平了,这武辰国忍不住了,组织了十万大军,进攻北方边境。

    这北方边境当时由镇北侯镇守,把边境管辖得很严,武辰国的进攻没有得手,打了两场就先退兵了,不过并没有直接退回国,而是在边境外驻扎了下来。

    当时战报送到了朝廷里,已经登基的靖武帝,怕事情会往坏发展,点了五万兵马,由当时年仅十八岁的二皇子为帅,紧急集合之后前往北方支援。

    这个消息提前送到了北方给镇北侯,一来是表示朝廷已经知道了武辰国来犯的事,二来是表示朝廷对来犯之敌坚决打击的决心,派了援兵来要一举给武辰国重击,让他们不敢再轻易来犯。

    可是武辰国对此却似乎早有准备,在镇北侯接到朝廷消息的时候,就派人散播谣言,说朝廷已经不信任镇北侯了,派二皇子过来是来收兵权的,怕镇北侯居功自傲,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这个谣言本来没有什么可信度,不过坏就坏在,这位镇北侯为人确实比较高傲,以前和靖武帝曾经并肩作战,积累了许多军功,后来才被派来北方镇守,在这北方也是唯我独尊,对朝廷派来的北方各州县官员都态度傲慢,有不少官员都在背后腹谤过,还有人上折子参过镇北侯在北地一些违法之举,不过都被靖武帝压下了,一些小事并不放在靖武帝眼里,毕竟镇守北方是大事,有一些权力是应该的,小小的违纪之事还没触犯到什么重大违法之处,没必要追究。

    镇北侯一开始听到这个谣言也是嗤之以鼻,不过紧接着又有新的谣言,说天下已经要彻底太平了,这些镇守一地的大将要被召回朝中去了,不让他们拥有兵权继续掌兵了。

    这个谣言击中了镇北侯的心事,在北方呆久了,可以说在这里镇北侯就是独立的王,掌管着北方军队,不受管辖,自由自在,一想到要被收回兵权,召回朝中过那种无聊又拘束的日子,想想就让人浑身难受。

    所以镇北侯就放慢了边境加强布防的动作,心里有点犹豫起来,是不是让武辰国得到了一些胜利,来显示北方还需要有人镇守。

    这一放松武辰国立马就发现了,暗中派了人前来游说,让镇北侯在北地自立为王,把朝廷任命的官员赶走,由自己的手下接替,把整个北方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就不用受人约束了,而武辰国也会帮助镇北侯,如果朝廷派兵过来,可以出兵帮忙打退朝廷的军队。

    这个事情一说出来镇北侯是吓了一跳的,可是越想越心动,一时迷了心窍,觉得这个提议很可行,有了武辰国为后盾,加上自己手里的军队,就不用怕朝廷派来的军队了。

    因为镇北侯平时的自大,他的一些手下也是很自傲又自在过日子的,也害怕回了朝中不能过这种好日子了,在一旁跟着怂恿镇北侯接受这个提议,还想着将来也能混个王爷手下的侯爷当当。

    军中有朝廷的密探,得知了异动之后紧急上报给朝廷,用的是军中独有的加急通道,所以靖武帝在派出二皇子为帅的援兵之后没多久,又紧急调派了五万兵马,由当年年仅十六岁的三皇子为帅,前往北方,如果镇北侯没有叛乱,就当作援兵和二皇子的军队,一鼓作气打退武辰国,再收回镇北侯的兵权。

    如果镇北侯真的叛乱了,就和二皇子一起,带着军队平定镇北侯的叛乱,要知道这十万大军,可是由几位老将作为副手直接带领的,在兵力上也比镇北侯要多一些,毕竟镇北侯手下的军队名义上虽然有十二万,不过只有六万主力在边境,还有一些战力不强的军队是分散在北方各地驻守的,实际上能作战的兵力不会超过七万。

    得知三皇子也带兵前来,镇北侯知道靖武帝已经对他不满了,是真的要收回兵权了,一时之间悲从中来,不想处理任何事了,任由手下安排军队,发起了叛乱,进攻了一些北方的州县,杀害朝廷派来的官员。

    当时二皇子和三皇子的军队赶来还需要一些时间,所以北方被镇北侯的军队破坏得很严重,造成了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四处躲避兵乱,变成了流民,往南方的安全地带流浪而去。

    后来北方的叛乱被二皇子和三皇子带着军队平息了,把武辰国的军队也赶了回去,最后镇北侯留下了一封遗书,就自尽身亡了。

    发起叛乱的那些手下都被剿灭处置了,军队也重新打乱安排,北方重新恢复了平静,从此再也没有镇北侯这个爵位了,只有几个大将轮流在北方驻守,防备着武辰国。

    这一场平叛也让二皇子和三皇子积累了军功,和军队一些老将有了良好的关系,这也是二皇子和三皇子觉得自己比五皇子更有能力的最重要原因。

    谁让五皇子生的晚,当年才八岁,什么都做不了,再加上靖武帝自己当年也是因为军功超绝,最终以二皇子的身份却能越过大皇子继位的,所以难免让二皇子和三皇子有了一些想法。

    说完了这些,老者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对几位年轻人笑了笑,说自己跑题了,本来只是说一说清平县发生的特别之事,怎么还说起了当年北方叛乱的事了。

    几个侍卫一直安静听着,这件事情也曾经听说过的,倒是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注意到了老者刚才说到的,十二年前有二百人的流民,在清平县里留下来,还进入了几大世家和一些富商家里。

    据说当年欧阳锐带着族人离开清平县,就是一路往北,听说就在北方边境处避居了,不知道当年的叛乱有没有涉及到他们,有没有可能有一些欧阳家的人也成了流民,回到了清平县里,毕竟欧阳锐也是出自前朝皇族的旁支,理论上来说欧阳锐家的人也是属于前朝后人的。

    这倒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了,几个侍卫又给老者叫了一壶好茶,付了茶钱,谢过了老者,就说自己几人在这里呆得太久了,该去做事了,接着急急忙忙地和老者告辞,就离开了茶楼,留下老者在后面笑着说年轻人怎么这么毛毛躁躁的,要做事还差这一会时间吗,都有钱有闲的人,看着就不像是正经做生意的人,现在才想着要做正事,一会天都要黑了,还能去找谁谈事情哦。

    笑着摇了摇头,老者悠闲地喝着年轻人们新叫上来的好茶,舒服地闭着眼听着说书人讲着怪异奇谈,一会儿也该回家去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